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瑞?張廷群
摘要:目前,中國旅游業正處在一個高速發展時期,產業聚集和旅游產業集群式發展成為新的發展趨勢和現實要求。隨著旅游服務范圍不斷擴大,旅游產業園這種新型模式應運而生,并且逐步實現系統化和功能化。
關鍵詞:旅游產業園;旅游產業功能化
一、旅游產業園概述
(一)什么是旅游產業園:
“旅游產業園”概念的提出,源于廣東中旅集團開發南海西岸、湛江東海島和梅州客天下三個大型旅游項目。該項目與傳統旅游度假區不同,除了具有面積大、投資大的基本特征,三大旅游產業園還擁有以下幾點新優勢:
一是具有完整的產業鏈。旅游產業園將旅游產業的研發、生產、銷售、培訓等完整的產業鏈在一個園區內進行組合,廣東中旅集團的三大旅游產業園內有旅游創意園、專家村、旅游演藝中心等,具有強大的原創力和持續生命力。
二是擁有多條產業鏈。首先是旅游產業鏈,將不同景區、線路集散、吃住游樂購結合起來。然后是文化產業鏈,廣東中旅集團的三大旅游產業園內有客家文化、海洋文化、養生文化等。還有商業產業鏈,如旅游紀念品的設計、生產和銷售,當地特產的宣傳和出售。各個產業鏈之間相互促進,實現產業聯動,抗風險經營能力和競爭力大大增強。
三是高科技、高端化、國際化、時尚化。廣東三大旅游產業園不僅實現了山、水、林、文的融合,而且通過道家博物館、國際養生論壇等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拓寬中華文明的國際影響力,努力實現高端、大氣、上檔次。
所以綜上所訴,我認為旅游產業園應該具有以下特征:
1、有明確的邊界和管理機構,有一定的規模和統一規劃。
2、有完整的旅游產業鏈,以旅游業為主要產業,但不限于終端消費產品。
3、有鮮明的文化特色。
4、有政府的支持和引導。
(二)旅游產業園的現狀:
近幾年,國內旅游產業園的發展呈現積極向好趨勢。除了廣東,上海、北京、江蘇等地也紛紛建起了旅游產業園,努力打造特色旅游區。尤其是文旅產業園,文化與旅游的契合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另外,這些年的國內游客和入境游客數量增多,旅行社也風生水起,旅游產業園的生存既有機遇也有挑戰。然而政府對這一新興旅游業態的政策支持,使得旅游產業園的發展得到了強有力的保障。但仍有美中不足的地方,資金管理不到位,各產業間聯系不密切,園區內服務質量不佳等問題依舊突出,這也就給旅游產業園的建設帶來了不便。但就總體而言,目前國內旅游產業園的發展較穩定,產業一體化也逐漸形成并不斷深化,行業勢頭大好。
(三)旅游產業園的前景:
從當前旅游產業發展情況來看,國民旅游消費需求旺盛,全域旅游聚焦美好生活,旅游與文化、創意、科技的融合備受關注,品質提升與效績改善趨勢愈發顯現。作為一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的東方大國,中國在旅游產業的發展上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和基礎。
一是旅游資源豐富。中國擁有復雜多樣的地形地貌(如廣西的喀斯特地貌,云南的石林景區),各具特色的風土人情(如傣族的熱情,藏族的豪放),多姿多彩的城市風光(如江南水鄉的靜謐,北上廣深的繁華),雄偉壯觀的建筑工程(如綿延萬里的長城,氣勢磅礴的三峽大壩)等,給旅游產業園的建設提供了資源條件。
二是旅游市場潛力巨大。2020年,我國基本打贏脫貧攻堅戰,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愈加明顯,消費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和發展型轉變。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動機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而高級需要的滿足才能產生更令人滿意的主觀效果,擁有更為深刻的幸福感和豐富感。通過旅游,人們可以獲得某種歸屬感,獲得審美享受、增長見識的機會,同時這也是發現自我、改變自我、實現自我的一種方式。這些都為旅游產業園的發展提供了市場條件。
三是國家政策的支持及中國國際影響力增強,中國從旅游大國逐漸轉變為世界旅游強國。根據國務院發布的“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到2020年,旅游投資總額達到2萬億元,占投資總額的8.61%,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所以在未來,旅游產業園完全有足夠的空間、足夠的政策支持、足夠的資金注入來幫助其發展壯大。且我國堅持“文化強國”戰略,目前已有許多優秀文化走出國門,并獲得了世界人民的認可。旅游產業與文化的融合體現了時代的要求,吸引更多的外來游客,加強了旅游產業園的建設底氣。
二、旅游產業園功能化
產業園區,實際上是由于生產行為和交易行為帶來的一種空間集聚模式,初期的集聚所帶來的相關功能需求和衍生經濟行為,造成了園區不同發展階段的集聚方式和空間特征。旅游產業園也經歷了由以旅游產業為主,到今天日益完善的功能化特征的轉變。關于旅游產業園的功能,我認為有以下三點:
(一)社會功能:
1、旅游產業園具有綜合帶動功能,涉及多方產業,提供多個就業崗位和就業方向,有效緩解了我國目前就業壓力大和部分失業問題。據統計,一個旅游直接從業人員,可以帶動五個相關間接就業人員。如今旅游產業園的發展大有如火如荼之勢,對相關產業和相關從業人員的帶動也顯而易見,我們有理由相信旅游產業園的存在能夠促進社會穩定、和諧發展。
2、旅游產業園的建設縮小了城鄉差距和社會貧富差距。這些年我們一直致力于脫貧攻堅,“旅游助農”也是部分地區脫貧的一種手段。發掘農村的旅游資源,在農村建立旅游產業園,集旅游觀光、特產消費、果園采摘、耕作體驗于一體,不僅能夠幫助大量村民就地就業,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同時也為農村帶來了可觀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城鄉之間的通道一打開,就會有源源不斷的信息交換,進一步加深城鄉之間的交流與融合,促進城鄉一體化建設。社會貧富差距縮小,國民幸福感提高。
