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余俞
摘要:現如今,我國已經進入新媒體時代,由此極大的加快了信息的更新與傳播速度,擴大了覆蓋面積,促使移動傳播逐漸成為主流。當下,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不再單純的依賴于廣播電視臺等傳播媒體,新媒體獲得廣泛應用,由此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傳統媒體,使其面臨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而城市廣播電視臺為了在移動傳播格局下實現更好的發展,就必須進行重新定位,如此才能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路徑。
關鍵詞:移動傳播格局;城市廣播電視臺;發展路徑
根據調查研究發現,我國網民在2015年12月已經達到6.88億,互聯網普及率超過50.3%,且在固定地點網民主要依賴無線網絡的方式來連接互聯網,且電視也成為一種重要的互聯網接入設備,數字電視正逐漸將傳統電視取代,因此有機融合城市電視臺、新媒體刻不容緩。
一、自媒體時代的傳播特點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社會經濟地位,由此引發了社會分層、信息分層,在信息傳播層面出現嚴重的矛盾,即話語霸權、后現代意識。其中,話語霸權要求整合多元社會的話語,確保所形成的話語模式更具統一性、穩定性;而網民用戶深受后現代意識的影響,相關特征表現為“碎片化”“個性化”“去中心化”等,且信息傳播逐漸將新趨勢、新規律突顯出來,由此給相關行業帶來新的挑戰,如傳統媒體、記者等,再加上媒體機構不僅需要整合政府話語,也需要迎合受眾的接受心理。基于此,傳統媒體的傳播方式在于單項傳播,在選擇受眾時并不具備強烈的競爭力。
二、新媒體對廣播電視傳媒產生的影響
1.廣告發行
新媒體所發布的廣告相比較于傳統廣播電視傳媒,更具多元化、多樣化,覆蓋率高,因此逐漸受到諸多廣告企業的歡迎面對不斷瓜分的廣告市場,由此也影響到產業經濟收入,且還會嚴重沖擊整個媒體產業。人們的生活、行為方式在新媒體移動傳播格局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廣播電視傳媒在廣告市場所占的份額被不斷的削減。
2.受眾減少
在高新科技信息技術的幫助下,如互聯網、手機等,新媒體能夠更好的傳播信息,由此打破了信息傳播的時空界限,內容更加豐富且更具廣泛性,傳播速度較之前明顯加快,而這些都是傳統廣播電視所無法比擬的,是人民群眾非常信任、依賴的。
3.傳統媒體地位受到威脅
新媒體移動傳播格局打破了傳統“三足鼎立”的局面,即廣播、電視、報紙,由此極大的沖擊了傳統廣播電視傳媒的經營方式、發展方式,嚴重威脅其主流地位。新媒體之所以是主流媒體的原因在于其掌握諸多用戶資料,群眾基礎廣泛、信息傳遞形式先進,能夠滿足全社會成員的信息需求,在多個方面都具有明顯優勢,如受眾、資本、表現形式等。
三、論移動傳播格局下城市廣播電視臺發展路徑
1.與新媒體完全融合
廣電媒體、新媒體在融合過程中需充分意識到新媒體的優勢,對于自己的專業傳播素養需要嚴格堅守,仰望星空的同時需要真正做到腳踏實地。一方面,對新媒體所具有的傳播特性進行不斷的學習,特別是互動性,禁止故步自封。另一方面,利用自身所沉淀的職業素養,促進新媒體傳播公信力的不斷增加,切忌空中樓閣。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利用微信等平臺來傳播自己的媒體產品,與用戶進行良性互動,保證能夠將媒體所具有的品牌影響力充分發揮出來,在此基礎上實現對新媒體平臺KPP的構建,在媒體服務幫助下積極的開展用戶導流,從而致力于本土綜合服務體的積極打造。
2.構建完善的經營模式
城市廣播電視臺深受新媒體移動傳播格局的影響,導致整體發展嚴重滯后于當前實際需求。縱觀我國傳媒行業的發展,需要進一步整合城市廣播電視臺原有的傳播經營模式。第一,信息傳媒需不斷優化自身的服務性功能,保證信息傳遞與群眾實際需求相符,旨在實現對各種問題的有效解決,并改善傳統循環模式的不足,如此一來可更好的制作與發布信息,進一步拓展其周期性,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務。第二,對于傳統媒體而言,新媒體會對其產生一定沖擊作用,但是也能夠帶來一定發展機遇。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除了追求物質生活,更加追求精神世界,由此需要適當的改善城市廣播電視臺的經營模式,在此基礎上不斷提高信息傳播的生產效率,保證生產質量。第三,有效結合新媒體,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的關系并不對立,二者通過有機結合,能夠促進自身競爭力的增強,且能夠實現更好的發展。
3.強化地方優勢、夯實融合發展基礎
城市廣播電視臺需進一步利用與整合本地的資源、文化、新聞、影響力,努力做好、做大、做強本地節目。深度開發與挖掘本地每天資源,改善屬地市場節目的同質化,創新發展城市廣播電視臺,為此需要充分應用本土化措施,為融合新媒體創造良好的條件,從而能夠實現自身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四、結論
綜上所述,為進一步增強媒體的市場競爭力,就需要準確的把握變革方向,如此才能在不迷失方向的情況下建立自適應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