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欣
摘要: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國貨運動興起后,漢口商人也加入了這一浪潮,以銷售商品為目的的國貨廣告大量出現,在《漢口新聞報》上,甚至圍繞國貨香煙與外國香煙打起了拉鋸戰,消費國貨也就是愛國的觀念漸漸深漢口居民的觀念中。本文試圖通過《漢口新聞報》來分析這一時期漢口愛國消費動向。
關鍵詞:《漢口新聞報》;廣告;消費
《漢口新聞報》是近代漢口的一份重要報刊,創辦于1914年5月28日。此報既不似《大江報》、《大漢報》等因為是革命團體的機關報而富有濃厚政治色彩,不似《羅賓漢》、《星報》等娛樂化的小報存在時間過短而缺乏比照性,也不似《中西報》、《鏡報》等因為留存較少而研究空間較小。
《漢口新聞報》由廣告人張云淵發起,完全市場化和商業化,在頭版顯要位置都常以廣告示人,作為研究市民生活的史料來源非常合適:而其資料保存幾乎齊全,在湖北省圖書館存有1915年3月8日至1938年終刊的微縮膠卷資料,這對于長時段的考察極為有利。正因為《漢口新聞報》具有以上特點,其研究也更富有價值。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起,中國工商業發起了一場以提倡生產、改良、銷售國貨為主要內容的國貨運動。漢口的大量商人也參與其中,組織了一系列國貨運動團體,創辦了大量國貨工廠,有意識地將生產、銷售、消費國貨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以此來喚起民眾,實現國家富強、民族獨立。在這一時期的漢口報刊中,以銷售商品為目的的國貨廣告大量出現,在《漢口新聞報》上,圍繞國貨香煙與外國香煙打起了拉鋸戰,消費國貨也就是愛國漸漸深入漢口居民心中。
大量的國貨廣告稱,改變中國落后面貌的方法是使用國貨,廣告中常常直接標榜自己為國貨商品,“泰山牌國貨香煙,價廉物美受歡迎”[《漢口新聞報》,1920年3月5日。],“愛國公司專售各種精美國貨”[《漢口新聞報》,1923年3月13日。],或者如武漢中國國貨公司,特別指明“百貨齊備,國產精華,分為服裝部、電料部、化妝部、五金部、內衣部等”[《漢口新聞報》,1937年12月1日。]。民國廣告中,大量直接使用“中國人請用中國貨”作為廣告語。
1935年5月24日《漢口新聞報》廣告稱,“華通電風扇是中國貨,中國人請用中國貨,省電、耐用、美觀”。國產煙臺啤酒則稱,“安全國產,泉水精制,質味醇美,價格低廉,愛國士女,一律提倡”[《漢口新聞報》,1933年6月13日。]。還有的商品中,詳細陳列了國貨的優點,“白色補片百齡機”廣告中稱:白色補片百齡機,即為中國人自行配制之藥[《漢口新聞報》,1928年5月19日。]。
漢口煙草行業還通過報刊廣告,展開了一場國貨與洋貨的卷煙大戰。來自英美煙公司,行銷多年的“三炮臺”香煙,本以高端洋貨自居,廣告語為:“三炮臺卷煙,銷行年復年,裝潢皆稱便,到底是好煙,名不見虛傳”,并聲稱,“若后起效仿者,均不如創造者之優美矣”[《漢口新聞報》,1921年3月1日。]。同為煙卷公司的南洋兄弟煙草公司,則采用“提倡國貨”的營銷策略,企圖在洋煙的包圍中開拓一片市場它首先在《漢口新聞報》上向國民道賀“國貨卷煙,大喜雙喜,各界提倡,民福國利。”《漢口新聞報》,1921年5月21日。]兩天后,又在《大漢報》頭版頭條刊登了一則啟事“本公司完全華商資本,采收國產煙草,純用華工制造……諸君購用國貨,不僅實現愛國之志,并能引起同胞之熱心,直接則挽回利權,間接則種煙之農家,制煙之工廠人,皆得利益”[《大漢報》,1921年5月23日。]。廣告語中,強調購買國貨香煙不僅是在消費,也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愛國行為。
南洋兄弟煙草公司還將愛國話語融入白話小說的廣告中,在1922年9月15日,《漢口新聞報》第一頁告白的頭條廣告中寫道:
話說在下有幾個最相契的朋友,一個是桓桓武干,具有尚武之精神;一個是翩翩少年,具有愛國之熱忱;一個醉心自由,靳馳不羈一個風流自賞,結婚有日。我想就各人的身份,送他幾件禮物,聊作投桃之報。想了數日,畢竟想不出一件什么合適的東西。剛才見那南洋兄弟煙草公司的廣告,猛然想起了它的卷煙中,有大喜牌、有長城牌、有愛國牌、有自由牌,恰恰可作贈品,并且極為巧妙。如買長城牌的煙,送那尚武的朋友,便有勉他為國長城之意如買愛國牌的煙,送那愛國的朋友,便有頌揚他熱心國事之意……于各人的身份,恰恰合適……主意已定,我不免取了幾張鈔票,親到南洋兄弟公司去買罷。列位,如有欲買煙送人的,隨在下一同往南洋兄弟公司去罷。
這個廣告創意頗為新穎,有語言、有思想、有情節、有個性、有時代感,深受人們喜愛。在消費國貨就是愛國的社會氣氛下,連英美煙公司的哈德門香煙,也只得把廣告語改成了“哈德門香煙系用煙葉、請巾人工,以新法改良,在中國制造”[《漢口新聞報》,1920年3月5日。],以迎合當時漢口人推崇國貨的喜好。正由于民國時候各類國貨廣告的引導,在漢口這座商業化城市中,愛國主義從抽象的道德層面進入了具體的行動層面。愛國同民眾的日常生活聯系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