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祥承
【內容摘要】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是高效課堂的主要體現,也是教育教學的重要目標。數學是初中階段的基礎學科,如何提高數學課堂的高效性實現教育效率和效益最大化是教師教學必須要解決的實際課題。本文結合數學教學實踐,提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構建應堅持教學觀念轉變優先,加強師生互動營造學習氛圍,以教學方法為引導,通過情景創設、實物教學、信息技術應用、生活化教學等多種手段實現課堂的高效率的主張,為數學課堂高效構建提出具體的發展思路,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前言
《初中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數學課程教學必須要反映社會的需要、數學的特點、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高效課堂教學的構建是《標準》落實的重要途徑與方法,其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構,互動激發,高效生成,愉悅共享”[1]。因此,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樹立以學生為主的教學觀念,注重師生互動和學習方法的調整與優化,立足學生學習實際進行數學教學工作,提升數學課堂教學的高效率和高效益。
一、堅持學生為主,轉變教學觀念
初中數學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必須要轉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思路,積極構建以學生為主的新型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要求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要做到不同班級、不同學生教學思路的多元性,根據班級和學生的實際特點開展教學工作,在備課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學難點和教學思路,避免一套課件走天下的傳統教學思路和主張。以《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學為例,教學的第一個難點是幫助學生掌握移項與合并的技巧,在開始教學之前教師應充分做好班級學生學情的分析,對教學課堂進行合理的調整和優化。具體來說,從班級學習情況來看,上一章節內容學生學習了一元一次方程式的基本性質和概念,在解決簡單方程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但不同班級對方程性質的掌握情況是不同的,而且班級學生學習能力也有所差異,因此對于方程性質、概念掌握較弱的班級應注重教學導學的設計,在導學階段對方程概念和基本性質進行重溫,從體會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角度進行教學設計;對于方程性質掌握能力好的班級則應側重于找尋同類型以及合并同類型的法則教學,注重教學的深度和啟發性,引導學生將章節內容進一步的深化學習。
二、注重師生互動,營造學習氛圍
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構建應注重師生互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數學學習難度比較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一定的畏難心理和恐懼心理是可以理解的。教師是學生數學學習的引導者,教師的教學態度對學生數學學習的影響至關重要,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自身對學生數學影響力,進一步做好與學生的教學互動,在互動過程中加強師生互動,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教師對學生的關愛,對數學教學的嚴謹態度,提升學生數學攻堅克難的積極性和學習信心[2]。師生互動應側重于兩方面內容,一方面是生生互動,生生互動可以積極建設學習小組,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數學課堂學習,在小組中互相討論、互相交流。學習小組的建設可以讓學生在數學問題討論時暢所欲言,在組內發揮頭腦風暴的作用、同伴效應提高數學問題的解題效率,同時對一些常見的、普遍性的問題在小組內得以解決,降低了教師教學壓力;另一方面是師生互動,師生互動應注重問題設置,通過層次遞進難易結合的問題進行有效引導,幫助學生在問題解決過程進行良好師生互動,通過師生互動提升學生數學學習能力。
三、注重情境創設,激發學生興趣
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應積極做好情景的創設,幫助學生融入到數學學習當中,提升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情景的創設需要充分考慮學生學習實際,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安排合理進行情景設計和應用,一般來說,情景的創設主要是以導學階段為主,其目的是通過具體情境的設計讓學生融入到數學學習當中,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在情景中去解決與實踐,提升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和趣味性。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學為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情境創設的方式幫助學生調動三角形全等方面的內容,在教學過程中用具體情景幫助學生了解和認識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過程。具體來說,教師可以設置幾個情景,情景①只給一個條件,一組對應邊相等或一組對應角相等;情景②給出兩個條件,一邊一內角、兩內角、兩邊來讓學生進行判定,情景③給出三個條件,三條邊相等、三個角相等、兩角一邊相等;通過情景的創設逐步引導學生加深對三角形全等判定內容的理解和認識[3]。
四、利用實物教學,引導學生思考
初中數學知識理論性比較強,單純依靠教師講解是不夠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積極利用實物開展教學指導工作,通過實物的演示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思考,將數學原理、推理等過程以實物進行展示,在實物展示中幫助學生充分認識到數學原理及其推理的推導過程,提升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實物教學是初中數學的重要思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做好實物教學指導工作,在實物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大膽猜測、大膽實踐,提升學生數學推理和思考能力。以《角的比較與運算》教學為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實物進行集中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思考,從直觀感受不斷提升為抽象思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先準備兩個大小不一樣的角的教具,讓學生通過觀察法的方式來對比兩個角的大小,觀察法適宜兩個角差別較大的時候,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如果兩個角的度數差不多的時候如何來比較,引導學生思考,而教師可以進行示范,如可以通過度量法進行解決,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度數,如果是實物則可以用疊合法的方式進行對比,通過實物講解的辦法幫助學生建立角的比較思維和意識,提升學生數學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注重信息技術,開展微課教學
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融合已經成為了當前教學的主要思想,微課在數學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并取得了非常好的實踐效果。教師在教學過程應積極做好微課教學指導工作,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升自身學習能力,微課在課前、課中和課后都可以進行有效應用,根據教材內容的設計和學生學習實踐,教師可以靈活運用微課教學優勢,堅持課前微課預習、課中微課輔導,課后微課鞏固的教學思路進行應用。以《平面直角坐標系》教學為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積極利用信息技術的教學優勢,利用微課幫助學生解決抽象思維不足的問題。在課前教師可以提供平面直角坐標系相關的視頻資料,鼓勵學生在提前進行預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以后結合學生預習的情況進行講解,幫助學生掌握象限等內容,了解象限中的點橫坐標和縱坐標是正數還是負數,在課后鼓勵學生學習視頻資料,解決自身在學習過程中不了解的內容,將課堂交給學生來完成,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六、注重生活應用,實施實踐教學
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生活化教學應用,在教學過程中實施生活實踐教學幫助學生將所學理論內容轉換為具體實踐,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生活化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應用有兩方面內容,一方面是生活化場景的設計,教師可以將數學內容以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中進行提取,創設具體生活情景幫助學生理解數學內容;另一方面是生活化實踐應用,鼓勵學生將數學學習內容融入到生活實踐當中,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以此來拓展學生數學實踐能力和結題能力。以《實際問題與二元一次方程組》教學為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從學生生活入手,將教材中的內容轉換為學生常見的生活化場景,在解題過程中鼓勵學生自主交流,討論解答,不斷提高問題解決的能力和水平。本課程的教學難點是利用相等關系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認識到轉換思想的應用,在具體的生活化情景中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
綜上所述,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必須要積極發揮教師的引導力,從教師觀念、教師思想、教學方法、教學設計等多方面進行積極構建,切實做好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模式設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學習當中,在學習中實現自我學習、自我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王斐蓉,朱文成.信息技術的靈活應用——讓初中數學課堂“活”起來[J].課程教育研究,2019(52):170.
[2] 關乾相.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數學學科課堂教學實踐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52):59.
[3] 丁宏玉,哈建民,張曉琴.“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模式下學力再構建的實踐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51):130-131.
(作者單位:湖北省荊州市公安縣向群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