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思想需從經驗教學轉為數據教學,教學開展的重點亦需從小組式教學轉變為個性式教學。學校需激勵教師提升“數據道德教育”的質量,樹立并進一步加強“數據道德教育”的自我意識,與時俱進,持續改進教育方法與理念,為培養具有良好品德的初中生做好充足的準備。本文探討大數據下初中生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的路徑與策略。
關鍵詞:大數據;初中;道德與法治;策略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持續性的進步以及相關聯數字工程的不斷建設與推進,教育進入了以網絡為主的主流教育教學平臺,進入了數據量越來越大的大數據時代。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已經到來的大數據時代對教育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對初中階段的德治教學提出全新的主張和要求。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思想需從經驗教學轉為數據教學,教學開展的重點亦需從小組式教學轉變為個性式教學。我認為大數據下初中生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的路徑與策略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發揮好大數據下分析細化的優勢,迅速轉變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觀念與方式
在大數據環境下,數字信息滿溢著各式信息,即存在積極的信息,又存在不少垃圾郵件,初中學生積極思考,對所有的事物都有著不小的好奇心,所以教師務必充分利用大數據下的數據分析,引導學生有效地、正確地在大數據時代主動學習。大數據時代,信息化教學發生了教學的轉型,學生從被動學習漸漸地進入主動學習,從個體化學習到合作化探究式的學習,大數據的獨特魅力與更大價值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基于大數據分析結果,道德與法治的授課教師可以根據初中生的問題對教學策略與途徑及時實施轉變,結合信息技術進行更具針對性的道德與法治教學,結合課本《做更好的自己》展開具體化的研究。
首先,在課堂上,教師可利用常見的、被廣泛使用的調查與問卷網站“問卷星”對自己的學生實施網上調查。與此同時,學生利用QQ自帶的郵箱功能寫一封信給未來,然后寄這封信到自己手中和教師手中,教學調查提供一個師生信息交互的基礎性平臺。通過教育學生利用正確信息技術、有用信息技術,對“如何提高自身素質和修養”“如何做得更好”等方面的道德知識實施富有成效的引導,經由該環節,教學重點驅動得以充分實現。隨后,借助于網絡圖像交互平臺向我們初中學生灌輸并進一步講解道德與法治知識,使我們學生經觀看教學過程中的圖像去進一步判斷,并進一步分析自己的優缺點。最后,實施小組內的互動以及討論,讓所有學生明晰自己在同學眼中的評價以及表現,從而幫助學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特征。
二、利用大數據下信息技術的多樣化特性。幫助初中生轉變對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看法
絕大多數的初中生認為道德和法治課程不重要甚至非常不重要,道理在于道德和法治課程并非一個重要的主題學科,他們認為只要具有最基本的應對考試的能力便非常足夠,考不到的道德和法治的內容與知識點則選擇自我忽視。從眼下的德治教學開展看,不少學生將大數據下信息技術多用于娛樂,如玩游戲和看最新電影以及購物等,而不只甚至不是用于學習。由于學生沒有以正確途徑與方式使用它,教師應該給予更多關注和指導。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平臺引導與啟發初中生自主進行道德與法治的學習,真正將信息技術應用于該門課程的學習進程中。例如:當學習“法律就在我們身邊”課程時,教師可借助于網絡進行一些視頻以及短片播放,有助于學生了解和提高自己的法律認識與個人意識。
舉個例子:2017年的熱門反腐電視劇《人民的名義》,通過讓初中生觀看電視劇中一個或一類案件,讓學生了解法律和腐敗。借助于當下的大數據技術,引用屬于熱點的內容信息,使教材中載有的枯燥的德治知識更為生動地于學生前展示,初中學生對德治知識的理解和認識也得以加深。
三、借助于大數據的信息技術,幫助初中學生們體驗真實生活并獲取實踐經驗
道德與法治課程開展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修養,進一步樹立必要的法律意識。此時依托于大數據下的信息技術可有效解決這一問題,使學生能夠多方位地理解課程內容與知識。舉個例子說,在學習“誠實守信”部分內容時,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來放一些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現實例子,從而增加初中生個人的生活和實踐經驗。短片主要為介紹一家雜貨店,出于減少經濟損失的想法,該店以低價賣過期商品,該行為是極不負責任的,并有著欺騙這一不道德的經營行為。這件事曝光后,這家商店只得關門,因為沒有人想買它的商品。通過該類視頻,幫助初中學生體驗真實生活并獲取實踐經驗。
四、結語
本文探討了大數據下初中生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的路徑與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內容:發揮好大數據下分析細化的優勢,轉變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途徑與觀念;利用大數據下信息技術的多樣化特性,幫助初中生轉變對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看法;借助于大數據的信息技術,幫助初中學生體驗真實生活并獲取實踐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