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己任 蔡艷芳 劉蓉
摘要:指出了在經濟全球化迅速推進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國際化趨勢不斷加強,交換生項目常態化。以面向中波“雙學位”園藝專業的研究生開設的《園林植物資源與應用》全英文課程為例,結合學校相關的人才政策和自己的經驗,對師資隊伍的配備、全英文課程教學環節的設計與全英文課程案例庫建設進行了分析探索,提出了相關的建議,以期為全英文課程模式的推進提供參考。
關鍵詞:雙學位;全英文課程;探索
中圖分類號:G6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20)03-0237-02
1 引言
“一帶一路”倡議不僅有力推動了我國經濟和全球合作發展,還為我國高等教育的國際化發展迎來了空前的機遇和挑戰[1]。湖南農業大學正是在這種國際交流合作背景下,積極完善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頂層設計,逐步構建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雙學位”課程標準和體系。
為適應國際人才培養需要,于2014年開始與波蘭瓦夫環境與生命科學大學開展聯合培養碩士,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對于學生的培養主要存在語言障礙和文化障礙。為解決這一實際問題,從現實國情和辦學實際出發,積極探索一條符合中國國情,具有聯合培養“雙學位”培養模式的課程改革發展之路。所以,成體系地推進研究生高水平全英文課程建設,是促進高校研究生課程與國際接軌,為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層次創新型人才重要途徑。從師資遴選與培養入手,到課程教學環節設計,再到案例庫建設開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2 師資隊伍建設
全英文課程建設,師資是保障全英文教學的前提,教師隊伍素質的提升是關鍵。
2.1 教師的遴選
對留學生任課的教師采用遴選制度,“雙學位”任課教師一般從碩士研究生導師、副教授或相當職稱,或獲得博士學位的講師中選聘,同時要求遴選的教師必須具備必要的英語能力和跨文化教學能力。
2.2 教師的培養
對于遴選出來的教師采用互動交流,合作的兩校定期或不定期通過學生管理、教學培訓、合作科研、磋商合約、畢業答辯、授予學位等情況,互派教師進行交流和培養。增進雙方的了解和信任,建立友誼,拓寬視野,培養交流能力,掌握國際交流合作的動態和規則。
2.3 雙線教學模式
《園林植物資源與應用》這門課程由中波兩國老師配成雙線合作完成。兩校通過E-learning網絡,構筑老師一學生、老師一老師的互訪和溝通渠道,通過網絡教學形成互動、形成交流,相互督促,共同提高。
3發全英文課程教學環節設計
全英文課程的建設是一個系統的工程,英文授課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由于中波雙方都有自己的語言體系,為方面交流,提高研究生培養的質量和國際化水平,選用國際通用語言英語作為交流媒介。借鑒國內外先進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熟悉使用英語從事科研的能力。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了改革,著力探索適合全英文課程的教學方法[2]。
3.1 教學內容設計
全英文課程涉及的英語專業名詞多,學生閱讀難度大,也給教師授課增加難度。教學中,注重預先將教學內容設計好,便于教師講授和學生學習。比如,將教學內容模塊化,每個模塊突出一個主題,完成相應任務,而不是注重理論的講解和知識的系統化。又如,將抽象的原理形象化,讓學生盡可能面對更多的圖片,如看圖說話,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還有,設計更多的實踐環節,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練,增加更多的預習環節,讓學生自己多設計實踐方案,更好地提高學習效果和學習效率,甚至產生更多更好的教學內容。為后續教學內容調整提供更多選擇。
3.2 課堂小組討論
全英文課程對波蘭留學生而言是使他們獲得專業技術知識,對本國學生而言更多的可能是提升了英語交流和表達能力。但多數中國學生當眾進行英語會話會顯得緊張、不自信,不愿意主動發言。針對這種情況,采用更多采用小班教學的同時,穿插小組討論[3]。尤其是先將分組時,每組盡量同時安排有中國學生和波蘭學生,引導他們多交流,多討論,克服心理障礙,培養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實踐表明,課堂中引入小組討論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活躍思維,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專業知識和詞匯也明顯豐富。
3.3 學生匯報講演
