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杏湖
摘要:在地方本科獨立院校向應用型大學轉型發展中,根據自身的特點,我院提出了“三基六個一”的教學工程,從而更好地服務于提升教學質量,并探討了如何更好地設置人才培養模式,旨在培養出既具備扎實的英語綜合知識,同時又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人才培養模式;三基六個一;應用型人才
人才培養模式決定了人才的質量和核心競爭力水平,因此我國高校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也經歷了多次改革。《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指出“深化教育體系改革的關鍵是更新教育觀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養體制,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目的是提高人才培養水平。”我校作為獨立學院確定了應用型大學的轉型方向,對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反復的修改之后,英語專業學生的課時量大大減少。整體來說,學生的英語基礎相對薄弱,自主學習能力較差。這兩方面的情況必將會對培養英語專業應用型人才造成極大的困難,學生專業知識不牢固也將會影響他們的就業。因此,為了緩解獨立學院學生本身存在的情況以及獨立學院向應用型大學轉型這兩者之間的矛盾,我們應該優化課程設置、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健全評估體系,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加強學生課內和課外學習的指導和管理等。從而培養具有扎實的英語基礎,實踐能力較強,總體而言綜合能力較好的英語人才。
由于獨立學院學生整體自主學習能力較弱,因此比平時更需要老師的監督和指導。此外,我院招生規模日益擴大,但是教學課時不斷地減少,對教學質量必定產生一定的影響。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學院從培養學生課后的自主學習能力,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不斷提升綜合英語能力。因此我們創建了“六個一”和“三基過關”的教學工程體系,旨在提升外語專業的教學質量。旨在提升教學質量,讓學生打下扎實的英語語言和技能基礎,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英語文學賞析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等其它能力。“六個一”的主要內容是:一天背100個單詞;一天學會一句英語口語句子;一天聽寫一分鐘英語錄音教材;一個月閱讀一本五萬字的英語小說;一周寫一篇周記;一周看一部英語電影。單詞部分主要是用我院自編的《英語詞匯分頻搭配學習教程》為學習材料,要求學生每周按照五天進行記憶,每天晚自習進行100個單詞的記憶,主要是利用詞匯的搭配來記憶單詞。“三基過關”主要是指英語語音、英語詞匯和英語語法三項基本內容。由英語專業教研室制訂語音學習、詞匯分級學習和語法學習計劃并編寫好相關學習材料,學生按照學習計劃進行課后自主學習,凡是通過英語專業教研室這三項測試的同學,分別頒發“英語語音通關證書”、“英語詞匯過關證書”(分等級)、以及“英語語法通關證書”。“三基過關測試”每年舉行兩次,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選擇參加,并且規定學生在大三結束之前必須通過“三基過關”的測試。通過這樣的教學工程體系,既給學生設定了一定的學習目標,學生不再是毫無目的、毫無方向地學習,同時也督促學生利用課后時間去進行自主學習,慢慢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長期堅持這樣的課后自主學習習慣,非常有助于學生提升和鞏固自己的英語專業基礎知識。學生不再是被動地去學習,并且隨著課后自主學習獲得的成效使得學生在專業課中會有更好的表現。學生只有在具備較強的英語綜合能力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去參與實踐,進行有效的實踐,從而在實踐中不斷地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使得實踐教學環節不再流于形式。
我院實行的“三基六個一”的教學工程體系旨在提升學生的英語專業知識技能,為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打下扎實的基礎。也在一定程度上為我校在向應用技術型大學轉型過程中的人才培養改革做了充分的準備。除此之外,我院更要結合自身實際,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加強專業課程建設和改革,不斷地凸顯專業特色。在培養學生扎實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同時,以地方產業需求和職業需求為導向,調整專業選修方向。仲偉合(2014)認為英語類專業的發展,應該強調多元,建立多元的人才培養模式。各高校根據教學大綱,根據各自學校的辦學特色、師資力量,根據區域的經濟發展對外語人才的需求,制定出符合自己學校的人才培養方案。因此,我們應該不斷地改革和優化課程設置,優化課程安排和比例結構。此外,構建課內外結合以及校內外結合的實踐課程體系,增加專業知識課程和專業技能課程的課內實踐教學課時,并且增加與專業方向配套的實踐課程,使得實踐更有針對性更富有成效,例如商務談判模擬、口譯模擬等,還可以加大校外實訓基地建設的深度和廣度,成立自己的實習基地,為學生提供實踐平臺,為培養應用型人才搭建良好的平臺。總而言之,不斷尋求特色的、適合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實踐,才能為英語專業開創新的出路。
隨著社會各方面的不斷發展,社會對英語人才的需求呈現出多元化的態勢,我院通過“三基六個一”的教學工程保障學生具備扎實的英語專業知識,也充分把英語專業的自身特點與社會發展需求結合起來。要明確英語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使課程體系不斷地完善,課程結構更科學、合理;利用社會的廣泛資源,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增強教師責任感,真正使學生成為既具備扎實的英語綜合知識,其中包含英語語言的應用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思辨和創新能力等,同時又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最終更好地服務于社會,推動地方區域經濟發展和進步,使得英語專業的發展具有更強的可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