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悅白?左智瑤



應用移動平均和相關分析法,探討了陜西省GDP與各產業的增加值、投資以及消費間的相互關系,揭示陜西省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研究發現:陜西省近20年來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是投資的不斷增加,但其對GDP增加推動的有效性逐年下降,是一種不可持續的經濟驅動模式,應大力促進三產和消費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驅動作用。研究可為制定更合理的目標區域未來發展規劃提供數據和理論參考。
一、前言
陜西省地處我國西北腹地,是連接東、中部地區及西北、西南的重要樞紐。近二十年來,陜西省的社會經濟有了長足發展,2018年,全省生產總值24438.32億元,比上年增長8.3% 。但與全國其他省份相比,這個GDP在全國34個省市自治區中僅位居第15位,那么陜西省的社會經濟發展有什么樣的特點?怎樣才能更好、更快地促進全省社會經濟的發展進步?要回答這些問題,開展陜西省社會經濟發展的驅動力研究必不可少。
二、材料與方法
(一)數據
本文數據來自陜西省統計局編撰的《陜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01-2018),數據來源權威可靠。
(二)研究方法
1.移動平均法
移動平均是從時間數列的第一項開始,按一定步長逐項移動,求出序時平均數,構成一個新時間序列。新序列把原數列的不規則變動加以修均,凸顯長期趨勢。若原序列有異常高或低值,多次移動平均后仍難以消除,說明該點是一個絕對拐點。方法表達式為:
本文采用相關系數來衡量GDP與其他社會經濟發展變量之間的變化關系。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陜西省近20年GDP值的總體變化特征與變異點
本文使用移動平均法計算了步長值為2和3時的GDP變化值。并將其與原始GDP值做對比分析,結果發現,無論是GDP值還是兩種步長的移動平均值都呈明顯逐年增加趨勢,說明近20年來,陜西省的社會經濟發展成效顯著。但這種發展并非穩定平緩,無論是GDP原值還是兩個步長的移動平均值都有分段變化的趨勢,2008年和2014年是兩個比較顯著的變化拐點。2008年前,陜西省GDP中速增長;2008至2013年,則迎來了一個快速增長階段;2014至2018年,增速明顯放緩。相應三個階段里的平均增長率分別為11.8%、13.6%和8.3%。
(二)陜西省近20年各主要社會經濟參數的分階段變化特征
從原始數據來看,陜西省近20年的各項社會經濟發展指標都在增長,但各指標的增長情況各不相同,其變化特點為:
1.按增長率高低,GDP和投資屬于高增長率指標;工業產值、第三產業和消費是中增長率指標;低增長率指標則包括農業產值和進出口額;
2.從各指標的變化特點來看,GDP、投資、工業產值和進出口額都具有明顯階段性特點;
3.農業產值和進出口額兩個低增長率指標對GDP增長的促進作用不明顯。
(三) 陜西省近20年社會經濟發展的驅動力研究
本文運用相關分析法來探究高、中增長率指標值總體上以及三個階段里各自對GDP的貢獻大小。
1. 不分階段的相關關系
將歷年GDP與工業產值、第三產業、投資、消費四個指標做相關分析,結果見表1:
總體上,陜西省近20年來GDP的增長,主要依靠的是投資的快速增長,其次還有工業產值的提升,第三產業和消費增長也有極大促進作用。但從投資額與所產生的GDP值的比例關系(比值)來看,陜西省近20年來投資效益的有效性亟待提升。
2.分階段的相關關系
陜西省近20年的GDP與其他社會經濟發展指標間的關系,分階段看時與總體上并不一樣。表1顯示,三個階段里各指標對GDP的貢獻是變化的:
(1)從相關系數大小來看,2000至2007年,各項指標與GDP增長的一致性大小排列次序分別是:消費>工業產值>第三產業增加值>投資; 2008至2013年,工業產值>第三產業增加值>消費>投資;而2014至2018年則是:投資>第三產業增加值>工業產值>消費;
(2)從與GDP比值看,投資在每個階段的比例都最高且數值逐階段增大,是GDP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但其對GDP增加推動的有效性逐階段下降。
四、結語
本文研究發現:
(一)陜西省社會經濟發展有明顯階段性,按GDP變化存在2008和2014兩個拐點;
(二)陜西省近20年各社會經濟指標按變化特點可分為三種類型, GDP和投資是高增長率指標,工業產值、第三產業和消費屬中增長率指標,農業產值和進出口額為低增長率指標;
(三)總體上,陜西省近20年來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是投資額的逐年增大,但其對GDP增加推動的有效性逐年下降,甚至形成比例倒掛(比值>1)。
顯然,目前的社會經濟發展驅動模式并不利于陜西省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應該大力促進第三產業和消費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驅動作用,保證全省社會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作者單位: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