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微
摘要:隨著全球化浪潮和高職院校國際化建設的推進,高職院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也在蓬勃發展。本文通過分析中外教師合作教學的現狀,提出了高職院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英語課程中外教師合作教學模式以及合作教學對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影響。
關鍵詞: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合作教學模式
一、引言
隨著全球化浪潮和高職院校國際化建設的推進,高職院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也在蓬勃發展。高職院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通過引進國外優質教學資源,吸納國外先進的教學理念,以推進高職教育國際化進程,提升學生的國際化能力。在合作辦學項目中,中方和外方教師共同承擔教學任務,認真研究有效的中外教師合作教學模式,才能發揮雙方教師的最大優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使學生真正受益。
二、中外教師合作教學現狀
合作教學起源于 20 世紀 70 年代的美國,其概念是“兩人以上的教師共同承擔教學任務,共同備課、授課并評價同一批學生,合作教學可以讓學生接觸到不同的思維方式和教學方法,從而有助于學生的學習”。中外教師合作教學源自合作教學,是適應非英語國家在開展英語口語、閱讀教學和雙語教學時所采用的一種教學模式,其具體操作模式就是指一名中方英語教師和一名外籍教師同時進入課堂,兩人的角色區分為主講人和教學助手或合作者,以互動和協作的方式開展課堂教學的一種直接合作。
為了解和分析中外教師合作教學的現狀,觀察中外教師間及中外教學與學生間的交流互動等,為了比較中外教師合作教學之間的差異,為了充分發揮中外合作教學的優勢以培養應用技術技能型人才,本課題組成員通過走訪、問卷調查、課堂實際考察、訪談等形式對湖北省武漢市多家開展中外教師合作教學的高職院校展開了調查。調查結果表明,高職院校師生普遍認為中外合作教學較傳統英語教學課堂更具優勢,對其保持積極態度,愿意繼續參與中外合作教學;并且認為該模式對教學能力,雙方交流與溝通,課堂設計等方面都產生了積極影響。同時,現有的中外合作教學模式需要創新,尤其是文化教育與語言教育的有機結合、跨文化交際能力等方面還需進一步提升。
三、中外教師合作教學模式探索
筆者所在的學校是湖北省一所高職院校,是湖北省中外合作辦學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單位,積極開展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近幾年來筆者擔任旅游英語、電子商務專業英語課程中方教師,與外教Olena Nikulina協作講授New Interchange這門課程。本文將結合中外教師教學實踐,探討中外教師合作教學模式。
1.合作備課
每學期課程開始之前,中外雙方教師需就學情進行分析,中方教師把學生英語能力摸底考試或者上學期英語期末考試的情況告知外教,雙方在充分分析學情的基礎上,合理選擇教材和教學內容,共同探討教學方式、課時分配、教學目標及評價方式等。每周或每個單元(模塊)教學之前,中外雙方教師明確各自所承擔的教學內容,共同設計教學環節和課堂活動,保證中外教師教學的有機融合。
2.合作授課
在課程教學的實施過程中,中外教師采用“主講+輔講”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外籍教師在課堂上擅長營造輕松幽默的課堂氛圍和采用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發揮自身語言和文化的優勢,鍛煉學生的聽說能力,讓學生掌握職業崗位情境下的語言表達、交流技能和文化禮儀,在學生對文化背景知識、專業術語的理解或者對外籍教師的要求和提問有困難或者不理解時,中方教師進行講解和答疑,這種情況下以外籍教師講授為主,中方教師解釋為輔;在給學生講解實用或商務文體寫作中,采用中方教師講解為主,外籍教師穿插為輔的授課方式。中方教師帶領學生閱讀和分析大量的素材,理清范文的思路和內在邏輯,對句式和語法進行講解,讓學生領會某個文體的寫作方法;外籍教師組織開展課堂討論,擴大學生思考和實踐的空間,讓學生分享自己的見解,陳述寫作思路和結構,鍛煉學生主動思考及積極交流的能力。
3.合作評價
中外教師共同對學生的成績進行評價,從多方面、多維度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既體現了客觀全面性,又保證了公平公正。評價指標包括出勤、課堂活動參與、作業、考試等多方面,既觀察了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效果,又考察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四、合作教學對高職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影響
1.跨文化交際知識方面的提高
通過中外教師合作教學,學生能有機會較好地去學習和了解不同國家的常識性知識,如歷史、地理、政治、經濟、習俗以及社交禮儀和價值觀等,學生只有掌握了這些知識,才能減少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的障礙。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校園內國際化氛圍不夠濃厚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制約,而中方教師可幫助外籍教師更好地理解中國文化,從而讓學生體驗不同文化的碰撞,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2.跨文化交際態度方面
與知識學習不同,態度不能靠對知識的記憶訓練而獲得。在語言交際方面,高職學生由于語言基礎薄弱,交際自信心較差、缺乏了解文化差異的興趣。通過課堂上中教和外教的合作教學,采用感受式或者體驗式的方式,引導學生以更包容的態度去尊重和理解外國文化,寬容對待不同的價值觀、飲食習慣、風俗習慣、禁忌等。
3.跨文化交際能力技能方面的提高
通過筆者與外教的合作教學,學生增強了從不同文化和多角度看問題的能力,如與外教交流時會盡量避免產生偏見,能避免提有關隱私話題,會體驗對方情緒,如出現語言交流障礙時借助身體語言或其他非語言方式進行交流,提高了應變能力及得體表達技能。
五、結語
中外教師合作教學模式的實施,從合作備課、合作教學、合作評價等幾個方面打破了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中外教師之間的協作與溝通,課堂知識點的協同,雙方優勢的互補,最大限度優化和整合了教學資源。學生不僅感受到了文化的融合和碰撞,提高了語言技能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而且增強了自信心和團隊協作能力。
參考文獻
[1]黃秀蓉.中外合作口語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年7月.
[2]曾煥.中外教師合作教學模式研究-深圳小學英語口語教學個案的研究[D].復旦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年4月.
[2]嚴峻.國際合作辦學中外合作教學模式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9年8月.
[4]楊維波,段麗娟.中外教師合作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商務日語”課程為例 [J].改革與開放,2017年12月.
基金項目:本文是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職業技術教育國際交流分會研究課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