3、旅游產業園充分利用周邊資源,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習近平總書記說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旅游業要堅持以人為本,堅持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旅游產業園在協調各方資源時,始終把生態平衡放在首位,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另外,產業園式旅游還創新了資源共享的方式,使得人們在親近自然的同時保護環境,珍惜資源,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二)經濟功能:
1、旅游產業園作為一種旅游業態,對社會產值和國民收入有巨大影響。因為它本身就具有很強的商業性,所以旅游園區最主要的目的還是增加收入。產業式旅游消費刺激了向旅游基地提供供應的物質生產領域的發展,間接影響了社會資源流動,影響社會產值和國民收入。
2、旅游產業園是一種復合產業,它聯系著各方產業,衍生出多個產業鏈,協調各行業相互配合,加速其穩定發展。另外,旅游服務不斷更新,產業園式的合作與發展,創新旅游經濟模式,改善產業分散局面,加深行業之間的聯系,使得整個產業園結構完整、內容豐富、資金流暢。也正是由于產業間的良好融合,吸引了更多的企業入駐,經濟鏈條越做越長,市場競爭力也越來越強。
3、旅游產業園關注旅游和消費,拓寬銷售渠道,加速商品流通,促進資金流動,有助于貨幣回籠。一般情況下,如果居民都把多余資金存入銀行,市場資金流動將受到阻礙。旅游產業園的存在,刺激了居民的消費需求,調節了居民的消費指數,也推動了市場經濟的發展。同時,旅游產業園還可以增加外匯儲備,平衡國際收支。因為我們知道,外國游客必須使用由中國政府制定的掛牌匯價來兌換持有的貨幣在中國旅游消費,這可以省去很多步驟,毫無貿易壁壘的賺取外匯。
(三)文化功能:
1、旅游產業園是文化的守護者。旅游與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旅游資源的魅力所在,是旅游主體的出發點和歸宿,是旅游業蓬勃發展的源泉。在今天這個快速發展的社會,很多東西都容易被人遺忘,甚至文化也是。一些人對歐美文化津津樂道,卻對儒道兩家一概不知。通過旅游產業園,我們深入中華民族本身,挖掘文化、豐富文化、保護文化,用無聲的文化講述著古老而鮮活的中國故事,這就是中華文化生生不息的根源。因為只要有人,就會有文化的守護和傳承。
2、旅游產業園是文化的加工廠。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個時代也有一個時代的創新。如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入新時代,不論是對經濟、政治、還是文化,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層不變的產業模式已經不再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各方面都在進行改革,尤其是文化方面,如何將文化轉化為生產力成為大家關注的熱點。旅游產業園是依地而建,立足于當地文化,依托多條產業鏈而形成的系統化、規范化的產業園,其依靠文化的同時也在不斷更新著文化。像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設計、制作與銷售,文化與藝術的結合,文化主題的公園等等,這些都是文化深加工的產物。產業園式旅游賦予文化更多的發展空間,不僅盤活了干巴巴的文化,還創新了文化存活方式,激活了文化新的生命力和創造力,使文化深度融入各個產業。
3、旅游產業園是文化的宣傳師。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文化大國,但還算不上一個文化強國。自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以來,我國就格外注重把文化大國轉變為文化強國,堅持“文化自信”,這也成為“四個自信”中的重要內容。旅游產業園在做好旅游經濟等本職工作外,還扮演著文化宣傳師的角色。文化與旅游融合在一起,讓游客在游玩時賞的是風景,品的是文化,進而增強文化感染力,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增強文化自信。當然,旅游產業園也有助于向國外宣傳中國文化,樹立國際文化品牌,提高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況且旅游本身就是一種文化交鋒,其所衍生出的文化宣傳作用也毋庸置疑。
總之,旅游業的發展一直是有待開發、有待創新的,這是一個很有前途、很有生命力的產業。我國是一個旅游資源大國,在這方面的潛力和創造力不可限量。產業園式旅游作為當前比較火熱的旅游新業態,其發展空間和經營模式都很值得研究。如今,關于旅游產業園的探索仍在繼續,我相信未來它的產業鏈會更加完整,功能會更加齊全、系統和完善。
參考文獻
[1]李天元.旅游學概論[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4-4.
[2]陳南江.用創新思維建設旅游產業園[N].中國旅游報,2010-9-24(2).
[3]郭麗華.略論文化旅游[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1999(4).
[4]沈煒.旅游文化在旅游業中的地位和作用[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7(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