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瑞龍

摘要:本文首先通過對職業教育過程缺乏企業的參與、現有學徒制缺乏權威和統一的企業崗位課程等問題剖析,引出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改革的必要性;通過對 “雙主體、工學一體”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闡述,引出其在教育教學上的實踐;通過其實施過程分析,引出這一培養模式能助推就業。最后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強化過程性管理。
關鍵詞: 現代學徒制;雙導師;對比分析;數理分析
一、背景
現代學徒制是將傳統工匠型技能人才培養模式與現代學校教育體系相結合的一種校企共同育人制度。目前學徒制在中國職業教育的實踐中也存在著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主要體現在校企合作機制不健全、缺乏權威和統一的企業崗位課程標準和質量監督機制等。因此,必須結合行業特色,創新新型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上海市西南工程學校建筑裝飾專業學科基礎雄厚,上海市精品特色專業。近年來,建筑裝飾專業通過國際化試點項目改革,通過“引起入校”逐步建立完善“校企一體化”人才培養,現代學徒制正是這一培養的實踐和升級,對國際化試點精髓的傳承,創新打造“雙主體、工學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
二、概念闡述
學校建筑裝飾專業以“引企合入校、校企一體化”人才培養為基墊,試點探索“雙主體、工學一體”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即校企雙主體課程,工學交替實施,形成校企聯合育人,完成從學生→學徒→準員工→員工的身份轉換。實現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與產業發展需求對接、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能力標準對接、專業教學過程與企業生產過程對接,構建教學課程模塊化,教學內容項目化的教學模式以及學校考試與實踐考核相結合,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多元評價體系,培養具備專業知識與技能的中等技能型人才。
三、實施過程
(一)優選合作企業,制定人才培養方案
學校建筑裝飾專業在國際化實現項目中重點打造“引企入校、校企一體化”培養[1]。在“校企合作”方面有深入的探索和實踐經驗,為“現代學徒制”的實施奠定良好的基礎。上海筑納建筑裝飾工程設計有限公司(KMB)作為上海市西南工程學校“引企入校,校企合作”單位,從業務范疇與課程內容、人力資源、項目資源對接等多方面對接,已構建精準對接,深入合作的“校企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現代學徒制試點項目在此基礎上,制定具有學校專業特色現代學徒制人才實施方案,聯合企業共同制定學習計劃、確定課程模塊、開發企業課程、組建帶教師傅團隊、考評制度等。
(二)構建“雙主體”的課程結構
學校引進企業專家與學校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團隊組建課程研討小組,結合企業人才需求與企業崗位要求,共同確定學校專業課程設置與課程發開,構建企業和學校雙主體的“模塊化課程體系”。依據課程內容和課程性質,以項目驅動教學,專業技能對應職業崗位,將學生在校三年專業課程學習分為:學校課程、企業課程、校企課程三大模塊。學校課程即由學校專業教師獨立完成,以基本文化素質類課程和部分專業基礎類課程的課堂教學,培養學生專業學習基礎。企業課程即由企業專家、設計師直接進入課堂教學,結合企業項目案例、行業新技術理念,拓展學生專業認識,開拓學生創新理念。例如:《建筑智能與環保》課程,將當下最新最流行的智能化理念與綠色環保理念通過企業課程直接傳達給學生。校企課程即由校內專業教師和企業導師共同完成課堂教學,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擔的教學任務分工不同,校內教師主要掌控課堂安排、教學過程設計以及學生學習過程指導。企業導師根據教學過程需求,參與項目講解、設計流程講解、啟發學生創意思維以及學生過程性評價。
(三)實踐“工學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
學生從入學開始就進行企業入職培訓,三年逐步實現學生→準職業人,學徒→準員工的一個成長過程。學生每學期定期完成企業實踐任務,累計第一學期3周、第二學期5周、第三學期6周、第四學期8周、第五學期45天、最后一個學期全部企業實踐。學生企業實踐的時間和深入程度也呈階梯式貫穿于三年的專業學習。第一、二學期完成基本文化素質課程和部分專業基礎課程,同時進行建筑行業和企業文化的認知培養,有專職教師和企業師傅帶隊,觀摩和學習企業文化。定期安排企業專家,知名設計師開設沙龍或講座,提升學生專業認知度。第三、四學期完成大部分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程,同時依托校企合作單位完成相應企業實踐課程,以真實引領專業課堂教學,學生參與項目部分設計及項目跟蹤學習,學習崗位需要的專業技能。第五、六學期完成全部專業課程和拓展課程的學習、輪崗和頂崗實習。學生參與企業真實項目,能夠獨立完成部分設計內容。
(四)共建雙導師制
完善校企聯合培養機制,構建校企“雙主體”育人的長效機制。校企組建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領導小組,保障試點工作順利有效進行。尋求企業與學校雙贏的切入點,促使校企各專所長,分工合作,共同負責培養。專業教學任務由學校專任教師和企業師傅共同完成,實施雙導師制。學校課程教學以校內教師為主;企業課程教學以企業師傅為主;校企課程由學校與企業師資共同實施。
(五)構建多元評價模式
制定多方參與的考核評價機制,對參與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進行監控和評價。校企雙方就師資隊伍、教學實施標準,教學過程共同進行質量監控。積極構建第三方教學評價體系和相應監督機制對學徒進行技能達標考核,建立起完善的監控網絡和科學的考核評價機制。定期及時客觀的檢查、監督和反饋教學質量。建立教學內容項目化的教學模式以及學校考試與實踐考核相結合,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多元評價體系。
四、思考與建議
從以上分析看,“雙主體、工學一體”的現代學徒制,特別是雙主體課程、雙導師課堂等應用,改變了理實脫節問題,改變了課堂課程脫離企業現實的局面,這都是傳統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一場重大革新與轉變。通過“雙主體、工學一體”的現代學徒制培養,畢業生企業認可度提升,畢業即能就業。不過“雙主體、工學一體”的現代學徒制還是一項全新的工作,強化這一人才培養模式的過程性管理。特別是雙主體課程開發、雙導師課堂、校企互聘互管等,必須細化、精化。
參考文獻:
[1]? 魯昕《現代學徒制破解東南沿海"用工荒"》[J] 中國教育 2011-3
[2] 劉英、王治金 《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M] 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出版 2010-10
[3]? 朱敏成 論現代學徒模式[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001-11
[4] 呂妍 古繼寶 梁樑 我國現代企業師徒制重構探討[J] 華東經濟管理 2007-4
[5] 朱敏成 發展現代學徒模式 提高學生就業能力[J] 河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2-6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8年上海市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試點項目終結性成果。
[1]“引企入校,校企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上海市西南工程學校建筑裝飾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