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軍 曹長偉
【內容摘要】在初中學生的學習中,教育工作者通過培育他們的綜合素質,以達到學生綜合發(fā)展的目的。道德與法治一課主要為了培育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進而促進學生的精神文明建設。
本文以人教版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為例,淺析培育學生美育從而完成教學創(chuàng)新的策略。
【關鍵詞】中小學生道德與法治美育
引言
道德與法治是學校必備的課程,旨在為學生打開法律的大門,幫助學生健全良好的遵規(guī)守序的人格。而在道德與法治中,建立學生與法制道德之間的必然聯(lián)系,是重中之重。因此,需要發(fā)揮美育的作用。
一、淺析美育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重要意義
1.樹立良好審美情趣,促進課程的開展
美育是一門立足于學生基礎的美感認知的課程,進而對學生的情緒思想進行有意識的調節(jié)。大部分學生的主觀意識是具有強烈的隨意性的,因此在參與道德與法治課程時容易敷衍了事。而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事物的美感,進而擁有足夠的積極性,促進學生有意識的展開課程的學習。例如,在人教版道德與法治初一上冊的課件學習中,第一單元是成長的節(jié)拍。如果學生缺乏美育的基礎,對于成長的范疇一知半解,就很難完全融入學習的氛圍。很多學生覺得過完年是成長,有學生覺得過完生日是成長。但是他們只是知道籠統(tǒng)的說法,卻不能指出成長真正的內容。老師需要對此進行指導,通過加強美育,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成長內容的把握,進而提高審美情趣。
2.踐行審美實踐,深化課程的內容
加強學生的美育,可以將美育中的審美情感系統(tǒng)化,進而分解出相關多樣的審美行為。例如,“在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中的家的意味”中,老師通過美育的培育,讓學生對于家的認知上升一個新的高度,可以包括家的種類、家的來源、形成家的原因等,樹立學生對家的完全感悟。這樣一來,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就知道在實踐中不僅僅是通過認識家的構造來區(qū)分家,還可以通過形成家的方法來完成意識創(chuàng)造。
3.增強審美感受,提高課程的效率
在平常的學習過程中,由于學生處于行動亢奮的時期,很多知識無法真正理解。相比而言,美育更能吸引學生,因為美育的特點之一便是讓學生的身心愉悅、培育他們良好的生活態(tài)度。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三觀和心理素質就有明顯的提高。那么,在學習道德與法治的課程中,就更能設身處地的學習下去。
二、淺析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踐行美育培育的具體措施
1.提升審美案例的形象性
為了提升學生濃厚的積極性,因此培育過程中應繪聲繪色,確立良好的美育導向案例,讓學生不自覺的被吸引。這一步是基礎,是讓學生真正學會關注審美趨勢的方法。老師可以選取生活中富有情趣和美感的經(jīng)歷,創(chuàng)設情境,將學生代入場景。例如,在人教版道德與法治初一上冊的學習中,有一堂課名為《友誼與成長同行》老師需要將友誼和成長兩個概念提煉出來,選取的事例就要完全和兩個概念掛鉤。友誼可以包括朋友的感情、同學的感情、老師的平等溝通感情等等,老師就可以對同學們說:“同學們啊,你們知道友誼是什么嗎?”,然后讓同學們各抒己見,當同學們說完以后,老師拋出一個問題:“那么大家知道友誼是怎么來的嗎?”,老師繼續(xù)說道:“如果你們的朋友搶了你們喜歡的禮物,你們還愿意和他做朋友嗎?如果你們的朋友打你們,你們還會開心嗎?朋友愿意和你們玩,愿意保護你們,都是因為你們之間的友誼啊。”然后老師讓學生展開討論和思考,寫出自己還知道有關友誼的事例,進行評比。然后老師構筑關于成長的概念:“同學們,你們想一想,朋友保護你們,你們是不是才能幸福快樂呢,這樣你們就成長了年紀。朋友因為友誼幫你們收拾衣服,你們是不是學到了經(jīng)驗,這就是成長了經(jīng)歷。朋友欺負你們,你們選擇原諒他,這是成長了閱歷。”另外,老師還可以樹立一個良好的審美形象,供學生們模仿學習。例如,學生們愛玩,老師就可以通過自己表演,推出一個愛玩的主人公,運用幽默的肢體語言和表情讓同學們了解主人公的故事,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用在玩耍中傳遞友誼的美好畫面。老師可以用賣火柴的小女孩作為主人公,然后續(xù)寫故事,對同學們說道:“假設有一個和她有深厚友誼的朋友出現(xiàn)了,就會變得不一樣。當然,不能脫離道德與法制的范疇,將道德與友誼結合起來。”
2.提升審美行為的實踐性
在這一過程中,老師需要幫助學生從具有審美情感轉向審美實踐。努力開發(fā)出多種多樣的活動,幫助學生進行消化。例如,在人教版道德與法治初一年級上冊中有一節(jié)課為珍視生命,老師可以根據(jù)生命這個要點提前組織搜尋比賽,先給學生通過多媒體觀看一段關于身邊不珍惜生命的資料,然后讓學生進行筆記。之后讓學生回家以后尋找相關珍愛生命的事跡,然后給同學溝通。之后老師讓學生們帶著自己的成果進行發(fā)言,分享各自的感悟。在同學們分享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分享珍愛生命的相關歌曲,讓同學們進入氣氛。再或者,在《守護生命》一課中,老師可以組織課外實踐,讓同學們觀察動植物的生長過程,然后講解它們對人類的作用,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行動去愛護它們的生命,然后加深印象。在實踐結束以后,寫讀后感。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道德與發(fā)展的課程中,對學生進行美育培育有著實際意義。通過培育學生的審美情趣,進而轉化為審美實踐,能夠真正的將道德與法治的理論精髓落到實處。因此,必須對美育培育的措施進行探索。
【參考文獻】
[1]孫天興.談美育在中學道德法治之間的滲透[J].課題研究.2019.
[2]李茂竹.美育培育對于中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實際意義[J].教學成果.2019.
(作者單位:1.山東省沂水縣第二實驗中學;2.山東省沂源縣韓旺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