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婷婷

眼前的段云峰表情敦厚、衣著樸素。“就像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他說。
作為一名基層人大主席,其十年履職路,卻走出了一連串不平凡的足跡。
試水“一年兩評”、堅持“民生實事代表票決”……段云峰的每一頁人生履歷,無不用心用情書寫,透出魄力與擔當。
新任人大主席的“第一把火”
2010年4月21日,段云峰走馬上任。不久,這位新任梁平新盛鎮人大主席就燃起了“第一把火”。
古語云:“四十而不惑”。可細究此間緣由,正是段云峰心底的困惑和失落。
作為一名基層人大主席,到底應該發揮什么樣的作用?履新的段云峰日夜琢磨,“但那時對人大工作尚不熟悉,只知道要進行選舉、監督,都是極神圣的職責。”
受莊嚴氛圍感召,段云峰一心想兌現承諾,為一方百姓做些事情。可是,在其原選區鐵樹村的首次走訪,如同一瓢冷水,潑向心懷激情的他。
走訪中,村民們并沒有給予段云峰預想的關注。他很快發現,不是當地群眾沒有問題反映,而是大家對人大代表感到陌生。
“代表應該常回‘娘家,履行宣傳政策法律、聽取群眾意見建議等職責。但選民都說不知道,甚至根本不認識代表。”如此巨大的現實差異,令他深感震驚。
“代表不應該是這樣當的,應該代表群眾利益,密切聯系群眾。”段云峰說。
走訪產生的失落與改變現狀的急切,促使他立即召開鎮人大主席團會議。隨后,主席團分配任務,讓每個成員沉到選區,摸清摸透當地代表履職的真實情況。
摸底后的情況與段云峰的感受如出一轍:代表缺乏履職理念。經匯報,鎮黨委對此高度重視,大家開始反思:是否能以述職測評為抓手,倒逼代表主動履職。
與此同時,段云峰將收集的情況、選民提出的意見,反饋到每個選區、每位代表手中,要求大家一一對照,整改落實。
在大多數人的既定印象中,代表履職就是開開會、舉舉手。而段云峰將此事提上臺面,立刻被解讀為樹立“官威”、小題大做。有人甚至勸他不必這么較真。但段云峰堅信,代表履職理應盡心盡責,自己不過是要讓偏離的火車重回軌道。
“這些舉措很快見效。不少代表在臉紅心跳、腦門冒汗之后,開始踏上認真履職之路。”段云峰說。
2012年,在段云峰的提議下,新盛鎮人大又開始探索閉會期間代表履職監督機制,一年兩次開展代表履職情況選民滿意度測評活動。
“兩次測評分別在4月和12月進行,前后結果對比發現,選民滿意率從不足六成提高到了八成。”監督的壓力成為動力,代表履職質量明顯提升,選民與代表之間的關系變得融洽。
新盛鎮人大“一年兩評”入選《檢察日報》“2012人大監督十件大事”,在全國人大系統引起較大影響。在各方評論中,這一創新做法的意義超出了事件本身。
段云峰“一戰成名”,卻不改監督代表履職的初衷。
“代表是橋梁紐帶,一頭連著黨和政府、一頭連著群眾。尤其在社會治理方面,代表應當成為社會穩定的‘調節器。”為此,段云峰持續完善“一年兩評”,直至因工作調離新盛鎮。
讓票決制落地開花
2014年8月,段云峰來到云龍鎮,沒有保業守成,而是因地施策。
“來了之后我發現,鎮政府做了很多事,可是吃力不討好,群眾不滿意,還引起上訪上告。”令他觸動最大的,就是當地一項美麗鄉村建設工程。
為改變鄉村面貌,云龍鎮于2013年組織實施了人民村美麗鄉村建設工程,涉及185戶840人。這本是利民之舉,亦投資頗巨。但在當時,部分群眾對此并不理解,甚至四處上訪。
這一天,段云峰被通知去接老上訪戶蔣自立。在返渝的車上,他與蔣自立一番長談,探尋前因后果。
“一方面,政府關門決策,征地時沒有征求群眾意見;另一方面,群眾對相關征地政策也不知曉。”段云峰回憶說,與蔣自立的交談讓他了解到,矛盾因此產生并激化,項目推進困難。
一路上,段云峰神情凝重、憂思不斷。“民生工程由人大敲定”的念頭在他腦海中閃現。
