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縱觀全球,許多國家都有金融控股公司的監管法律制度,但我國尚未出臺,只是停留在草案階段。金融混業模式成為趨勢,金融控股公司日益龐大,這將產生如增加系統性風險可能、“大而不倒”引起地政府救援、道德風險等諸多問題。因此在我國制定完善的相關制度至關重要。
關鍵詞:金融控股公司;金融混業;監管制度
一、金融控股公司優缺點
我國現存眾多金融控股公司,例如央企包括廣大集團、中信集團等;地方國企包括天津泰達、上海國際等;國資行業包括華能、英大等;民企包括京東、阿里、騰訊等。這些金融控股公司是金融混業的集中體現形式,其存在明顯的利弊。
(一)優點:1.金融控股公司能夠提供給金融消費者更多種類的金融產品選擇和相應的金融專業服務,即全方位金融服務、一站式金融服務。2.經濟學中規模效應在金融市場的充分體現。金融領域的高端人才對銀行、證券、保險、信托等業務都精通,因此就可以形成混業經營,進而形成一定規模,并產生規模效用,效益劇增。3.各個金融行業的優劣勢都較為明顯,配合使用,風險分擔,降低風險。
(二)缺點:1.可能導致利益沖突。例如銀行違規給母、子公司發放貸款,可能導致關聯利益沖突。2.風險傳染。例如受信用風險影響,風險從保險、證券傳到銀行,進而引發整個金融集團乃至于整個金融系統的風險的爆發。3.銀行安全網可能擴散。目前銀行安全網由存款保險、最后貸款人、持續性審慎監管構成。如果金融母公司,將其他子公司的不良資產轉移到其中子公司——銀行,并由存款保險和最后貸款來承擔風險,這將導致安全網擴散。
二、制定金融控股公司監管法律制度的建議
(一)金融控股公司壟斷
研究和實務方面都很少提及到金融控股公司的壟斷問題,這需從兩個方面分析:1.在金融市場中,大部分金融控股公司是國有性質的銀行為母公司,其形成的是一種結構性壟斷。2.金融領域的壟斷不同于其他行業的壟斷的價值判斷。其他行業,通過競爭有利于發展。金融領域則不同,是因為金融機構引入更多競爭,相應的風險也將會增加,會產生巨大的風險外部性。
不提金融壟斷這一問題,不代表就默認其可以壟斷,關于金融壟斷也需要主要以下幾個問題:
避免產融結合(金融寡頭),對市場經濟產生強大的控制力,并且濫用這種控制力,損害多方(包括社會公眾)權益。很多國家反對實業與金融交叉持股,以保障金融安全(金融法的目的)。例如,我國產融結合的典型案例——“德隆系”案件。
2、防止金融控股公司內部子公司的聯合行為(一種反競爭行為),例如搭售就是在金融控股公司內部子公司的聯合行為。
(二)金融控股公司的防火墻
金融混業經營風險表現為——“風險傳染”。表現為:金融行業是以信用為基礎的行業,一旦出現信用崩潰的情形,將會導致金融控股公司全部風險爆發。因此,需要建立防火墻,表現為以下兩種:
法人防火墻:子公司法人獨立而產生的防火墻
業務防火墻:各種金融業務的風險是不確定的,因此在業務之間建立防火墻。這就需要對各種業務的外部性進行分析,盡量保護外部性強的業務。例如,在保護金融消費者方面,將銀行業務與其他業務之間建立防火墻,這樣能夠更好地保護儲戶權益。
(三)加重對母公司(金融控股公司)的責任規制
子公司受控并依賴母公司,應讓母公司承擔相應的加重責任,這有助于金融風險的控制。例如:阿里系的浙商銀行、騰訊系的微眾銀行等民營銀行,在成立之時讓股東簽寫股東加重責任書。其內容表現為“股東為銀行的損失承擔責任”,這樣使股東規范其股東行為,避免其濫用股東權利造成金融機構發生風險或處于高風險之中,保障廣大金融消費者權益和金融市場的平穩。
(四)加大對金融控股公司的財務監管
1.嚴格執行巴塞爾協議關于資本充足率的規定。
2.并表監管,表外業務回歸表內。子公司的資產負債表所反映的情況,不能體現金融集團的真實總體情況。所以要將子公司資產負債表合并,能夠整體監管并準確識別風險。
參考文獻
[1]王家強,梁斯.補齊金控公司監管短板[J].中國金融,2019(16):72-73.
[2]顏蘇.金融控股公司框架下數據共享的法律規制[J].法學雜志,2019,40(02):61-70.
[3]伍巧芳.我國金融控股公司的監管制度研究[J].蘭州學刊,2011(12):71-75.
[4]潘施琴.構建我國金融控股公司監管立法框架的設想[J].法學雜志,2012,33(09):125-130.
作者簡介:鞠岫峰(1986.8-),男,漢族,籍貫:遼寧沈陽,沈陽師范大學法學院,2018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經濟法學,研究方向:經濟法,郵箱:1389880062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