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令寬?楊燕娥?黎丹?王勇


貴州省地處我國西南地區,境內多山地、丘陵,適合發展山地旅游經濟,本研究通過資料收集和問卷調查法收集數據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發現當前貴州山地親子旅游存在的問題并就該問題提出了“熊孩子”創新創業訓練實踐項目。通過該研究,對于促進貴州山地親子旅游業的發展進而拉動貴州經濟的增長具有重要意義。
一、貴州省山地親子旅游發展背景
(一)貴州省旅游資源豐富
貴州的旅游資源呈現出分布廣、類型多、品位高,保護好等特點。貴州地處云貴高原,居于廣西盆地與四川盆地之間,地形多高山、山地、丘陵和盆地,自古以來就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說法;其次貴州屬于高原型亞熱帶氣候,終年溫暖濕潤,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平均年降水量在1100-1400毫米之間,大部分地區雨日在160天以上,故又有“天無三日晴的說法”,結合貴州當地獨有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了在全國范圍內都獨具一格的旅游景觀。
(二)親子關系緊張化日趨明顯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成本也不斷提高,許多父母在給孩子提供物質基礎的同時往往會忽視孩子的精神需求,長此以往就會使得本來應該是親密無間的親子關系變得疏離,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親子問題,例如:孩子不服管教、與孩子溝通困難、無法進入孩子的情感世界等。而親子游作為一種可以給父母進一步了解孩子的機會,同時又可以讓父母與孩子增進情感的方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
(三)二胎政策
自2013年末國家啟動“單獨二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適孕齡夫婦的生育積極性,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現了明顯的提高,2004年-2014年間我國每年新增新生兒數量為1600萬左右,在有的年份甚至出現了負增長;在政策調整后,2014年我國新生兒達到1692萬,自然增長率突破5‰達到了5.21‰。而在其后這幾年間,我國新增兒數量也在不斷上漲。
新生兒數量的增多將會直接使得親子游的需求增多,通過調查可以知道,在已婚有孩子的家庭中,有75%的父母對親子游持有非常渴望的態度,可見親子游的市場前景是十分廣闊的。
二、貴州省山地親子游發展現狀
通過調查分析,本研究得出貴州省山地親子游存在以下弊端:
(一)缺乏教育意義
親子旅游與傳統旅游的顯著區別就是親子旅游存在教育意義,可以在旅游過程中讓孩子與父母能夠有所收獲而不是單純的、機械式的旅游,專項調查中有游客反映:“家庭旅游可以作為一種特殊的教育手段,促進兒童審美能力、體力、認知能力和社會情感等方面的發展”。有觀點指出:“理想的家庭旅游應該是有好的教育意義,對孩子有健康快樂的意義”。但是現在的親子旅游大多只是在普通旅游的基礎上稍作改造就冠以“親子游”的名義,但其本質還是普通旅游,并不具本教育意義。
(二)性價比低
本研究發現,市場上的親子旅游項目大多存在價格高于價值的問題,例如:黃果樹瀑布三天兩晚親子游在某平臺上價格就在3800元以上,這個價格超出許多家庭的心理預期,這也是導致貴州親子游發展緩慢的原因之一。
(三)產品同質化嚴重
雖然市場上存在不同價格、不同地區的旅游項目,但是都未能跳脫出傳統旅游項目的旅游模式,即從某一個地方拍照吃飯到另一個地方拍照吃飯。這種單一的旅游模式未能將不同旅游景點不同得人文風俗相結合,實現沉浸式旅游項目。
三、促進貴州省山地旅游發展的對策與建議——“熊孩子”
(一)項目簡介
針對貴州省山地親子旅游存在的問題,本研究提出了“熊孩子”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熊孩子”致力于為3-12歲兒童家庭提供親子教育服務,依托鄉村豐富的旅游資源、生活習俗、民族風情、農耕勞作,在輕松愉快的旅游場景和活動中融入系統化的親子教育課程,實現寓教于樂。項目根據在不同的兒童年齡層中家庭所面臨的親子問題設置系統化的旅游活動主題,通過互動游戲、鄉村勞作、手工體驗等形式,實現家長和孩子關于社會修養、知識技能、情感性格三合一的綜合教育。
