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在當前的高校智慧校園建設過程中,教育大數據生態體系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網絡時代當中,大數據技術得到廣泛的應用,其特征主要包括了高速度、高價值、大規模和多樣性等方面,能夠實現有效的數據管理,是高校智慧校園建設過程中不可獲取的數據處理技術。本文首先對于大數據技術和高校智慧校園的相關內容進行闡述,同時對基于教育大數據生態體系的高校智慧校園特征進行分析,最后對于教育大數據生態系統視角下的高校智慧校園建設進行研究。希望通過本文,能夠為高校智慧校園建設提供一些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教育大數據生態體系? 數據管理? 智慧校園建設
引言
當前在我國的信息化發展進程中,高校的智慧校園建設是其中的重要發展內容。在大數據技術迅速發展的背景下,高校智慧校園的建設不但能夠有效推動高校的發展,同時也對我國的教育事業發展有著重要的幫助作用。在教育事業中融入信息技術,能夠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有效改革,而高校的智慧校園建設屬于其中的高端化形態,所以得到了多方面的關注和重視。為了讓我國教育事業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進行高校智慧校園建設是非常必要的。
1 大數據技術和高校智慧校園的相關內容闡述
1.1大數據的內涵
所謂大數據,是指對海量數據信息進行優化和處理的技術,從而獲得更強的洞察力和決策力。大數據的意義并不僅限于大規模數據信息的處理,而是實現了對數據信息的專業處理。如果將大數據作為一種產業來看待,那么這種產業的盈利方式就是實現對數據信息的有效加工,從而獲得數據的增值。大數據技術的應用需要以互聯網技術為基礎,將獲取的信息進行更加高效的應用,為各個行業創造出更大的價值。
1.2大數據技術的特征
首選,大數據具有非常龐大的體量。其次,大數據包含的數據種類非常多樣化,具體包括了圖片、視頻、地理信息等等。第三,大數據有著非常快的處理速度,能夠在數據信息中獲得更高的價值,這也是和傳統數據處理技術之間最大的差別。最后,大數據的價值密度較低,只需要對數據進行合理的應用和精確的分析,就能夠創造出更大的價值。
1.3高校智慧校園的含義
高校的智慧校園建設,就是對校園進行數字化的提升,其中包含了對于智能技術、物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以及知識管理技術、社交網絡技術等方面的應用,實現了高校中的數字和物理空間的連接,實現高校物理環境的全方位感知,利用對學生和教師工作學習的個體識別來教師和學生們創造一個更加智能開放的環境,利用教師和學生與高校之間的資源交互,來為每一個教師和學生個體提供個性化的服務。
2 基于教育大數據生態體系的高校智慧校園特征
首先,在高校當中進行網絡的互聯,這也是進行高校智慧校園建設的重要前提條件,利用物聯網和互聯網技術來進行人與人和人與物之間的連接和互通,從而為高校中的教師和學生提供無縫網絡服務。其次,能夠對智能終端進行廣泛的應用。高校智慧校園的建設離不開智能終端的應用,以此來為教師和學生提供隨時隨地的互聯網服務。第三,為高校內部的團隊合作提供便利條件。高校智慧校園能夠讓教師和學生隨時隨地的進行通訊寫作,實現工作和日程的共享,讓教師和學生能夠實現線上和線下的活動和寫作,從而為高校中的教學、科研以及社會服務提供重要的支持。最后是對于智能融合的有效應用。高校智慧校園的建設需要校園的業務應用的有效分隔,搭建一個更加開放、協同的信息架構,利用云計算技術和大數據技術來對高校中的數據信息進行有效的儲存和分析,從而為高校中的教師和學生提供個性化、智能化的服務,從而有效提升高校智能校園的效用,增強高校本身的管理水平和決策能力。
3 教育大數據生態系統視角下的高校智慧校園建設研究
基于大數據生態系統視角下,高校智慧校園建設的主要目的是對高校中的信息技術和現代化教學方法進行發展,從而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提升高校的教學質量。具體來看,教育大數據生態系統視角下的高校智慧校園建設目標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3.1培養智慧型人才
進行高校智慧校園建設的主要目的就是實現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的結合,從而實現智慧型人才的培養。使得高校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采用網絡平臺教學和社交網絡平臺來進行教學方式的改革。同時也能夠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和云計算技術來實現個性化的教學方式。從學生們的角度來看,所能夠采用的學習方式更加的個性化和多樣化,同時也能夠更加順暢的和教師之間進行交流,教師所給予的評價也更加的客觀準確,十分有利于智慧型人才的培養。
3.2實現智慧型校園管理
高校智慧校園建設的主要目的除了培養智慧型人才之外,還有就是提升高校的教學管理水平和決策能力。不同的部門之間要實現業務和資源的無縫對接,從而為學校的資源協調分配提供便利條件。另外一方面,高校智慧校園建設能夠更有利于校園業務的協同管理,從而為高校中的學生和教師提供更多方面的服務,同時也為高校管理決策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
3.3建立智慧型校園文化
在高校智慧校園建設的過程中,校園文化建設是其中的重要內容,具體可以通過智慧校園建設來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一個虛擬的社區,這對于思想教育工作的開展是非常有利的。與此同時,也要積極的進行校園文化創新,尤其是關于社會文化的建設和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這會對高校智慧校園建設提供幫助。
3.4高校智慧校園構建策略
在進行高校智慧校園的建設過程中,進行虛擬和物理校園之間的融合是非常必要的,而想要實現這一點這需要以智能感應、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技術和為基礎。所謂的物流校園主要包括了教師和學生的終端設備以及高校的設備和資源以及虛擬業務平臺等等。教師和學生可通過終端設備來連接高校中的互聯網,并接入到其中的創阿奇和無線網絡。高校智慧校園通過建設平臺來為高校的管理以及教師和學生提供更多的服務。在高校的智慧校園中,不同的層級有著不同的作用,所采用的智能感應主要是通過感應設備來對設備運行情況進行觀察,同時也包括高校的環境和師生的情況等等,通過這個過程來實現數據的采集。高校智慧校園所采用的網絡通信所采取的是無線和有限網絡相結合的方式,以保證網絡設備和教師學生的終端設備能夠連接到互聯網當中。在校園數據分析的過程中,主要是通過大數據技術來實現的,這也是整個高校智慧校園建設的核心部分,能夠為智慧校園的應用提供重要的基礎,其中的應用層充分體現了高校中的各類業務,具體包括了生活、教學和科研等方面,直接服務于校園中的管理者和用戶等等。此外,整個智慧校園還需要系統運維服務體系和安全保障體系來作為智慧校園穩定、安全、高效運行的支撐。這些技術涉及智慧校園有效運行的各個方面,也在智慧校園建設中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
4 結束語
總而言之,隨著大數據和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智慧校園是高校校園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高校智慧校園的建設必須明確其建設目標,必須要為高校的人才培養、校園文化建設、管理決策、社會服務和科研教改服務等服務,充分利用高校的現有資源,確保廣大師生能隨時隨地開展校園業務及享受生活服務,從而切實提高高校的管理決策能力與辦學水平。
參考文獻
[1]劉寶妹,陳美玲,白興瑞.智慧校園共享數據中心建設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高教職教,2020,(4):70-73.
[2]李燕,安洋,張晉,等.從數字化校園到智慧校園建設的思考分析[J].價值工程,2020,39(5):284-285.
[3]張華.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智慧校園的建設[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19,(12):33-35.
[4]毛迪.新時代智慧校園建設策略[J].文存閱刊,2020,(1):12.
作者簡介
周莉(1969-),女,漢,河南駐馬店,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計算機應用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