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穎文 楊鳴佳
如何讓立法更接地氣,更全面地吸收民意?浙江省臺州市人大常委會積極探索建立地方立法市民庫,使基層的立法民意搭上了“直通車”。實施兩年多來,市民庫成員積極參與臺州6部地方性法規的制定和實施工作,累計提出意見、建議1600余條,使制定出臺的法規更聚民智、更匯民意。
民主立法之“問”
當前,公眾參與立法的機制不夠完善,參與方式和渠道沒有較好兼顧到不同類型的公眾需求、習慣和能力,公眾并不能及時、全面地獲取相關立法信息,公眾參與的深度、廣度和熱度都不盡如人意。
這是一個長期困擾立法者的難題,也是臺州市人大常委會一直在探索的課題。必須使地方立法更直接、更有效、更便捷地吸納基層民意、呼應群眾心聲。
獲得地方立法權之初,為了能給立法工作提供專業支撐和智力支持,臺州市人大常委會建立了地方立法專家庫。幾年來,這些來自語言文字、歷史文化保護、法律等行業的專家,為臺州市地方立法工作提出了許多有建設性的意見建議,成為名副其實的“智庫”。
地方立法要求有效、管用、可操作,除了聽取專家庫成員的專業意見,基層群眾的意見也至關重要,這也引起了臺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志堅的思考——為何不建立一個類似于專家庫,專于直接收集、反映民意,為地方立法決策提供參考的“民間智囊團”?循著這個思路,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開始內部醞釀、多方求證,地方立法市民庫建設的構想也逐漸清晰,并正式列入市人大常委會的工作日程。
搭建民意“直通車”
如何建立并用好地方立法市民庫?“我們重點考慮的是兩個問題:職責如何定位、組成人員從何而來。”臺州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於艷華介紹,在謀劃階段,圍繞這些問題,法工委內部進行了認真思考。
首先是“市民庫的職責定位問題”。在參考其他類似組織職責的基礎上,結合本地工作實際,經反復討論后,最終大家一致認為,建立市民庫就是要精準、快速、有效地收集社情民意,幫助立法機關找準法規需要解決的熱點、難點問題,平衡好社會各方利益,防止地方立法成為“紙上法”。
另一個關鍵問題是,市民庫的成員從何而來?
“針對公眾參與立法有效性低的情況,我們認為市民庫成員需要具有較好的組織協調、溝通能力和分析研究問題的能力,能夠將群眾意見較好地收集、整理。”於艷華解釋,“地方立法具有一定的專業性,不同立法項目有不同的特點,確定人員時需要考慮多元化的年齡結構、差異化的行業分布?!?/p>
同時,基于市民庫的民意傳導作用,市民庫成員必須能直接深入到最基層,在考慮人員組成時,應當側重于基層和行業一線人員。為此,最終確定了從有關全市性社會團體、組織和基層社會工作者中推薦、選聘人員。
2017年8月25日,《臺州市人大常委會地方立法市民庫工作規則(草案)》提請臺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討論通過。該規則明確了人員組成、入選條件及工作職責,規定了選聘程序、服務保障和管理機制等。
此外,為了解決當前公眾參與立法普遍熱情不高的情況,市人大常委會決定以聘任的方式確定立法市民庫成員以增加他們的使命感。
2017年11月27日,經主任會議同意,臺州市人大常委會地方立法市民庫正式建立。2018年3月14日,55名市民從臺州市人大常委會領導手中接過聘書。
這55名成員,包含老中青三個年齡層次,分布于31個不同行業,兼顧了工、青、婦、殘等不同群體,既有來自基層村居的社會工作者,又有奮斗在產業一線的技術骨干。
根據立法市民庫工作規則,這些成員應當履行收集、整理各團體、組織和基層群眾對市人大常委會的立法調研項目庫和立法計劃的意見;對臺州市出臺的地方性法規實施情況的意見;參加立法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反映各團體、組織和基層群眾對法規草案的起草、修改意見;義務宣傳本市制定的地方性法規等職責。
“我們建立地方立法市民庫,就是要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立法宗旨,通過直接收集、反映民意,將民意體現在立法決策之中,形成既符合地方實際又公正合理的制度體系和權利義務機制。”臺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元茂榮說。
地方立法更接地氣
2020年3月26日,《臺州市企業信用促進條例》經浙江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批準,于2020年7月1日起施行。
看到這條消息,臺州市企業聯合會秘書長王善金十分激動。作為臺州地方立法市民庫的成員,王善金對臺州民營企業的相關問題十分關注。
