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悅

內容提要:隨著自動化生產的高速發展,大量的商品進入文創產品的市場中,造成了市場批量化生產,降低了文創產品的質量,這也造成了忽略用戶情感需求和沖擊文創產品研發等不良影響。研究中國書畫元素融入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文創產品設計中,增強其有寓意的內涵、時尚的外觀、良好的功能等,不僅增加了產品本身的價值,更增強了文創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關鍵詞:中國書畫元素;故宮文創產品;文化創新
引言
現代社會的經濟水平在不斷提升,商品的外觀造型和文化內涵已經極大地影響了消費者的購買意向,中國傳統元素被大量地應用到生活中。中國書畫元素多年來經過無數藝術家的設計加工,已經形成了豐富的紋樣圖案,并且應用到雕刻等工藝領域中。中國書畫元素作為中國傳統元素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還具有審美價值。要想對中國書畫元素進行深入挖掘和充分借鑒,文創設計者首先要去了解中國書畫的文化內涵,并且在理念上和創作技法上不斷地學習和更新,領悟中國書畫元素的精神,探索傳統書畫元素與現代生活的結合點,才能使中國書畫元素所蘊含的文化內涵融入文創產品的設計中,從而進一步拓展中國書畫元素的運用范圍,使其具有現實意義和新的審美價值、藝術價值。北京故宮博物院文創產品的創新設計正是以此為契機,逐步推進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并重的文創產品的研發,引領著國內博物館文創產品的風向。
一、中國書畫元素分析
(一)中國書畫四大元素
詩、書、畫、印是中國傳統畫中的四大元素,將詩、書、畫、印有效結合,能夠取得相得益彰的視覺表現效果。詩、書、畫、印這四種元素的結合不僅能夠豐富畫面,也能夠提升畫面境界,給觀者帶來愉悅的審美享受。
(二)中國書畫元素的應用
中國書畫元素造型和構圖不僅受到書畫界的廣泛關注與研究,也受到了文創設計師的青睞。設計師通過借鑒中國書畫的造型和構圖,進行再設計創作出有藝術價值和實用意義的文創作品,使中國書畫元素在設計中得以繼承和發揚。例如在2013年中國郵政和湯加王國合作、由湯加王國發行的一枚郵票,就是以漢代《四神云氣圖》壁畫為郵票圖案而進行的設計,這是中國書畫元素第一次被應用到外國郵票的設計中。通過設計應用,這枚郵票不僅讓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國的書畫藝術,更能讓國人深刻地感受到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二、文創產品的分類
從不同的出發點看,文創產品的分類方式也不盡相同。從文創內容與產品結合方式上可以將其分為以下兩類:
(一)根據內容與產品以特定的方式結合為中心
內容與產品分開后將無法各自單獨存在,同時也不能與其他內容或產品進行相互結合,所以內容、產品和特定的結合方式形成了不能改變的關系。例如在2016年杭州國際經濟合作論壇上,一套名為“西湖盛宴”的文創餐具引起人們的關注,其文創的內容是以杭州為核心,將三潭印月、斷橋、石塔等杭州特色景物,以水墨畫的表現形式應用于餐具產品上,通過獨特的江南文化與傳統瓷器進行結合的方式,展示了江南的獨特文化氣韻。再如“徽派便箋紙”,是以中國傳統水墨的表現形式來繪制徽派建筑,再與便箋紙結合設計而成的。無論是“西湖盛宴”還是“徽派便箋紙”都是運用特定的方式將文創內容與產品結合在一起,所以都屬于一體型文創產品。
(二)IP衍生文創產品以文創內容為中心
將特有的內容以印刷、雕刻等不影響產品本身的手段應用于現有產品上。如北京故宮博物院推出的仙鶴睡衣系列,設計者將傳統書畫中富有美好寓意的仙鶴圖應用到日常生活中的睡衣上,完美地將中國書畫元素應用到了生活用品中,拉近了人與歷史的距離。同時以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流浪貓為主題的生活用品,是將皇家的人物形象與貓進行重新組合設計,形成“故宮貓”的IP形象,再將這種形象作為文創的內容應用于水杯、手機殼、公仔等日用產品上。
三、中國書畫元素在文創產品中的設計原則
想要在傳承中華文明的同時,更好地推進社會經濟的發展,文創產品的開發是一個很好的契機。這對于文創產品行業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所以我們在不斷優化文創產品設計時,需要格外注意四個設計原則:
(一)實用性原則
設計文創產品時應該將實用性作為產品研發的重點之一。人們的物質和精神需求往往是在產品中獲得滿足,所以在文創產品的設計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產品是否具備良好的實用功能。設計師應該以消費者的需求為導向,同時注重文創產品市場定位,設計出具有良好的實用功能的文創產品,以此來滿足眾多消費者的實用需求。
(二)審美性原則
在審美性原則上,文創產品首先需要通過美的外觀吸引消費者了解產品,使消費者得到美的享受。大多數產品都是以滿足消費者的需要而出現的,所以充分地了解消費者的審美需求是體現文創產品審美性原則的重點。文創產品的審美性是在滿足實用功能的基礎上,不依靠繁雜的無意義裝飾,而是通過巧妙的設計使產品具有審美功能。例如藍蓮系列文創產品,就是根據甘肅博物館的館藏文物“蓮花玻璃托盞”設計出的一系列產品,設計師經過巧妙的提取設計將蓮花元素應用在方巾、雨傘、膠布、筆記本等生活用品中,使日常的生活用品也具有了審美功能。該系列文創產品的風格統一,設計別致,在第九屆杭州文博會上展出時引起了廣泛關注,進入市場后銷量可觀。
(三)文化傳承原則
