
摘要:針對遼寧省人工商品用材林建設的主要樹種之一紅松,結合其生長特性,對紅松在遼寧省的栽培區域進行劃分,并對造林地選擇、整地、苗木、造林、撫育、林地管理、采伐等系列營造林技術要點進行了探討,形成遼寧省紅松人工商品用材林建設技術規程,以期為遼寧省建設紅松人工商品用材林提供參考。
關鍵詞:紅松;人工商品用材林;造林技術
中圖分類號:S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20)03-0163-02
1 引言
天保工程實施以來,天然林全面禁伐,人工商品用材林成為全國范圍內木材生產的主要來源。紅松(Pinus koraiensis)又稱果松、海松、塔松和朝鮮五針松,是我國東北林區的珍貴用材樹種之一,樹體高大,材質強韌,用途廣大,堪稱為東北樹木中的“樹王”[1],也是遼寧省人工商品用材林建設的重要樹種之一[2],其營建的科學性、合理性和重要性對滿足區域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2 材料與方法
2.1 栽培區域劃分
紅松人工商品用材林在遼寧省栽培最適區域為撫順市、本溪市、丹東市,西豐縣、山由巖縣等,降水量700~1100mm,平均氣溫5~9℃,積溫2700~3200℃,無霜期103~173d;一般栽培區包括大石橋市、海城市、遼陽縣、燈塔市等,降水量600~900mm,平均氣溫6.1~10.4℃,積溫2800~3400℃,無霜期103~173d。造林地要在適應區內選擇坡度較緩,土層厚度30cm以上,pH值5.7~7的棕壤或暗棕壤地塊。
2.2 整地
在造林的前一年上凍前或秋末采取穴狀整地,將穴內草皮、土塊打碎,揀出石塊、殘根、枯枝等雜物,穴內全墾,并保持原土層不亂。整地規格應為30cm×30cm×25cm或20cm×20cm×20cm。
2.3 苗木
2.3.1 苗木規格
采用母樹林和種子園或優良種源的采種基地的種子培育的苗木[3],使用達到國家林業行業標準主要造林樹種苗木質量分級的Ⅰ級苗木,2-2移植苗,地徑>0.45cm,苗高>15cm,根系長度≥15cm,>5cm長Ⅰ級側根數至少15個[4]。雙頂芽或多頂芽的苗木需人工摘芽,保留一個飽滿的頂芽,其成活生長效果更好[5]。
2.3.2 苗木出圃
起苗的時間要與造林季節相配合。在秋季苗木生長停止后或春季苗木萌動前起苗,隨起隨栽。起苗要保持根系完整、不折斷苗干、不傷頂芽。不能及時移植或包裝運往造林地的苗木,要臨時假植。運輸苗木根據運輸距離,采取相應的包裝方法,如用稻草捆包水浸,并用苫布遮嚴,避免風吹、日曬、失水和凍害,保持根部濕潤[6]。造林前,將苗木根系全部浸人水中1~2d,或掛滿泥漿,或適當使用保水劑,以備造林。
2.4 造林
2.4.1 造林時間及方法
紅松造林春、雨、秋季皆可[7],但以春季返漿前造林效果最佳。栽植深度適宜,苗木根系伸展充分,并有利于排水、蓄水保墑。主要有以下兩種方法。
(1)穴植法。可用于栽植各種裸根苗。穴的大小應略大于苗木根系。苗干應扶正,根系應舒展,深淺應適當,填土一半后提苗踩實,再填土踩實,最后覆上虛土。
(2)縫植法。宜用于采伐跡地、沙地栽植松柏類苗木。在造林地上用鋤頭或鍬開縫,放人苗木,深淺適當,不窩根,拔出工具,踏實土壤。
2.4.2 造林密度
紅松造林初植密度以林木能適時郁閉、幼樹生長良好為標準。合理初植密度,應根據培育目標、立地條件、經營管理水平等確定.紅松適宜密度速生豐產林2500~3300株/hm2,大徑材臨2000~2500株/hm2。
造林成活率沒有達到合格標準的造林地,應在造林季節及時進行補植、補播。植苗造林的補植應用同齡苗木。造林成活率≤85%需進行補植,造林成活率≤40%要重造。
2.5 森林撫育
紅松幼林撫育5年,每年1次。紅松應在幼林郁閉后,當樹冠下部出現2輪,3輪死枝或枯枝,即開始修枝,每5~8年進行一次修枝。修枝在樹液停止流動后結合撫育間伐進行。冠高比保持3:5至1:2,最后修枝高度8m處。修枝時要使切口要與樹干平行,不留枝樁,不得損傷樹皮,切口斷面力求最小,切口平滑,枝底徑2cm以上的截面應涂抹油漆,防止病蟲害侵入。
紅松間伐的開始期在13~18年,間隔期6~10年,采伐強度控制在10%~30%[8]。判斷紅松符合人工商品用材林標準的指標包括胸徑、樹高、蓄積量等[2],不同林齡低限生長量指標見表1。
2.6 采伐
達到輪伐期年齡的樹木可以采伐,紅松人工商品用材林主伐年齡≥81年,采伐要在秋季或冬季進行。采用塊狀皆伐或帶狀皆伐。單個伐塊面積最大不應超過5~10hm2。
2.7 森林管護
每塊新植林及其毗鄰的已有針葉樹合計面積超過≥20hm2時,要設置闊葉樹林帶或防火帶。要建立有害生物、火災預測預報系統,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嚴防成災。要保護林地環境衛生。林業病蟲害防治要貫穿于營造林全過程,重點防治紅松皰銹病、枯稍害蟲及松材線蟲病等病蟲害,采用以生物防治為主的綜合防治法,協調使用各種防治方法,提高森林抗御有害生物的能力。應將造林規劃、施工設計、經營方案、標準地調查記錄及計算結果、驗收報告等有關資料進行歸檔,文字、圖表、照片要準確、清晰、整潔。
3 結語
本文通過構建紅松人工商品用材林建設體系,理順了紅松人工商品用材林的營建步驟,規范了經營標準,為紅松人工商品用材林建設的應用和推廣提供技術支撐,對促進其健康有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齊鴻儒.紅松人工林[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1.
[2]遼寧省林業廳.人工商品用材林建設技術規程DB21/T 2729-2017[S].沈陽:遼寧省質量技術監督局,2017.
[3]遼寧省林業廳.紅松種子質量DB21/T 2203-2013[S].沈陽:遼寧省質量技術監督局,2013.
[4]國家林業局.主要造林樹種苗木質量分級[S].GB 6000-1999.北京: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1999.
[5]劉德棟.遼東山區紅松營造技術[J].中國林副特產,2016,144(5):71~72.
[6]叢健,張頌.遼寧省日本落葉松人工商品用材林建設技術.[J].綠色科技,2017,13:150~151.
[7]施圣水.紅松造林技術措施[J].農業與技術,2016,36(6):204.
[8]遼寧省林業廳.森林經營技術規程DB21/T 706-2013[S].沈陽:遼寧省質量技術監督局,2013.
收稿日期:2019-12-16
作者簡介:叢健(1983-),男,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森林培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