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永明
【內容摘要】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微視頻、微課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實現了極為廣泛的應用,我國開始迎來了微教育時代,為了擺脫傳統應試教育的不足,許多農村地區著眼于微課教學的現實條件,將這一教學模式與不同的教學環節相聯系,不斷的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構建高效課堂。在初中歷史教學實踐的過程之中,許多農村歷史老師面臨著較重的課業壓力,其中前期的備課尤為關鍵,對此,本文站在宏觀的角度,對農村初中歷史集體備課之中的微課效益進行相應的分析及研究,以期為提高歷史集體備課質量和效率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農村初中歷史集體備課“微課”效益有關思考
引言
作為一種重要的網絡教研方式以及個性化學習方式,微課在實踐應用時的備受老師的好評,微課能夠為碎片學習、移動學習、混合學習、翻轉學習提供堅實可靠的依據,老師需要以短小精悍的視頻制作為基礎和前提,著眼于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對教學環節和知識點的分析以及研究來保障視頻制作的針對性、靈活性、趣味性以及情境化,積極的將更豐富多元的教學內容和資源融入其中,保障學生在主動分析和實踐研究時積極的與他人分享優質學習資源。其中微視頻是微課資源之中的重點以及核心,老師需要站在宏觀的角度分析教學設計的實質要求,充分發揮微視頻制作的指導作用和要求,積極展現整個教學主題,讓學生能夠在主題的引導之下不斷的發揮個人的想象力,挖掘自身的學習潛能。在完成主體教學環節之后,老師還需要著眼于微課教學的具體內容,將教學反思、教學測試以及學生的反饋相融合,豐富現有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在一個更加自由且寬松的微課環境之下實現自主教育和自我成長。
一、農村初中歷史集體備課的現狀
1.初中歷史學科定位尷尬
長期的應試教育導致許多老師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只關注簡單理論知識的引導,無視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和發展要求,其中農村初中歷史學科的地位偏低,在中考之中的分值較少,有一部分老師認為歷史學習對學生的意義不大,因此沒有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只要求學生進行死記硬背。這種不正確的認知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行為方向,有一部分家長也出現了行為和思想上的偏差,歷史課堂教學質量呈現不斷下降的趨勢。另外,學校還沒有擺脫傳統辦學理念的限制,過于關注理論知識學習,實踐教學所占的比例偏低,歷史學科的定位不夠明確,無法保障后期教學實踐的一致性和持續性,課堂教學質量呈現不斷下降的趨勢。
2.專業歷史教師嚴重不足
盡管我國素質教育強調了學生的主體定位,但是對于我國廣大農村地區來說,實質的教育資源比較匱乏,教學質量技術水平不容樂觀,因此歷史老師的恰當引導則顯得尤為關鍵。其中老師的教育質量和教學經驗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以及教學水平,結合相關的實踐調查不難發現,農村初中歷史專業老師嚴重缺乏,老師的流動性偏高,大部分是兼職老師,在開展教學實踐活動之前有一部分老師沒有接受專業的訓練,個人的歷史素養以及專業知識非常有限,難以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服務,因此歷史集體備課質量不容樂觀。
3.歷史集體備課現狀令人擔憂
作為教師教學實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備課尤為關鍵,只有做好前期的充分準備工作,才能夠保證后期教學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有一部分歷史老師沒有意識到集體備課工作的重要性,態度非常的消極,往往過于注重對教材的依賴,備課進度停滯不前,忽略了對歷史教學內容和形式的分析及研究,大部分的集體備課工作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和價值,老師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漫無邊際、毫無目的,難以討論出具有實質意義的教學信息。有的老師自身教學經驗有限,備課速度慢,質量低,難以抓住歷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所準備的課件對學生的吸引力不足,難以保障教學質量和效果。
二、微課在歷史集體備課中的應用
1.? 分工合作,各展所長
為了充分發揮歷史集體備課的作用和優勢,學校需要充分利用微課來調動每個參與者的積極性,其中分工合作、各展所長在集體備課之中備受關注。這種合作形式能夠充分體現微課時代之下集體備課的作用及價值,保障每一個成員都能夠意識到自己的特長以及不足,從而在后期教學實踐的過程之中調整個人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向,真正的實現互相學習和取長補短。現代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對集體備課大有裨益,一些年紀較輕的老師能夠利用這些現代信息技術制作微視頻,保障微課內容的針對性以及合理性。
2.? 形式豐富,成果明顯
不同形式和內容的集體備課對構建高效課堂、提高老師的教學積極性意義重大,大部分老師將主體精力放在集體備課內容和形式的篩選上,以簡單的文本輸出為依據,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實現教學形式的豐富性以及多元性。其中實用性教學資源的選擇尤為關鍵,老師可以結合微課資源給予學生在線學習的機會以及平臺,鼓勵學生在自主實踐的過程之中掌握歷史學習的技巧和精髓,在個人學習積極性的引導下提高歷史學習成績和學習效率,實現個人的良性成長和全面發展。
3.? 加工重組,形成特色
微課以一系列視頻的利用和設計為主體,在歷史集體備課的過程中,備課組長需要主動搜集集體備課活動之中的微課視頻,通過加工重組來構建完善的資源包以及數據庫,為后期的教研工作提供更多的依據。這種以教學資源構建為基礎的實踐教學模式既能夠體現教學特色,還能夠從整體上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農村歷史老師需要抓住具體備課的重點以及核心,調整實踐策略以及備課行為,更好的關注不同教學策略和教學形式的創新以及優化升級,保障整體備課質量和效率水平的綜合提升。
【參考文獻】
[1] 佚名. 農村初中歷史集體備課中的“微課”效益[J]. 中學歷史教學參考, 2018, 444(18):43-44.
[2] 侯小敏. 將“微課”引入集體備課——校本教研的一種新方式[J]. 中學教研:數學版, 2016(4):18-21.
(作者單位: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廣河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