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
摘要:采訪是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履行職責必備條件之一,強化采訪的藝術,既能讓采訪更加到位,又能讓受訪者自然地表達,達到輿論引導的效果。
關鍵詞: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提問;采訪氛圍;采訪藝術
隨著新媒體的出現,網絡傳播渠道的目益更新,讓廣播電視臺面對的壓力越來越大,新聞記者如何采訪,才能讓受眾獲得滿意的新聞信息?根據新聞記者采訪任務的重要性,增強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采訪藝術就變得十分必要。
一、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面臨的問題
1.新聞信息大,競爭激烈
和過去的社會新聞內容數量相對比,現在刊發的社會新聞內容數量正展現出持續上升的勢頭。由于網絡信息技術的普及,極大地拓寬了社會新聞的傳輸渠道,也讓社會新聞在傳播的過程中,迎來了更為激烈的競爭。新聞記者一定要確保在極短的時間內,從大量的數據庫中獲取、訪問、總結出有價值的新聞內容,并在第一時間真實、無誤的傳播給受眾,能讓受眾從中選取想要了解的信息量。
2.虛假新聞的影響
保障新聞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高效性和具體性是廣播電視臺所有新聞記者應該具備的職業道德。伴隨著各種新媒體平臺的持續增多,新聞信息的傳輸渠道和傳輸手段也更加多元化,新聞內容在借助多種媒體途徑廣泛傳輸的過程中,通常會出現失實、失真的情況,這部分虛假新聞信息的浮現與傳播會非常容易影響廣大人民群眾的輿論視線,為社會形成不利的作用,以至于損害社會的和睦、穩定。
二、增強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采訪的藝術
1.完成好訪問前的準備工作
語言表達和信息獲取是廣播電視臺全體新聞記者采訪任務的關鍵內容,新聞采訪效果的強弱會直接決定著新聞內容的正確性、具體性、真實性和高效性。所以,在采訪任務開始以前,新聞記者一定要為后續的采訪任務完成好充足的準備,保障實際的采訪效果。在采訪環節中,新聞記者通常會面對大量的問題,如采訪對象不主動配合,無法交流,有價值的信息不好獲取等等,讓采訪任務不能有效進行。所以,在實際開展采訪之前,新聞記者一定要先對采訪對象進行全方位的了解,知曉采訪的詳盡資料,尋找對方感興趣的話題來更好地和采訪對象開展深層次的溝通,在溝通的環節中,引領采訪對象具體完整的闡述新聞真相,提升采訪的質量。比如,我在采訪吉木薩爾縣“野狼谷”狼王楊長生時剛開始就遇到很多困難,一是狼王楊長生在攝像鏡頭前的拘束;二是拍攝狼的活動場景也是稍縱即逝的;三是對采訪主題的認識。為了能夠真實地把受訪者和養狼的故事準確無誤地反映出來,我在采訪前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首先是了解狼的習性,在采訪狼王時不至于沒有話題,或者是話不投機,打不開他的話匣子;其次是了解楊長生的人生經歷,在采訪他的時候更易于與他交流;再就是把他的工作生活與狼聯系在一起,從第一次萌發養狼的念頭、到開始養狼、再到發展“狼”事業等等,一步步設置話題。在畫面展示中,從他與狼的拍攝,到狼,到狼與人,一步步通過話題的深入也進一步展示,整個新聞播出以后,達到了預期的效果。細細想來,這和采訪前做足準備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2.營造優質的采訪氛圍
面對陌生的采訪現場和陌生的采訪對象,廣播電視臺的新聞記者一定要營造優質的采訪氛圍。比如,在采訪時,一定要對采訪對象進行選擇,在面對電視觀眾時,受訪者一定要具備口才和長相,也就是適不適合上鏡,拍出來的人在電視觀眾面前一定要經得住檢驗。長相有了,還要具備一定的口才和環境適應能力,在鏡頭面前不暈鏡,才好進行下一步的采訪氛圍的營造,否則更別提營造優質的采訪氛圍了。當采訪對象確定以后,因為大多數采訪對象在剛開始,會出現拘束或者是焦慮不主動配合的情況,此時,新聞記者就一定要做到處變不驚,同時維持好親近、平和的情緒與溫柔的話語開展主動的溝通,給采訪現場營造一個放松、自由的氛圍,讓采訪對象在優質的采訪環境中,逐漸舒緩其緊張的狀態,確保整個采訪任務的順暢開展。對記者來講,首先要對黨的路線政策方針學深悟透;其次,能夠從很多事物中選取出新的有價值的信息點;再次,在采訪中能夠把握現場,分析研判,選取某一點或幾點真正出新的地方來反映,才能讓報道“眼前一亮”。比如,采寫社情民意方面的新聞,要營造優質的采訪氛圍,讓基層干部群眾和百姓能夠說真話、動真情,我們在新聞作品中才能保留住“露珠”和“泥土味”。總之,電視新聞是提供給廣大群眾觀看的,要通過深入淺出的采寫和編輯使電視新聞有原味、有嚼頭,有得看。
3.提高采訪提問的技巧
提問是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采訪任務的基礎內容,在采訪過程中,若是想獲得有價值的新聞內容,提問的能力會直接影響著新聞內容的獲取。我在多年的采訪實踐中把采訪提問當作一門藝術進行過實踐,其實說是藝術,即是要善于與人溝通交流,在大家都相互熟識以后是會很自然地進入采訪者構建的采訪氛圍當中,順其自然地獲取到采訪者所需的新聞內容。溝通是門人與人交流的藝術,那么采訪提問就一定要有技巧,否則受訪者是很難搭建這座溝通的橋梁,更談不上敞開心扉了。要想新聞語言生活又不刻板,就必須在采訪時運用提問的技巧,把反映的問題說清楚到明白,回去才能言之有物,做到語言明白曉暢、文字通俗流暢,杜絕空洞說教、照本宣科等不良現象。所以,新聞記者一定要不停鍛煉自身的提問技巧,針對不一樣的訪問目標使用不一樣的提問形式,形成獨特的自我風格,確保采訪工作的順暢進行。
三、結論
總之,在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下,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必須要知曉自身的工作職責,提升職業道德理念,鍛煉提問技巧,來獲得更加準確、真實的新聞內容,增強新聞節目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