匯報講演和小組討論雖然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都有強化訓練的效果。但小組討論有更多的隨意性。匯報講演則要求更加規范和更加嚴謹。要求每名學生每個模塊至少進行一個知識點的匯報講演。學生自己制作PPT,設計約15~20min的匯報環節,展示自己在所學專業相關知識點。這樣既活躍了學習氛圍,拓展了知識面,還培養學生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周密的思辨能力。配合學生和老師的提問,有效地督促學生完成課外學習任務,靈活地完成相關知識點的講授,也獲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4 全英文課程案例庫建設
應用型課程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是課程教學案例庫的構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列舉具有鮮明特點的教學案例,結合具體知識點,引導學生討論、分析、總結,提高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優化整個教學過程[4],完成一定的教學目標。全英文課程案例庫建設還能為英文聽力不足的學生通過閱讀來彌補。
4.1 分模塊設置資源案例庫
根據構建的中、波特色的雙學位培養體系,和國際化的人才培養目標.我們把《園林植物資源與應用》這門課程設置了4個模塊,分別為:
Modulel——The History of Planting Arrange-ment;
Module2——Concepts and principles of plant ar-rangement;
Module 3——Plant landscape in Chinese classicalgarden;
Module 4——Process and practice of plant arrange-ment.
這四個模塊,考慮了對方的要求和學生的意向,根據原有的課程做了一些改動,把枯燥的植物資源內容,通過植物配置的形式,生動地向學生展現。這種科學與藝術的結合,更容易為學生所接收,完全跨越了語言的障礙,獲得了很好的效果。
4.2 開放E-learning網絡教學平臺
E-learning強調的是數字技術,用技術來改造和引導教育[5]。開放E-learning網絡展現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和體驗。中波交換生采用的彈性學制,在對方學校學習時間為1-2年,《園林植物資源與應用》案例庫是通過E-learning平臺對中波合作的兩校同時開放。e-learning可以實現兩校學生隨時、隨地學習,從每一個細節著眼,如課程設計、模塊設計、圖文安排、交流平臺、評價體系等,都做周到細致的安排。這個平臺不僅利于師生的學習和溝通,也由于有了學習和溝通的痕跡,也便于教學的管理和監控。教師更愿意將其不斷完善,不斷更新,不斷取得更好的效果。
5 結語
國際化是研究生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所以,高水平全英文課程建設自然成為高校推進研究生教育國際化的重要舉措。成體系地推進研究生高水平全英文課程建設,一方面可以提升高校接納和培養外國留學研究生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促進高校研究生課程與國際接軌,為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層次創新型人才提供良好的課程訓練[6]。但課程改革又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只有不斷地探索、研究和實踐,才能不斷提升教學效果,培養更多優秀的學生。
參考文獻:
[1]周雙喜.“一帶一路”與教育國際化進程[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0(3):30~35+40.
[2]汪楠,葉炯遙,朱煜.“程序設計與算法分析”全英文課程建設淺探[J]北工高等教育,2018,35(6):64~67.
[3]康若偉.朱中超,張阿英,等.教育國際化背景下研究生全英文課程建設的探索與實踐——以南京農業大學為例[J].高等農業教育,2018(1):104~107.
[4]沈文哲.以課程內容為導向的教學案例庫構建研究[J].遼寧警察學院學報,2019,21(5):94~98.
[5]余勝泉,程罡,董京峰.e-Learning新解:網絡教學范式的轉換[J].遠程教育雜志,2009,17(3):3~15.
[6]郭培榮,侯俊.國際化視野下研究生高水平全英文課程建設的探索與實踐——以西北工業大學為例[J].大學教育,2019(4):32~34.
收稿日期:2019-12-09
基金項目:湖南農業大學研究生全英文課程建設教改研究課題(編號:540390516007);湖南農業大學大學生創新項目(編號XCX18036);湖南省教育廳科研項目(編號:19C1098)
作者簡介:陳己任(1972-),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觀賞園藝。
通迅作者:劉蓉(1974-),女,講師,研究方向為花卉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