“并非突發奇想,該做法在新盛鎮已露萌芽——2013年,由代表參與、人大敲定的11項民生工程項目在該鎮順利實施。”他表示。
正因如此,段云峰決定將這一做法落地云龍,讓政府決策切實成為人民意愿,徹底改變“剃頭挑子一頭熱”現象。
說干就干!2014年,云龍鎮人大出臺了《云龍鎮人大對政府實施民生事項征求意見的實施辦法(試行)》。這就是“民生實事項目代表票決制”的前身。
按照辦法要求,鎮人大代表票決民生實事項目,分項目征集、初定工程項目和代表表決三個環節,既廣征民意,又調動代表參與的積極性。
鎮人大代表周傳書還記得,2015年1月的大會議程中,多了“票決年度政府民生實事項目”一項。代表們無不心情激動、面色凝重,莊嚴履職、鄭重勾選。
“經票選,完成汽摩園二期征地100畝、力爭新引進企業5家、增加云龍城鄉居民就業機會、完成全長2.56公里場鎮段河道整治改造濱河景觀項目等8個項目,成為鎮政府當年要辦的8件民生實事。”彼時,段云峰等人還不曾想到,他們書寫的是人大履職的嶄新篇章。
“票選”并非終點。在段云峰的堅持下,云龍鎮人大變柔性履職為剛性監督,通過“看、聽、問、評”四步,監督項目實施情況。
代表積極性增強,群眾滿意率提高,可喜變化漸次出現。
2018年,該鎮人大再次修訂相關制度,將民生事項的資金預算及使用績效納入人大監督范圍,并在2019年的年中人代會上首次聽取了民生事項預算資金使用情況報告。
在年年推進、日趨完善之下,票決制被打造成一把監督利器、一張金字名片。
梁平區人大常委會組織該區其余鄉鎮(街道)人大,分批次到云龍鎮交流學習。票決制在梁平區各鄉鎮(街道)全面推行。
最大的收獲是得到群眾肯定
“探索者”“推動者”段云峰,似乎從未喊過一聲累,反倒扎根云龍鎮,越干越有勁。
但他坦言:“實施票決制之初,境況非常艱辛。有政府部門質疑反對,認為人大沒事找事、亂整名堂;有些代表也不理解、不適應,跟不上新的履職節奏。”
滿腔熱忱遭遇打擊,段云峰心下也會泛起夾著酸澀的復雜情緒。每當此時,他第一次當選人大代表并表態的情景總會再現。那般莊嚴神圣、那些錚錚誓言,悄然撫慰他內心的悵惘,鼓勵他仍去做一顆摔不破、砸不爛的“銅豌豆”。
“絕對堅持黨的領導,同政府反復交流溝通,用心感染引領代表,真情服務人民群眾,朝著為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做貢獻的共同目標前行。”人們逐漸理解他的苦心,支持他的舉措。
數年間,新建場鎮過境公路竣工、龍溪河濱河公園落成、場鎮環境經綜合整治后煥然一新……多個工程拔地而起,民生實事項目落地見效,云龍鎮舊貌換新顏。
在不懈思索與實踐中,段云峰亦聲名漸起。
2017年4月,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召開了重慶直轄以來的首次全市鄉鎮人大工作座談會。會上,段云峰結合自身實際介紹了近年來推動鄉鎮人大工作的創新做法。同年9月和次年5月,這位基層人大主席還登上我市黨校講臺,為來自全市的領導干部授課。
講臺上的段云峰依然樸實,但并不怯場。“說的內容都是我實實在在的履職過程,不摻雜一丁點兒水分。”
彈指一揮間,匆匆已十年,人們驚訝于段云峰的工作狀態一如從前。
“多年從事人大工作,你覺得自己充滿激情的動力何在?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面對提問,他望向遠處,似是回想。
“我覺得動力來源于黨和人民的盼望,最大的收獲是得到了群眾的肯定。”段云峰回答。
無論是開展“一年兩評”、實施票決制,還是探索實踐其他履職路徑,他始終把以人民為中心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雖然我只是一個小鎮的人大主席,但我做的事情可以很多。”這就是段云峰十年履職的切身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