在文化傳承性原則上,以北京故宮博物院引領的博物館系統的文創產品研發潮流中,人們對文創產品的認同感越來越強烈,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設計師加入了研究文創產品的隊伍中。他們潛心研究如何將傳統元素通過巧妙的方式應用在文創產品中,從而設計出具有文化傳承性的文創產品,使消費者在使用產品的過程中能輕松有趣地解讀出文創產品的內涵,以此體現積極的生活態度。例如北京故宮博物院推出的“海錯圖書本燈”,原本為清朝康熙年間畫家聶璜用圖片和文字的方式記錄沿海地區各種生物的圖譜,雖然圖譜的記錄時有夸張,但趣味無窮,深受古人喜愛。而現代人很少了解此類圖書,北京故宮博物院文創團隊巧妙設計,將圖書與臺燈結合設計出“以文化為根”優秀文創產品,賦予了文創產品真正的生命力。同時,這種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結合,也是文創產品與一般創意產品最大的區別。
(四)趣味性原則
在趣味性原則上,設計文創產品時應該在吸收傳統元素的同時,不斷地創新,將傳統書畫元素通過巧妙的方式應用到文創產品上,使其更具趣味性,更能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近年來,北京故宮博物院在文化產品的設計上投入了大量的心血,他們潛心研究中國傳統歷史元素,例如“故宮貓”系列擺件等文創產品都以趣味性的方式,將歷史展現給人們,同時也優化了消費者的購買體驗。
四、故宮文創產品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故宮文創產品的發展優勢
故宮文創產品產業發展的優勢是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隨著各地博物館開發與設計文創產品,市場上出現了很多文創產品品牌。截至2019年10月,北京故宮博物院累計研發10500余個文創產品,除了以書畫等故宮館藏為取材內容的文創產品,還有一些接地氣的走“賣萌”路線的文創產品。例如以“萌”主題的產品系列,是以故宮娃娃為主體,自從發售起就受到了消費者的喜愛。
(二)故宮文創產品存在的問題
故宮文創產品在高速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設計中代表性文化缺失的問題。首先市場現有的文創產品很多都是歷史文物的仿制品和紀念品。文物仿制品可以傳承文物的特色,全面地保持文物的原貌。紀念品是提取特色元素然后進行設計加工的產品。因文創是近年來才開始高速發展的行業,所以市場上出現了多個博物館與同一家公司合作制作文創產品的現象,以至于銷售的文創產品雷同,缺乏文化的獨特性。
五、中國書畫元素在故宮文創產品設計中的應用實施
(一)收集資料與明確主題
中國書畫元素將以插畫的形式應用到文創產品中,而插畫是以圖形方式表達文本的內容。因此,在設計之前,應充分了解中國書畫元素。首先翻閱相關資料進行收集,認真研究中國書畫元素的內容,在收集資料的同時,進行設計構思,充分理解中國書畫元素的特點,設定初步的創作方案。
(二)造型確認與整理
在深入了解中國書畫元素的時代背景、特征等重要因素后,需要明確所要創作的中國書畫元素的初步形象特征,然后著手繪制草稿圖。在經過反復推敲、修改后確定中國書畫元素形象。在起稿時要注意每幅插畫之間的連貫性,然后統籌規劃。
(三)技術手段下的圖像制作
在基本造型確認之后,將線稿圖掃描入計算機,使用Photoshop軟件打開,整理線稿圖片的顏色,使之方便觀察。將線稿圖層設置為正片疊底,放在最上邊,然后使用畫筆工具選擇一個合適的畫筆進行線稿繪制。
將線稿繪制完成后,可以適當用液化工具調整造型的飽滿度,在確認完成線稿后開始上色。為了方便上色與修改,需要多建圖層,每一部分上色的區域都建立新圖層。由于書畫作品不同,顏色也有一定的差異。所以在主色調的選擇上也要遵循顏色劃分原則,根據中國書畫元素顏色進行大面積上色,以此確定書畫元素的色調。
六、結語
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國書畫元素作為標志性文化內容,展示了古人的智慧與傳統文化間的關系,將這些內容轉換成藝術作品后可以更加直接地感染觀者,同時也可以更好地體現文創產品要表達的意義。在運用原則上要做到承優繼美和簡潔時尚,既要順應時代的發展,又要創新,這是現代設計應重視的問題。根據不同的文創產品,在表現手法上適當地運用抽象和具象方法,能使設計更有獨特性。在國際環境的影響下,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者,文創設計師不僅要與時俱進,同時也應該把傳統文化與現代審美觀念結合起來,要利用高新技術的創作手段,要善于鑒賞優秀的設計案例,才能設計出具有藝術鑒賞力和深厚民族特色的作品,讓公眾以新的方式解讀和體驗中國書畫,從而喚起心中的文化歸屬感和認同感。
參考文獻
[1]何群文化生產及產品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71-82.
[2]楊淳.系列化在旅游紀念品設計中的應用[J].藝術與設計.2018(2):147-149.
[3]張愛中.文化創意產業設計人才的培養與就業之思考[J].東疆學刊,2014(1):63-67.
[4]樊幸,張道海.論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文化創意產品的創新設計研究卟包裝世界,2016(3):110-111.
[5]張堯.基于博物館資源的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設計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8.
約稿、責編:金前文、史春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