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市公司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是現代化公司管理制度的重要特征,因此上市公司的股東與管理層之間的委托代理關系已成為公司治理的一個重要問題。通過股權激勵使激勵對象與公司結成利益共同體,共擔風險,共享收益,是上市公司的長期目標。本文通過分析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存在的問題,提出幾點有效改進措施,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
關鍵詞:上市公司;股權激勵;企業價值
一、股權激勵的內涵與理論基礎
(一)股權激勵的定義
中國證監會通過發布《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將股權激勵定義上市公司以本公司股票為基礎,選取部分職工作為激勵對象進行的長期性激勵。即公司的經營管理者通過獲得公司的股權,使之與企業結成利益共同體,達到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效果,讓員工的自身目標與企業長遠目標盡可能趨于一致。
(二)股權激勵的理論基礎
1.委托代理理論
20世紀30年代,美國經濟學者伯利和米恩斯首次提出了所有權和經營權相分離的概念,之后Jensen和Meckling指出,由于社會分工逐漸細化,企業的所有者由于時間、自身學識和專業性程度等方面的限制,無法全面掌握和治理整個企業,所以市場中涌現出大批的職業經理人,掌握其所在領域最前沿的管理思想和豐富的管理經驗,這就出現了委托代理關系。
2.人力資本理論
從企業的長遠發展來看,人力資源是一項潛藏的寶貴資源,其價值是無法估計的,并且很大程度上會為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現代企業中,企業雇傭有能力、有經驗的管理層為企業服務,主要是希望專業的管理人員可以更好的經營管理企業,提高企業的價值,同時吸引管理人才為企業服務,企業會為管理人員提供豐厚薪資報酬。
二、股權激勵存在的問題
(一)行權期限過短,長期激勵效果弱化
企業績效是判斷股權激勵能否成功的試金石,企業績效好,代表股權激勵效果顯著;企業績效差,代表公司現階段實施的股權激勵計劃效果未能達到預期或是比之前更差。企業績效是一個長期過程,企業實施的股權激勵期限越長,反映的激勵效果越真實。但上市公司計劃有效期的設置普遍偏短,或者存在一種縮短股權激勵期限達到輸送利益的目的。
(二)公司績效考核指標不健全
績效考核體系的建立是上市公司股權激勵非常重要的衡量指標。首先,許多上市公司在績效考核中所用到的指標均側重于財務指標方向,但這些財務指標的評價體系不健全。其次,公司中設定的評價指標體系不符合公司內部需求,不僅加大了上市公司的資本投入,而且考評效果會大打折扣。最后,科學合理的業績考評體系才是股權激勵機制有效發揮作用的強力保障,但大多企業的考核標準線制定不合理。
(三)缺乏有效的資本市場做支撐
激勵對象努力工作達到激勵方案所設定的目標,公司業績增加、股價上漲,股權激勵的作用才能實現。但前提建立在擁有有效的資本市場。一方面,如果股價與公司的績效水平相背離,市場環境的變化很可能使管理層的努力付諸流水,挫傷其積極性,從而削弱了激勵的效果。另一方面,我國的資本市場不完善,容易受公司內部和外界環境的影響,公司的股價不僅會受到企業自身績效的影響,還會受到國家政策實施、宏觀經濟環境和投機行為等非市場因素的影響,這種資本市場無序狀態與上市公司的股價變動很難衡量股權激勵機制的實施是否有效。
(四)公司治理結構不夠完善
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能夠讓股權激勵機制發揮最大的價值,我國的上市公司治理結構主要由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等部門構成。一方面,上市公司呈現所有權與經營權高度分離,絕大部分的上市公司日常經營管理都會由公司的高層管理者來完成,董事會疏于管理,監事會缺乏監督,兩權分離就導致了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的出現。另一方面,一些上市公司較為普遍的是董事長和總經理兩職合一,這就使得股權激勵成為其利益輸送的有效手段,董事長掌握公司的經營管理信息,而中小股東對公司的經營狀況并不了解,企業的信息缺乏透明度,加之監事會的監督不到位或有故意舞弊現象,會嚴重損害中小型股東的利益。
三、對股權激勵提出的改進意見
(一)完善股權激勵制度,防范員工操縱
上市公司可以延長計劃時間,制定中長期股權激勵發展戰略,或者制定短期激勵與長期激勵并存的激勵模式來適應公司的發展,并在一定范圍內試行。同時,將長期股權激勵機制與公司的發展規劃進行有效結合,讓激勵對象的行為與公司的戰略目標保持相一致。另外,監管部門應提高股權激勵的門檻。延長行權解鎖條件的期限,嚴格制定行權條件,防止利益的變相輸送。制定內部操作違章行為的懲罰措施和公司資產損失的追回制度,遏制管理層以權謀私而損害公司利益的行為。
(二)構建合理的業績考核體系
上市公司應加強上市公司業績考核制度的建設,提高股權激勵機制的有效性。一方面,在建立績效考評體系時,指標的選擇方面可以將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相結合,內部與外部相結合;短期與長期綜合考慮。另一方面,根據自身所處行業、地區等外部環境設置具有公司特色的評價指標體系。同時,業績考核指標應該做到靈活運用,做到讓激勵對象能夠“跳一跳”摘到“蘋果”,這樣才能保證股權激勵的有效實行。
(三)培養成熟理性的資本市場
一是調動上市公司的參與程度,配合政府提出有效的市場改革機制;二是提高資本市場信息披露質量,同時應盡量避免行業競爭對經營管理者的負面影響。三是加快多層股權市場的建設,建立區域性股權市場,并且將其納入多層資本市場體系,改善優化資本市場配置效率和上市公司的資源配置效率。
(四)優化公司內部約束機制,完善內部治理結構
一方面,要健全董事會制度。從公司的的內部治理有效性作為出發點,應將有經營管理權的管理職位與有實際決策權的董事職位進行分離,改善企業的治理結構,避免權利集中于公司一人或幾人手中。另一方面,應加強監事會的監督職能,并且就董事會和管理層存在問題時提出建議或予以糾正。在董事會、管理層及監事會三方達到良好的協同關系時,將改善企業內部治理,從而提高企業績效水平。
參考文獻
[1] Jensen MC,Meckling WH.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and Ownership Structure [J].Journal of Finacial Electronics,1976,03.
[2]平蘊涵,楊英.我國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時代金融,2017(11):154+156.
[3]趙慶凱.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機制研究[J].金融經濟,2018(16):82-84.
作者簡介:甘美泉(1995-),女,漢族,黑龍江哈爾濱人,學歷:在讀碩士研究生,單位:黑龍江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研究方向: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