(二)模式介紹
針對市場上親子游存在的問題,研究分析后本項目提出了以下親子旅游模式
1.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制定不同的旅游方案,例如:
(1)3-6歲:這一階段是孩子是語言能力,記憶力,智力飛速發展的時期,適宜設計一些科普類啟蒙的活動,例如常見動植物的科普,熊孩子項目的旅游地都選在風景秀麗,寧靜自然的鄉村,能讓孩子面對真正的動植物,而不是簡單的觀看書本上的圖片,通過接觸實物的方式更能激發孩子的興趣有助于孩子的記憶,同時,制作對應的英語單詞卡片,用以鍛煉孩子的英語學習能力。
(2)6-12歲:這一階段孩子動手能力強,具有獨立的欲望,適宜設計實踐類活動,例如標本DIY,讓孩子有機會實際動手做自己喜歡的標本,培養孩子動手能力。并且6到12歲孩子單純,可塑性強,但是分辨力弱,容易產生叛逆心理,因此需要父母和老師正確的引導,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孩子獨立能力和正確價值觀以及輸贏觀,父母的協助也能促進孩子的合作意識,并且促進親子間的情感交流。
2.可以根據季節性特點制定不同的旅游方案,例如:
(1)通過春夏秋冬的系列活動讓父母做榜樣,孩子學習父母,孩子相互學習,養成孩子有禮貌,樂于助人,心胸開闊不貪心的習慣;以及通過這些活動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增長孩子的見識。
(2)除了春夏秋冬的系列活動促進親子的情感交流以及孩子性格養成外,還可以通過父母說睡前故事和陪讀的形式。
3.根據地域不同提供的服務不同
貴州省內:在2.5天休假模式下,許多家長在周五下午和周末都有空余時間帶孩子出去游玩。對此,本項目為省內客戶主要提供連續穩定的課程,而呈系列的課程有著不同的主題,每系列的主題活動都是綜合了親子家庭關系以及孩子第三課堂等綜合因素考慮生成的,具有長期性。
貴州省外地區:考慮到省外家庭不能長期參與周末短期旅游,因此對省外客戶主推寒暑假研學營,研學營一期一周以上,每期活動都各具特色,但是都是為了培養親子合作和團隊合作精神,以及拉進改善親子關系,豐富孩子的視野。
4.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讓父母在以旅游為載體,教育為本體的活動中言傳身教:
父母通過一系列活動中一次次探索,找到獨屬于自身家庭的相處之道。我們在我們項目活動中加入了人格特質評量環節。在活動之前,我們提前進行親子人格測評,但結果先對參加活動的家庭保留。在活動期間,我們會派工作人員對活動進行記錄(通過文字、拍照和錄像等方式記錄),在每一天/次活動結束后,就將本次家庭親子互動中出現的問題展示給家長看,并分析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讓親子相處在一次次活動中獲得一種化繭成蝶的蛻變,找到最適合親子相處的模式。
(三)運營模式
1.以“熊孩子”項目團隊為中心,作為項目的實施者主要負責課程的設計、宣傳推廣和服務;
根據孩子不同的年齡段、不同的季節特點以及客戶的不同需求而制定課程;
采用O2O進行宣傳推廣,線上通過抖音、微博、微信等AAP推廣,線下與幼兒園、小學等教育機構合作;
服務這方面,在每次旅游開始前,我們都將組織專業的心理專家對各個家庭進行心理測評與問題總結,我們將根據測評結果給家庭制定不同的連續性互動式課程,活動結束后我們還會進行追蹤與教學,并進行活動后的反思,有助于后續活動的開展。
2.與旅行社進行合作,由旅行社提供接送游客、規劃路線、旅游保險等相關服務,同時還可以借助旅行社的資源幫助熊孩子親子鄉村互動式旅游項目的推廣;
3.與旅游地貧困戶和當地政府達成合作,借助當地政府的扶貧資金完成項目的初期改造,利用當地農戶空余的土地、房屋、人力等資源。
四、結語
在貴州“大旅游”等政策支持下,親子旅游的市場需求量不斷擴大但是存在不少問題,如何有效利用貴州豐富的山地旅游資源,拉動貴州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越加被人們重視,而本文中所提到的觀點目的就是為貴州省山地旅游發展提供理論方法上的指導,促進貴州省山地旅游的發展,帶動農村地區經濟的發展。(作者單位:貴州師范學院)
課題:本文系貴州師范學院校級課題“貴州山地親子旅游項目的模式研究”(課題編號:2019DXS11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