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是德國哲學家馬克斯·韋伯創作的社會學著作,首次發表于1904-1906年《社會學和社會福利檔案》雜志上,后收錄于《宗教社會學論文集》。
關鍵詞:資本主義精神;理性;新教倫理
一、前言
馬克思韋伯是德國著名的社會學家、經濟學家、歷史學家,也是現代社會學的創始人之一,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中,他采用獨特的研究視角,通過比較東西方國家的不同宗教及其資本主義的現實發展得出結論:新教倫理及資本主義精神是推動西方資本主義經濟產生和發展的精神動力,為西方的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道德依托和價值呵護。在19世紀末期至20世紀初期的非理性主義思潮,使得西歐的理性主義傳統遭受了危機,馬克思韋伯出生于一個較為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她的母親是一個虔誠的加爾文教徒,對他的影響巨大。
這一時期的馬克思韋伯,不僅受到傳統理性主義的影響,同時也看到了西歐尤其是德國的非理性主義產生的影響,這也促使韋伯對這些不同思想進行深入研究。
二、為什么在眾多世界文明中,只有西歐文明形成了現代社會與科學并發展了資本主義?
書中提到這里時,用了很多諸如“只有西方,才能發展”的語氣,作為一個中國讀者,讀到這里時心中還是有著些許不滿,心想作者憑什么可以這樣肯定的認為只有西方才可以發展理性的資本主義,這讓我想起了我國曾經也出現過資本主義的萌芽,中國的確出現過資本主義萌芽,但只是一個方案,最終也沒有形成真正的資本主義,從各方面看來,作者認為西歐文明發展了資本主義,并區別于其他地區的原因是西歐文明使用理性的資本主義勞動組織方式,雇傭自由勞動力進行生產。這種組織方式主要的特征有兩點,第一是家庭事務和企業事務分開,私有財產和共同財產分離;第二是采用理性的簿式記賬方式。作者承認資本主義性質的企業和企業家早已廣泛存在于各國,為當時的西歐資本主義理性精神的產生提供了條件。
三、新教倫理是否對資本主義精神產生了影響呢?
在第一章中作者提到只要稍稍瀏覽一下那些混雜著多種宗教成分的國家的就業情況統計表,就會很容易發現這樣一種狀況:新教徒在工商業界的經營者、資本所有者以及高級技工中,特別是在技術和經營方面受過良好訓練的人中,占了絕大一部分。這種現象與宗教民族以及文化差異狀況相一致。作者認為里面有歷史因素,那時的宗教派別并不是影響因素,而是經濟因素,出現了一個歷史性問題:那些經濟最發達的地區,為何也是教會改革最初的擁護者?然而在加爾文教派中,他指出在那些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中的資產階級,不僅沒有對這種清教的專制主義統治產生任何的不滿情緒,而且從保衛這種專制的情緒中生發出一種英雄主義。在新教徒中,對于宗教的虔誠和追求利潤的經濟手段是并存的。
四、何為資本主義精神?
對這類名詞進行定義是不容易的,作者在這章前面就引述了本杰明·富蘭克林的一長段話,在本杰明·富蘭克林的話中,時間精神財富,浪費時間就是失去財富,可能是因為被這一邏輯與道理所吸引,資本家也許就是這樣,他們的目標就是這樣追求的,但是這一觀點很快又被后文我讀到的內容所推翻,當然,這一部分更吸引我的原因是因為這些引句,相對于文章正文要好理解得多。我們再來體會一下本杰明·富蘭克林這段話,作者在文中提到,古恩伯格曾經用“從牛身上榨油,從人身上刮錢”來概括了美國佬的哲學,這個形象的比喻也就說明了資本主義的本身目的就是增加資本。但是作者又提出資本主義精神中,追逐利益后又貢獻給社會,把它當成一種本能和責任,資本企業家將這種勤奮努力帶來的社會效益作為自己的榮耀,而這樣的價值觀和職業觀是受到新教倫理影響的。
五、職業即上帝賦予的任務
在這章中,作者開篇就引出德語里的職業,即上帝安排下來的任務,一種終生的任務,這種職業思想形成了所有新教教派的核心教理:上帝所允許的唯一存在方式,并不是要人們經過苦修禁欲主義來超越世俗道德,而是要人們完成自己在現世中所處的地位所賦予的責任與義務。路德在最初十年中就將這一思想發展起來了,高中歷史教材中就提到宗教改革,德國就是教皇的奶牛,受到宗教的嚴重控制,教士們提出因行稱義,賣贖罪券,打著教皇的幌子,讓民眾一一服從,這是路德通過自己的知識將《圣經》翻譯成了德語,并宣揚因信稱義,這使當時的宗教改革在當時的德國取得了初步的進步,在當時產生了重要影響,當時當時路德所宣揚的職業概念仍然是舊式的,仍然要求人們安于現狀,聽從上帝的安排的人,資本主義的形成與發展不是路德改革的初衷。
六、世俗禁欲的宗教基礎
在這一章中,作者介紹了加爾文派,虔信派,循道派和浸禮宗諸派四種禁欲主義的宗教形式,這些宗教都篤信預定論,即上帝選定了部分人獲得恩寵而另一部分人則不能獲得救贖。雖然在不同的教義中科院獲得不同的恩寵方式,但是,它決不會依靠像魔術一樣的圣事來獲得,也不會依靠懺悔來得到,更不可能通過個人的善行來獲得這一共同點,只有證明人的生活方式具有這種特殊的行為方式后,才可能獲得恩寵。禁欲主義代表人的一生必須與上帝的意志達成共識,這種意識只能在自己和其他非信教自然人區分時才能獲得,從而引發了新教徒自我監督并奉行宗教主義。
七、禁欲主義與資本主義精神
在新教倫理的禁欲主義下,勞動成了備受推崇的禁欲方法,勞動尤其能抵御清教徒們的一切誘惑,除了簡單的飯食與冷水浴之外,“盡忠職守”即是抵御一切性誘惑的良方。將勞動本身定義為人生的要義,是上帝的圣訓,這些新教倫理下產生的大量敬業的勞動力也成為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胡星星.《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簡析[J].飲食科學,2019,(第4期).
[2]劉漢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得現實意義評析[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2.
[3]葆光.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述評[J].西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科版,1995.
作者簡介:陳紹夢(1999.12~),男,籍貫(貴州省畢節市),單位(云南大學旅游文化學院),學歷(2017級在讀)研究方向: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