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娟
摘要:微信公眾號作為一種新興的傳播媒介、一種自媒體,自產生開始便因其方便、快捷、迅速的特質受到大眾廣泛關注。2020年春節的一場疫情是公眾號應用的一次挑戰,也是走向成熟的契機。疫情期間,公眾號對信息的及時發布、故事的生動講述、知識的全面傳播,為戰勝疫情起到了重要作用。
關鍵詞:公眾號;疫情;溫度;力量
微信公眾號是新媒體環境下隨著技術更新而產生的大眾傳播方式,自產生開始便因其方便、快捷、迅速的特質吸引商家、官方的目光。2020年的一場疫情不僅對國家的應急管理體制是一次大考,對于全媒體時代下微信公眾號的應用也是一次挑戰。
一、微信公眾號與疫情的碰撞
公眾號用8年的時間,已經形成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傳播鏈條。如,在官方的宣傳中,微信公眾號有國家層面的人民日報,省級層面的河南日報,地市層面的濮陽日報。上級媒體為下級媒體提供方向,下級媒體又為上級媒體提供基層信息。這條互動信息鏈成就了全媒體環境下的微信公眾號?,F今,微信公眾號已經具備了相對穩定的受眾群體、成熟的信息傳播模式、精準的信息內容。
疫情出現后,習總書記曾多次對宣傳工作做出指示要求提高新聞輿論工作的有效性,繼續做好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的宣傳解讀,深入報道各地統籌推進疫情防控的好經驗好做法。微信公眾號對疫情期間黨中央重大部署、各地數據準確及時的發布、抗擊疫情故事的講述、科學理性疫情防控知識的傳播給了全國人民戰勝疫情期間的安心。
疫情與微信公眾號的完美結合,保證疫情信息的及時公開,讓受眾了解真實的疫情嚴重程度,給受眾提供疫情防護的行動選擇;解讀疫情背后的感人事跡,讓受眾認識到抗擊疫情中舍小家為大家的平凡英雄;傳播疫情防護知識,讓受眾加強自我保護,做一個“在家也能為國家做貢獻的好公民”。
二、疫情下的微信公眾號的傳播溫度
“每一個微信公眾號,都是一個小的社群。社群出現早期,集聚的原因更多的是來自于精神層面,甚至是帶有些許思想潔癖的意味”。公眾號發布的信息要求真實。正如白巖松所說:“信息公開是最好的疫苗”。信息的真實性本身就具備兩種特質,一種冷冰冰的真相,一種是暖人心的情懷。然而,新聞信息的這兩種特質在疫情報道中體現了新聞的溫度。
《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2月27日,一條《看看這些數字,你就知道中國有多拼》的信息。信息報道方式:數字+圖片。數字(每天)+圖片(習近平總書記在疫情防控會議上對群眾關切與戰勝疫情的神情)+事件(習近平總書記時刻關注著疫情防控工作,每天都做出指示和批示);數字(42000)+圖片(一批穿紅色救援服的醫護人員右手握拳向黨莊嚴宣誓)+標題(并肩作戰)+事件(組織29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軍隊等調派380多支醫療隊,超過42000名醫護人員馳援。數字(171億)+圖片(兩名全副武裝的醫護人員專心研究患者肺部CT)+標題(全力支持)+事件(截至2月19日,提前撥付定點醫療機構專項資金171.79億)
本條信息共用了11個數字,每張圖片根據數字信息、圖片信息確定圖片色調,11個數字、11種顏色,13億中國人民的努力與拼搏!一場全民戰役中數字化的溫度報道渡情期間公眾號對‘平凡英雄”的報道,對“抗疫故事”的講述,對全國上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無私、勇敢、樂觀的宣傳,無疑是寒冬臘月“暖心粥”。
三、疫情下微信公眾號的傳播力量
微信公眾號信息即編即發,傳播效果取決于公眾號被關注的受眾。受眾開始對公眾號編發的信息進行分類,從而主動選擇關注的自媒體?!拔⑿殴娞枒{借不同用戶相同的興趣點抓住用戶的眼球,增強了信息的有效抵達率”。可見,微信公眾號在傳播信息中的力量一方面是受眾的主動接收,另一方面是公眾號發布的信息。
在全國人民萬眾一心抗擊疫情中,公眾號自媒體在營造積極樂觀、共戰疫情的氛圍中發揮了極大的推動作用。1月23日凌晨兩點,武漢發布封城的消息。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于1月24日,發布名為“T9528次!立即停車”這是第一條在公眾號上推出的“確診病例曾經歷過的地方”,接著,2月11日“緊急擴散!這666個車次、輪船、航班發現患者,急尋同行人!”;2月12日“緊急擴散!一高鐵保潔員確診,曾搭乘20趟高鐵!”,“緊急擴散!這709個車次、輪船、航班發現患者,急尋同行人!”;2月13日“緊急擴散!這741個車次、輪船、航班發現患者,急尋同行人!”;2月14日“緊急擴散!這764個車次、輪船、航班發現患者,急尋同行人!”……信息的及時發布給受眾提供了存在危險車次,提高了受眾的自我辨識疫情能力,大大減少了潛在病例的游動。多條真實存有潛在風險的信息,在受眾的關注下,被轉發,被知情。一場全民戰役中真實信息的力量報道。
在傳播學中,力量一詞往往屬于意見領袖。在這次全民抗疫中,公眾號也是一種強大的力量。信息的及時、精準,無疑是給疫情中的受眾一劑強心針。
疫情是全民焦點。微信是全民交流、獲取信息的便捷平臺。二者的碰撞,賦予了微信公眾號溫度與力量,給予了疫情中國人奮戰的勇氣與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