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怡 YangYi
楊怡,1989出生于上海,2011年畢業于上海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并獲學士學位,2014年畢業于上海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并獲碩士學位。現為上海美術學院水墨緣工作室成員。作品曾參加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上海青年美術大展、第八屆上海美術大展、愛爾蘭科克藝術交流展、水墨緣年度展、水墨新干線——后海派2016年度提名展、非由述作——寶龍藝術大獎優秀作品入圍展、以西養中——反觀工筆中國當代工筆畫第二屆學術邀請展、轉音——青年當代工筆研究展、對岸——獨立于泛水墨語境之外的新工筆展、對岸新工筆又十年——中國藝術研究院工筆畫院提名展等展覽。
欄目主持人陳林推介詞
堅守,對于一個畫家來說是一種品質。這種品質包括對繪畫本身作為事業的堅守,以及在一段時間內對某種題材、語言等的堅守。這幾年,楊怡一直以細膩溫潤的質地、清麗優雅的色彩、富于想象力的構圖,演繹著她心中的月。“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她的畫面每每給觀者以雄闊、蒼莽而又不失澄澈的審美感受。
楊怡創作自述
“那種由看得見的世界,也就是形體的世界所喚起的感覺和圖像,是很難,甚至根本無法用定義和詞匯來描述。事實上,它與日常生活中所感受的完全不一樣,因為那個視覺所及的世界是由形體、顏色、空間和光線所決定的……我相信,沒有任何東西比我們所看到的世界更抽象,更真實。”
——莫蘭迪
既不揭示也不隱藏,而是顯示。
努力將非真實的幻想通過繪畫表達出來的,不再單單相信眼睛所看到的,真實的感官與非真實的意識猶如纏綿的夢境融合在一起。這種交織仿佛進入一種睡前的蒙嚨狀態,感官逐漸遠離,而現實的意識還有一絲未曾離開,模模糊糊地透過迷霧看著世界。這種真實與非真實、現實與幻境的交織類似于馬丁·海德格爾所說的“回憶性思想”和作為“有所揭示的遮蔽域”的真理:“對于那已經在一段時間之中從無蔽領域獲得其形狀和尺度的在場之物,只有在極罕見的情況下,經過一段漫長的準備工作,才能夠將之辨識出來。”
不肯定的色塊和對象,帶有強烈的不安全感和對現實的不確定性。它是模糊的、意識的、脆弱的,是對意識的具象反映。
畫中形象潛藏在沉默里,通過內心,通過一個精確界定的、點點滴滴培育出來并付出高昂代價才得以駕馭的內心,在不同的場合都洞察到了實在之物的形式和尺度,那是“未被遮蔽也未被揭示的事物”的形式和尺度,不能“被遺忘”的事物的形式和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