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運玲
摘要:為深化職業院校的“三教”改革,落實“1+X”證書制度,在技能型人才培養中遵循其成長規律,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并重技術技能的培養,在培養學生專業技術知識的全過程中注重學生職業素養的養成,探索將職業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教材內容的設計思路。圍繞深化教學改革和“互聯網+職業教育”的發展需求,探索開發集課程建設、教材編寫、配套資源開發、信息技術應用統籌推進的新形態一體化教材。
關鍵詞:互聯網+職業教育? 職業教育教材開發? “三教”改革? “1+X”證書制度
一、職業教育教材開發的新形勢
教材是教學內容的支撐和依據,是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載體。加強教材建設,是推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舉措。目前,職業院校的教材建設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如與企業生產實際相脫節、內容跟不上技術的發展進度、與正在實施的職業資格證書制度銜接不夠緊密等問題。
針對教材建設整體規劃不夠、頂層設計不足等問題,國家教材委員會印發《全國大中小學教材建設規劃(2019-2022年)》對各類型、各領域教材的特點提出針對性要求。《規劃》提出,到2022年,全面加強教材建設,讓教材更加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要求,更具中國特色和國際視野,育人功能顯著更加顯著,開創教材建設的新局面。
2019年底教育部進一步印發了《職業院校教材管理辦法》,強調為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職業院校教材建設重點是實用性,增強服務國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從專業教學標準的制定和修訂工作和教材的開發等方面提出了明確的任務要求,指出要將區域內產業結構需求及時反映到專業課教材中去,鼓勵學校規劃體現本校特色的教材,加強行業指導和校企合作,新編培養緊缺人才急需的教材。
教育部為深化職業教育的“三教”改革,組織開展了“十三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建設工作。指出在“十三五”期間要分批遴選、建設1萬種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
二、“三教”改革背景下教材改革的方向
“三教”改革是當前職業院校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發力點。其中,教材是是教學改革的重要體現。教材的建設不僅涉及某一技術領域的教學內容,還涉及相適應的教學方法與手段、采用的教學媒體等。新型教材的開發既是對教學內容體系的重構,也應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學解決方案。以職業崗位需求為導向、以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為目標、以課程建設為統領,按照市場調研、更新人才培養方案、更新教學內容、完善課程標準、編寫或開發教材的邏輯順序進行“三教”改革勢在必行。教材編寫中既要反映行業企業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也要符合生產實際和行業最新趨勢。在教材的呈現形式上,應針對不同課程特點量身打造,合理選取項目式、章節案例式或是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等開發形式。除此之外,教材開發中還應該結合教學實際所需,結合大數據、VR等“互聯網+”技術配套開發不同形式的信息化數字資源。
三、基于“1+X”證書制度編寫課程融合的教材
“1+X”證書制度是高職院校在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模式和評價模式等方面的重大創新,力圖徹底打通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之間的壁壘,解決長期以來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脫節問題,加快推進我國職業教育現代化進程,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源源不斷鍛造經得起時代考驗的“大國工匠”,是以職改制度創新支持教育深化改革的國家使命,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才強國戰略的時代布局。
課證融通是“1+X”證書制度的優勢所在。職業院校作為“1+X”證書制度試點的實施主體,如何推進專業教學與獲證培訓有機銜接,避免出現“兩張皮”現象,將推進“1+X”證書制度試點與“三教”改革相結合,是做好試點工作的關鍵。“1+X”證書制度對職業院校“教師、教材、教法”提出了新的要求。“1+X”證書制度下職業院校需要統籌專業教學資源,深入分析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并與專業教學標準進行良好融合,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培訓內容與專業教學內容進行協同組合,研究適合教學、培訓的教材。
四、“三教”改革背景下基于“1+X”證書制度的職業教育教材開發原則
為深化職業院校“三教”改革,落實“1+X”證書制度,在人才培養中遵循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知識傳授與技術技能培養并重,在培養學生專業技術知識的全過程中注重學生職業素養的養成,探索將職業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教材內容的設計思路。圍繞深化教學改革和“互聯網+職業教育”的發展需求,以書證融通的培養模式為目標,探索開發課程建設、教材編寫、配套資源開發、信息技術應用統籌推進的新形態一體化教材。
(1)學習職業教育政策文件,進行理論提升,研究目前職業教育的現狀及教材建設的理論基礎,形成整體設計思路。
在編寫教材之前進行理論提升,注重教材的編寫突出職教特色,全部編寫團隊成員研究學習《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全國大中小學教材建設規劃(2019-2022年)》《職業院校教材管理辦法》等最新職教政策文件的學習,從理論上進行突破、提升。在教材開發中遵循技術技能人才的成長規律,將知識傳授與技術技能的培養并重,在培養學生專業技術知識的全過程中注重學生職業素養的養成,探索將職業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教材內容,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
(2)借助大數據技術更加系統、全面的進行行業職業崗位能力調研,確保調研的準確性,從而更加精準的定位教材的開發標準,使人才培養對接行業需求,教材反映典型崗位(群)職業能力要求。
(3)以實現“1+X”證書制度為前提,以“課證融合”為目標,探索校企合作共同進行教材的開發。
目前職業教育教材編寫人員多為職業院校教師和教學研究人員,缺少企業一線實踐經驗,教材內容與職業工作崗位并不能真正銜接。而教育部倡導的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新型教材是基于校企合作開發教材的新形式,為此校企“雙元”合作編寫教材。
探索以“1”位目標,兼顧“X”方向,實現課證融通,首先要做好教學內容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內容的吻合度,研究適合教學、培訓的教材內容,構建對接職業證書制度等級標準的“新”教材。
(4)對學生的學習偏好進行充分調查,結合學科特點研究教材內容的呈現形式和數字化資源配置要求。
(5)將專業教材與“立德樹人”、課程思政的理念進行融合,在教材中注重工匠精神的培養,為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做好保障。
(6)反思總結教材的評價體系,研究其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影響,優化配套數字化資源。
在“三教”改革背景下,基于“1+X”證書制度,以教材改革為落腳點,從企業生產實際、崗位需求出發,優化教學資源,從而推動教育鏈、專業鏈與產業鏈、人才鏈的有機銜接,探索一個實現產業鏈-人才鏈-專業鏈-教育鏈科學有機銜接的全新教材建設模式,實現書證融通,并且在教材建設模式中結合專業特點融入課程思政元素,落實職業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李政.職業教育1+X證書制度:背景、定位與試點 策略——《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解讀[J].職教通訊,2019,502(03):36-41.
[2]王成榮,龍洋.深化“三教”改革提高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17):26-29.
[3]孫善學.對1+x證書制度的幾點認識[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7):72—76.
[4]戴勇,張錚,郭瓊.職業院校實施1+×證書制度的思路與舉措[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10):2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