“臺州民營經濟發達,但低小散企業多,大品牌少。為此,企業要努力,政府要作為,法治更要保障。”地方立法市民庫建立不久,臺州市2018年立法計劃恰好開始征集建議項目,王善金就針對2018年臺州市政府提請的一個二類法規項目《臺州市企業信用促進條例》提出建議。他希望,加快立法進度,進一步促進臺州企業乃至臺州整體信用形象提升,打響臺州制造這個品牌。
臺州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聽取并吸納了王善金的建議,《臺州市企業信用促進條例》被列為2019年立法一類項目,并制定出臺。
從“立何法”到“立何樣的法”,市民庫使立法觸角更加靈敏。
2019年3月1日起施行的《臺州市傳統村落保護和利用條例》是極具地方特色的一部條例,也是浙江省首部傳統村落保護條例。
“在條例草案制定和修改過程中,對于傳統村落的利用問題,我們也收到了來自市民庫成員的建議?!笔腥舜蟪N瘯üのぷ魅藛T介紹,在條例草案征求意見時,從事非遺保護的市民庫成員喻丹提出,傳統村落不能脫離利用談保護,要探索怎么樣合理利用,盤活資源。
“她的觀點反映了百姓的呼聲,也給法規的完善提供了有益參考?!痹撁ぷ魅藛T表示,參與立法的同志們認為,對于傳統村落和傳統建筑,最好的保護是“活態”保護,應當合理利用傳統建筑資源,在保護的同時增強“造血”能力。
最終,條例增加了傳統村落利用方面的內容,如鼓勵村民開展傳統民俗文化活動,鼓勵在傳統村落內開展符合傳統村落實際的經營活動等。
只有從“地頭”到“案頭”,更加直接反映民意,制定出臺的法規才能更接地氣。為溝通便利、交流順暢,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還專門建立了微信工作群。每當有法規草案需要征求意見時,微信群里總是熱鬧非凡。市民庫成員在拿到法規草案后,總是積極響應、迅速行動,搜集、整理身邊群眾的意見建議,第一時間傳遞給法工委。
“以前,總覺得立法是高大上的事情,離我們老百姓很遠,成為市民庫成員后,參與立法的渠道更加暢通,提出的意見建議也被認真研究處理,讓我更加愿意為臺州立法出力獻策?!笔忻駧斐蓡T石志明道出了眾多市民庫成員的心聲,他們認為立法市民庫是立法機關與社會公眾之間的“民意傳送帶”,讓社情民意更準確、直接、有效地反饋給立法機關。
繼續打造立法市民庫“升級版”
地方立法市民庫作為臺州首創的一項立法機制,是地方立法擴大公眾參與的全新探索,實施兩年多來,市民庫成員積極參加座談、開展調研,圍繞“立什么法”為立法調研項目庫的制定、調整和年度立法計劃的編制提出寶貴意見;圍繞“立什么樣的法”在法規草案起草、修改過程中,協助收集匯總和反饋群眾的意見,累計提出各類建議1600余條,為地方立法提供了有力的民意支撐。
“在調研修改時,市民庫成員不辭辛勞收集基層群眾的意見建議,使基層群眾的意見能夠從‘地頭快速走向‘案頭,為法規能夠平衡各方利益,更具有可操作性提供了重要參考。這兩部法規的制定,離不開全體市民庫成員的支持與貢獻!”2019年初,每位立法市民庫成員都收到了一封特殊的禮物,市人大常委會特地制作了感謝信送到他們手中。
如何讓這一機制在推進民主立法、擴大公眾參與中發揮更大作用?
“我們還需要不斷努力完善相關制度,如市民庫成員意見反饋、履職考評等。”李志堅表示,市人大常委會已總結市民庫存在的問題,針對下一步發展完善開展研究。
據了解,目前,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在意見征集、研究處理的基礎上,正探索制定規范化的意見反饋機制?!耙庖姷挠行Х答伳軌蜃屖忻駧斐蓡T覺得受到重視,激發參與熱情。”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后意見反饋將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意見采納與否;意見被采納的附上條文修改情況,未采納的附上理由等。對于建立這樣的反饋機制,市民庫成員普遍表示歡迎,“有效反饋能較好地指導我們開展工作,收集民意、提出建議將更有針對性?!?/p>
履職考評機制方面,地方立法市民庫的工作規則明確市民庫實行淘汰增補的動態管理機制,但是對于如何淘汰增補未作詳細規定。下一步,市人大常委會還將研究完善履職考評機制,如建立市民庫成員履職檔案,檔案中可載明成員出席立法活動的時間、內容和發表的意見及意見被采納的情況等,并進行考評,作為成員淘汰增補的重要依據。
立法是專業性、技術性較強的工作,應當重視提高市民庫成員法律素養,促進更好履職?!澳壳埃饕ㄟ^邀請市民庫成員參與常委會舉辦的年度立法工作培訓班,組建微信群推送立法知識等形式為他們提供學習機會?!笔腥舜蟪N瘯üの嚓P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研究為市民庫成員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和平臺,如通過安排專門的履職培訓、為其征訂相關法治報刊書籍等,形成常態化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