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鴻虎
摘要:土地的集體所有權由集體土地的所有權,成員土地的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等多項權利組成,征收集體土地并給予補償時,應將其視為“一種權利”。征收集體土地時,現有的補償原則僅僅反映了利用土地產出的實際產品的短期價值,其長期價值并未體現,更沒有反映本質。本文以集體土地征收為研究對象,對于公平市場價格對其補償的適用性進行研究。
關鍵詞:集體土地;補償;公平市場價值;適用性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大量征用集體土地已勢在必行。于此同時隨之產生的矛盾和問題也越來越嚴重。正確對待征收集體土地和對失地農民進行合理補償的問題,這不僅關系到經濟發展的全局,也關系到社會的穩定。同時伴隨著大量的群體性事件,特別是針對征地補償標準所提出的問題。由此說明,我國集體土地征收和補償還存在一些弊端和盲點,有待進一步研究。
一、公平市場價值在農村集體土地征收補償機制中的必要性
1.維護國家征稅權,保障農民利益
相關人員如果在征收土地時忽略和限制手中的權利,政府擁有的征收集體土地的權利容易導致濫用。唯有嚴格限制和規范這種權力,才能使政府拋開政治業績等相關因素,充分考慮其正確適用性,合理行使權力,抑制權力濫用,使國家權力更具公信力。
第一,從集體主義的角度看,公共利益永遠不能完全壓制個人的合法權益,隨之造成經濟比例失衡。第二,國家和社會也有責任在不侵犯農民利益的情況下充分補償全部金額,合理完善補償制度。
2.提高征收權的權威性
權威意味著使農民信任政府,支持國家的征收行為,而理性是讓農民得到更多認同的前提。因此,我們只有先讓農民的損失達到最小化,使征收需求和理由更加迎合農民的條件,然后再去追求更大的共同利益,這樣才能逐步在農民中間建立起集體土地征收的權威。
二、公平市場價值在城鄉一體化的集體土地征收補償機制中的問題研究
1.補償標準低,群眾受益較小
在現有制度下,補償僅僅涉及到地質信息、實業投資、移動遷家等方面,類似于一種非等價交易。這樣的制度往往會產生較低的補償標準。而土地本身用途所產生的增值部分以及后期的收益并未涉及,導致補償范圍過小,造成連帶損失。
2.產權模糊,分配混亂
我國當代土地制度中,集體土地應當屬于集體所有,并直接委托村民委員會管理。然而實際上土地所有權主體地位缺失,使用產權模糊,導致所有權和經營權之間的管理不清晰。而在補償分配過程當中,由于范圍不明確,導致各地沒有一個統一執行的標準,以至于后續的工作難以開展,容易導致社會整體經濟與制度發展失衡。
三、征地補償改革方向
1.模擬市場價格
征收集體土地時做出的補償如何體現土地應有的價值,與此同時還可以切實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對于目前來說是一個難題,其本質實際上就是資源的有效配置和財富分配的公平問題。理論上,我國征收和補償集體土地的行為并非政府、使用地方、村委與農民彼此的相互作用,而是多重作用。但是實際上,為什么多重作用通常只表現為政府與農民的相互作用,而沒有涉及到其他方面的真正原因,主要在于我國農村集體所有土地是一種類似于“個人所有”的產品。因為這種獨有的性質導致產權理論的運用,通過將此引入市場調控機制,需要在集體土地可以通過征收進入非農建設區域的憲法原則下模擬整體市場價格,同時根據土地征收實施補償,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和財富的有效分配。
2.土地產權交易的必然要求公平市場價格
2017年10月提出“清理和廢除阻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方式方法”,對公平競爭制度的補充應是加快補充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是建立高標準市場體系的重要任務。產權市場交易是產權人以轉讓產權為代價獲得經濟補償,產權獲得經濟利益的重要任務。實現的中介:不進行市場交易,權利就不能轉化為經濟利益,產權也同樣失去了價值。根據西方產權理論,土地征收實質上是一種土地產權交易,政府支付的價格實際上是一種土地產權,這是一定條件下的必然選擇。
四、完善公平市場價值在集體土地征收補償中的適用性的建議
除現行的等值補償原則外,我國征地補償原則應結合公平補償,確認集體征地補償對象必須在集體土地所有權的分組性和實用性的基礎上,對土地所有權進行分組,以保證土地被征用農民的基本生活和長期生計。我國的征地補償方式應多樣化和綜合性,應加強土地征收補償制度,防止公共權力的入侵,防止農民因土地征收而遭受不可避免的損失或生產困難,必須予以補充。在我國集體征地補償法律制度的基礎上,通過參照其他土地征收法律制度并將其與我國現實聯系起來,進一步補充了集體土地征收補償法律制度,以解決我國現行法律制度中存在的問題。
五、結論
農村集體土地征收補償是一個較為棘手的問題,其根本原因在于農民承包集體土地具有的特殊性質。本文通過分析,闡述了現行征地補償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補償原則問題,客觀上侵犯了農民的合法權益,為此征收集體土地時,農民將土地所有權轉移到國家,政府應模仿土地的市場價格來補償,實現市場經濟的等價交換。公平市場價值在征地補償中的充分適用是實現征地補償市場化的有力保障。最后,征地補償制度的改革方向是政府要保障被征地農民的生活,逐步提高土地補償標準,最終實行市場價格的土地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