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李雨婷
摘要:女性在電子商務環境下,消費潛能被進一步激發,而且在隨著女性自身能力學歷的提高,屬于社會白領階層,工作環境優良、工資待遇薪酬較高,擁有很強的經濟消費能力。因此網絡投資會是年輕職場女性關注且持續使用的一種理財行為。對于互聯網理財產品也將會選擇持續在未來和現在使用,這將為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效益,所以在“她經濟”時代背景下,研究年輕職業女性群體對互聯網產品持續使用意愿,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青年職業女性;互聯網理財產品;她經濟;購買意愿與行為
一、互聯網金融與互聯網理財產品
1、互聯網金融的含義
互聯網金融(ITFIN)就是互聯網技術和金融功能的有機結合,依托大數據和云計算在開放的互聯網平臺上形成的功能化金融業態及其服務體系,包括基于網絡平臺的金融市場體系、金融服務體系、金融組織體系、金融產品體系以及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等,并具有普惠金融、平臺金融、信息金融和碎片金融等相異于傳統金融的金融模式。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和信息中介服務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互聯網與金融深度融合是大勢所趨,將對金融產品、業務、組織和服務等方面產生更加深刻的影響。互聯網金融對促進小微企業發展和擴大就業發揮了現有金融機構難以替代的積極作用,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開了大門。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有利于提升金融服務質量和效率,深化金融改革,促進金融創新發展,擴大金融業對內對外開放,構建多層次金融體系。作為新生事物,互聯網金融既需要市場驅動,鼓勵創新,也需要政策助力,促進發展。
2、互聯網理財產品
(1)互聯網理財產品的含義
由于“互聯網+”的出現,使得互聯網與所有行業都產生了聯系,互聯網金融的興起,以P2P網貸模式為代表的創新理財方式受到市場的廣泛關注和認可,專家認為,P2C模式更接近于眾籌,P2I產業鏈金融模式不僅在年化收益率上對投資者有著極高的吸引力,通過P2C、P2I產業鏈金融模式可有效整合各角色參與度,高度發揮各自優勢,實現資源高效利用,幫助廣大中小企業“速效”融資,并讓投資者的收益最大化體現,從而實現多方共贏。
從互聯網特性來看,互聯網的便捷性打通資金鏈條,降低了理財品管理及運營成本,互聯網的長尾效應聚合個人用戶零散資金,既提高了互聯網理財運營商在商業談判中的地位,也使個人零散資金獲得更高的收益回報。從用戶需求來看,互聯網理財產品具有的低門檻、高收益、高流動性特點貼合大眾理財需求。從購買渠道來看,互聯網理財產品購買渠道多依托于用戶規模大、使用頻率高、發展成熟第三方支付平臺,為產品的購買提供極大便捷。
(2)互聯網理財產品的幾種模式
互聯網理財產品,第一種是純線上模式,是純粹的P2P,在這種平臺模式上純粹進行信息匹配,幫助資金借貸雙方更好的進行資金匹配,但缺點明顯,這種線上模式并不參與擔保;第二種是債權轉讓模式,平臺本身先行放貸,再將債權放到平臺進行轉讓,很明顯能讓企業提高融資端的工作效率,但容易出現資金池,不能讓資金充分發揮效益;第三種是提供本金甚至利用利息擔保的P2P模式,這種模式是金融市場的主流模式,本金擔保的P2P模式實質是間接接觸資金的概念。
二、青年職業女性群體對互聯網理財產品持續使用意愿的實證分析
1、數據來源
本研究預調研采用網上發放的形式,在問卷星、我要調查網發布預調研的問卷,隨后收回了120份問卷,并對這些問卷進行了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信度分析是為了檢驗問卷是否精準,檢驗問卷量表的一致性和穩定性,用來控制和減少隨機誤差,因此需要對信度較差的測度項剔除,精簡問卷,提升整體問卷的信度。而效度分析是為了檢驗問卷的有效性和準確性,效度越高表示問卷調查獲得的測量與結論就越有效。
調查問卷采用李克特LIKERT五分量表法。每個測量項的答案根據積極或消極傾向分為五個等級,并且每一陳述有“非常同意”、“同意”、“不一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種回答,分別記為5、4、3、2、1。將調查者選擇各個問題的分數加起來的總分就是調查者的態度總分,說明了調查者對問卷量表的不同狀態。
2、問卷描述性統計分析
對調研樣本的風險承受能力分析,只要本金不虧損的占了30%,不低于同期銀行存款利率的占了27%,而對于虧損的接受方面,僅有20%的人能夠接受虧損,說明投資人群對于風險持規避態度,也符合本研究對感知風險影響投資者使用及購買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的假設。
對調研樣本可接受的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最低理財限額的分析,將近40%的群體期望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無門檻,選擇1萬以下的群體占了32%,選擇1-5萬元的群體占了23%。這三部分人群占了90%以上。而銀行理財產品的最低限額是5萬元。因此我們可以看到90%的調研樣本的理財起點是低于銀行理財產品起點的,說明投資者希望理財起點更低,也符合本研究對理財起點影響投資者購買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的假設。
