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會
應用型本科經貿類實踐課程在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方面存在以下不足,如實踐課程教學內容、模式及創新能力培養不能滿足全國技能大賽的要求,技能大賽與實踐教學融合不夠,“雙師型”教師缺乏,實踐教學質量不高,實踐類課程考核方式單一。以全國技能大賽為契機,“創新能力培養”融入本科經貿類實踐課程,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手段等方面進行改革,有助于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創新能力和排除困難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體現本科創新能力培養的教學理念,實現“以學生發展為本,以學生學會學習為中心,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核心”的教育思想內涵。
一、引言
重慶科技學院法政與經貿學院經濟系有國際經濟與貿易、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兩個本科專業,每年組織學生參加“全國高校商業精英挑戰賽國際貿易競賽、全國新零售買手創業實戰、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等大賽。大賽要求學生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較強的綜合分析能力、實踐操作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如全國高校商業精英挑戰賽國際貿易競賽包括參展計劃書、展位海報設計與商品陳列、新產品發布會、談判與磋商四個部分,不僅要求學生具有扎實的商務談判理論、國際貿易實務的專業知識,較強的英語寫作與口語表達能力,還要具有商品參展陳設、展位海報設計及新產品發表會等參展商品的專業知識與實際操作能力,而商品展位設計、表演等知識在理論與實踐教學中均沒有涉及。因此,迫切需要經貿類實踐課程教師從注重單一的專業操作能力培養轉向于綜合創新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有一專多能的素質。
二、應用型本科經貿類實踐課程簡介
《國際商務談判綜合訓練》課程,通過國際商務談判實訓,使學生在實踐中理解談判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把握國際商務談判的準備、開局和簽約的各個階段的運作,熟悉國際商務談判的策略、技巧和語言表達,并且能夠在談判活動中熟練運用。主要教學內容包括談判背景調查:商務談判前背景調查的內容及手段;談判組織準備:人員的配備及分工的方法;談判計劃的制訂:制定商務談判計劃的基本方法;談判過程:商務談判各階段的談判方法、技巧和策略,包括開局、報價、議價、讓步、結束各階段;語言表達:國際商務談判各階段常用表達。《跨境電子商務實訓》課程,通過在校內實訓室利用實訓軟件速賣通模擬跨境電商平臺,進行仿真模擬操作,讓學生在理解跨境電商的內涵和基本政策的基礎上,熟悉跨境第三方操作平臺規則,掌握跨境電商基本操作,并能利用電商平臺完成進出口業務基本流程,初步具備跨境店鋪運營管理、網上運輸與配送安排、網上支付、客戶服務和電商操作技術等業務能力。主要教學內容包括店鋪開設、物流模板設置、店鋪運營、交易管理等。《國際貿易實務綜合訓練》課程,借助外貿教學軟件和模擬案例,使學生對整個進出口業務各個環節所涉及到的重要單證進行操作訓練,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把握當今國際貿易活動的開展狀況,熟悉從貿易磋商、合同簽定,直到國際貿易合同履行過程中,各種單證工作的工作內容和單證流轉過程,從而模擬貿易環境培養學生分析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學生今后從事國際經貿工作奠定基礎。
三、應用型本科經貿類實踐課程創新能力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應用型本科經貿類實踐課程創新能力培養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實踐課程教學內容、模式及創新能力培養不能滿足全國技能大賽的要求
經貿類專業實踐課程教學內容長期固化,內容陳舊,均以仿真模擬實驗與案例教學為主。如報送、報檢程序簡化,跨境電商線上交易成為主流,仿真模擬實踐教學內容跟不上市場發展的需求;帶領學生去實踐實訓基地、校企合作企業觀摩較少,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弱,創新意識缺失。
(二)技能大賽與實踐教學融合不夠
全國技能大賽與專業實踐教學融合缺乏針對性、系統性的對接。實踐課程教學主要是單一能力的培養,綜合能力、創新意識不足,因此,教師應熟悉各種競賽規則與內容,主動融入全國技能大賽的元素,著力培養學生的綜合與創新能力。
(三)“雙師型”教師缺乏,實踐教學質量不高
全國技能大賽,無論是調查報告、創業計劃書的撰寫,還是專業知識的綜合運用、實踐操作能力,對指導教師的理論與實踐能力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更需要“全能型”的教師。來自企業兼職的實踐教學老師又因理論素養不高及教學能力問題也難保證實踐教學的質量。
(四)實踐類課程考核方式單一
實踐類課程考核主要以實習筆記、總結報告等方式進行考核,過程性考核略顯不足,學生參與積極性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四、基于全國技能大賽的應用型本科經貿類實踐課程創新能力培養的對策
針對以上問題,本文提出解決對策如下:
(一)多管齊下,完善實踐課程體系,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
經貿類專業課程知識更新越來越快,對學生能力的要求越來赿高,在修訂專業人才方案時,著力專業課程之間、專業課程與實踐教學課程的相互融合,增加相應的前沿理論與實踐能力的需求;組織教師、行業專家共同編寫理論課程與實踐教學課程教材,并納入績效考核目標。教師充分利用仿真模擬實驗、學生實習基地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能力與創新意識,有意識地融入全國技能競賽內容。
(二)建立長效激勵機制,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一是學院加大技能大賽團隊與指導獲獎教師的獎勵力度,并與教師職稱評審及獎勵績效掛鉤;二是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增加“雙師型”教師的比例,滿足實踐教學與全國技能大賽的要求;三是將全國技能大賽內容納入教研活動計劃,每年對全國技能大賽進行診斷,提出相應的參賽方案。
(三)改革實踐類課程考核方法
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持續不間斷的過程,課程考核應該是對學生課程知識的掌握與學習過程考核相結合,改變傳統單一的考核方法,加大過程性考核比例。課程考核內容應包括學生課堂參與、課堂出勤、實習筆記、總結報告、答辯等環節,提高學生參與積極性,同時考評主體不限于任課教師,如在答辯環節可邀請課程組老師觀摩并擔任評委,評委老師成績占一定比例。通過多樣化的考核方式引導學生練就真本領,培養創新意識。
(四)探索建立理實一體化課程
目前應用型本科高校經貿類課程理論與實踐相分離,建議建立一批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理實一體化課程。如《國際市場營銷》屬于理論課程,而實際上改課程的實踐性非常強,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將公司搬進課堂、將競爭搬進課堂、將業務搬進課堂、將客戶搬進課堂等“模擬公司真實運作”,非常富有挑戰性和刺激性,上課時如能實行小班教學,申請智慧教室,效果將事半功倍。探索建立一批理實一體化課程有助于培養學生綜合創新能力,增強自信心、專業認知及就業砝碼。
五、結語
以全國技能大賽為契機,“創新能力培養”融入本科經貿類實踐課程,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創新能力和排除困難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體現本科創新能力培養的教學理念,實現“以學生發展為本,以學生學會學習為中心,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核心”的教育思想內涵。“創新能力培養”融入本科經貿類實踐課程是非常適合于本科經貿類專業教學需要的教學模式,對激發學習興趣有很大的幫助,能夠提高學生分析與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學生學習的整個學習過程就是鍛煉學生分析與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的過程,也即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過程,長期堅持下去,定能改善本科經貿類實踐課程的教學效果,也能促使學生在各類技能大賽中取得好成績,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增加就業砝碼,可謂一舉多得。(作者單位:重慶科技學院 法政與經貿學院)
基金項目:2019年重慶科技學院教改課題“基于全國技能大賽的應用型高校經貿類實踐課程創新能力培養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0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