對調研樣本期望的投資期限的分析,有66%的群體都希望能夠隨時取出,28%的人能夠接受6個月內,說明投資者對于理財產品的流動性要求較高,而目前銀行理財產品的期限一般是幾個月到一年,這不太滿足投資者對于產品流動性的需求。因此調研數據也符合本研究對產品流動性影響投資者購買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的假設。
對調研樣本理財金額占資產比的分析,70%多的群體都選擇理財金額低于資產20%以下,說明目前大家對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還是抱著嘗試的態度,并不愿意大規模的把資金放在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上,只是愿意用小資金嘗試一下。這也側面說明,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的理財起點會影響投資者購買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這個假設。
最后,本問卷還對用戶對使用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最擔心的問題進行了收集,資金安全性是用戶擔心最多的一個問題,有66%的群體選擇了這個選項,其次是理財起點、產品流動性和手機設備的丟失,都各有40%多的人選擇。而對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收益浮動這個問題,成為被選率最低的選項,說明用戶并不太考慮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收益浮動這個問題。
3、實證結果
要用數學模型,對收集上來的數據,進行相關分析,驗證前面提出的研究假設
三、研究結論與建議
1、研究結論
(1)利用相關性分析去研究和同學、朋友、同事經常通過互聯網獲取理財產品信息和我可以接受理財產品收益的波動之間的相關關系,使用Pearson相關系數去表示相關關系的強弱情況。二者之間的相關系數值為0.288,并且呈現出0.01水平的顯著性,因而說明互聯網氛圍和風險控制認知之間有著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即互聯網氛圍影響風險控制認知。
(2)女性消費者在使用互聯網進行理財產品購買時,會產生對賣 家信譽、購買平臺有無病毒陷阱、以及自身是否熟練操作的擔憂, 如果她能夠熟練操作計算機軟件,對計算機的性能有一定了解,并 對其所要購買的理財產品操作流程了如指掌,則能夠清晰地分析、防范、控制風險,進而會減少她的顧慮,大大提升她的購買欲望。不管是在傳統環境還是網絡環境下,信任仍然是決定女性消費者 購買行為的關鍵因素。
(3)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女性消費者對于互聯網理財產品比較放心,對互聯網金融企業也比較信任。這與金融企業的風險控制與有效管理是分不開的。而對于互聯網帶來的收益大部分人都不是很滿意,包括經常持有互聯網理財產品的女性消費者。從相關資料可以看出,即使對產品放心、對企業信任,女性消費者也不是很愿意購買互聯網理財產品,一方面是未知風險的存在和貨幣資金投入,因此還是小心謹慎;另一方面是由于低收益帶來的低期望值,因此女性消費者不愿經常購買互聯網理財產品。
因此,加強風險控制和提高收益尤其重要。針對風險管控認 知方面,問卷進一步就周圍朋友、社會評價、廣告宣傳三方面的影 響進行調查,并試圖得到女性消費者對收益波動和新型理財產品 的接受程度。女性消費者擁有其自身的性格、認知方面的特點,如 喜歡新型產品、容易受外界環境(產品評價、廣告等)的影響。結果顯示,81.94%女性受身邊朋友影響,88.89%女性喜歡評價高的,86.8%受廣告宣傳影響,綜合來看,外部環境對女性消費者的影響很大。并且,86.8%女性可以接受理財產品收益的波動,只有4.86%女性極力拒絕,而對于新型的理財產品,68.74%女性表示可以接受,只有6.94%女性有較為嚴重的抵觸心理,所以互聯網理財產品在女性消費市場中較為積極,有發展前景。因此互聯網金融企業可以緊緊抓住女性消費者這些獨特的自身特點,大力宣傳,并根據女性的特點設計出迎合女性消費者的理財產品。
2、建議
想要吸引更多的女性消費者購買互聯網理財產品,風險管理控制方面一定要加強。良好的行業發展對女性消費可以起積極的促進作用。據調查顯示,約70%的女性消費者認為互聯網金額企業在風險控制方面做的好,使得互聯網理財產品的風險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隨著計算機技術和金融高級專業人員的發展,將來在風險管控方面還將得到有效提升。即使女性消費者受廣告、在線評價的影響頗大,但這始終不是長久之計;另一方面,雖然70%的女性消費者能夠接受收益率的波動,但她們并不滿意理財產品帶給她們的收益率,長久下去必然會造成她們的退出。因此,監管部門要加大對互聯網金融企業的監管力度,保證企業經營的合法性,堅決抵制非法集資等違法犯罪行為;互聯網金融企業目前應集中精力提高收益率,將提高收益率和風險控制同步進行,減緩收益率的波動,能夠獲取女性消費者的信任,設計出迎合女性消費者喜好的理財產品,以此增強購買意愿,促進互聯網理財產品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犇.互聯網金融對銀行理財產品的影響分析[J].商訊,2020(17):95+97.
[2]李嘉欣. 服務接觸對互聯網理財產品持續使用意愿的影響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9.
[3]馬曉敏,何倩,沈佳怡,白宗凡.女性消費者的互聯網理財產品購買行為研究[J].中國商論,2019(17):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