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金國?丁玉萍


采油二廠十二區是西北油田目前最大的產油區,近500口油井180萬噸的年產量,占全廠產量一半多,該區被稱為采油二廠的產量基石。姚俊波作為十二區的區塊長,多年來,堅定地站在這塊基石上精耕細作,不斷向前。
腦里裝著500口井的數據
腦里裝著500口井的數據,同事戲稱他為“搜索引擎”。
十二區項目組共有7人,由于上班采用輪休制,7個人兩班倒,日常在崗人員三四人,管理著近500口油井。
從白天忙到夜里,時間總是不夠用。“就算看一遍報表數據,我都得花好多時間。”姚俊波苦笑道。一口新井在十二區投產,這口井的“一生”就在姚俊波手里了。為保持生產活力,除具體的現場施工外,每口井的“吃喝拉撒”姚俊波都得操心。
十二區的井都是稠油井,必須通過稀油混配才能生產,油井壓力變化跟含水、泵況、摻稀量都有關系,一旦分析錯誤,帶來的損失無法彌補。姚俊波白天很多時間都用在發現異常、處理異常上,雖然他的日常工作看似平淡無奇,卻與區塊產量平穩息息相關。
在十二區,每一口井的情況都裝在姚俊波的腦子里。500口井,只要說出井號,他就能說出這口井所有的信息:地理位置、生產狀態、產量情況……甚至看一段油井生產曲線,都能倒推出這是哪口井。同事戲稱他為“搜索引擎”。
大腦“搜索引擎”聽起來挺神奇,姚俊波說其實不難,只要有心,用心去記就能記住。他說自己底子薄,因為大學本科專業與石油不沾邊,研究生學的是鉆井液,關于采油,全靠工作中瘋狂“補課”。實踐是老師,井場是課堂,每口井都是他完成的“作業”。
只有敢去想,才能想出辦法
非采油科班出身,反倒讓姚俊波的思維更加活躍,少了許多條條框框。
六七千米的井下,油氣的運行本就變化莫測,靠書本知識解決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無異于刻舟求劍。性格沉穩的姚俊波是個能坐得住的人。他愛琢磨、善總結,這幾年在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一套由結果倒推成因的倒推理論,利用現場成果反推技術認識,再通過認識提升持續推廣應用,實際運用后頗見成效。
AD4單元遭邊底水持續侵入,高產井AD4、TH12523相繼水淹,最終導致該單元13口井日產量從270噸驟降至167噸。由于單元底水由東部持續向西侵入,第一時間他就聯想到了另一口相似井TH12338井,前期該井高含水生產期間鄰井含水持續下降,疑似井間排水受效。通過對比,他決定借鑒這個模式,先在東部底水源頭井TH12507實施大排量抽水試驗,減緩邊水水侵,兩個月后果然見效,鄰井日增產35噸。但王牌井AD4遲遲含水不見下降,他又帶領同事調整思路,以地震雕刻為基礎確定單元儲量規模,通過建模數模一體化技術證明了目前排水模式的可行性,AD4井在2019年恢復到日產油30噸。經過近兩年的治理,目前單元日產量已恢復到265噸。
心里一直有個目標
“只有敢去想,才能想出辦法!”姚俊波說,井間排水調流勢技術在AD4單元取得成功后,又進一步擴大應用,已累計實施7個井組,有效率達100%,日增油51噸,階段增油1.9萬噸。
心里一直有個目標,就是讓區塊產量再向上沖一沖。
姚俊波2013年研究生畢業,短短7年時間,由一個非專業對口人員成長為一名從開發到工藝、從油藏到地面樣樣工作精通的專家,成為采油廠這個產量大區的負責人。他參加西北油田第八屆油氣藏動態分析比武大賽,獲得第一名;帶領的十二區油藏指標逐年向好,自然遞減率持續下降,產量連續四年實現穩增,由168.4萬噸上升至178.5萬噸,SEC儲量替代率達149.2%。
他心里一直有個目標,就是讓區塊產量再向上沖一沖。十二區最高日產量曾達6200噸,那時投產新井多,最高的單井日產量達140噸。隨著油藏含水上升,產量自然遞減日趨嚴重,現在的單井日產量很難恢復昔日風采,但現在總井數多,姚俊波希望通過新的工藝技術和治理措施把區塊總產量再提一提。
“昨天產量是4850噸,比前一天多了20噸。”這是他每天最關心的數據。產量的任何一點兒波動,都牽動著他的心。這次輪班他已干了6個多月,本來今年1月就該輪休,但當時區塊產量不穩定,1月份的產量對全年任務很重要,他不放心離開,想等產量穩一穩再走。趕上新冠肺炎疫情,輪休在家的同事過不來,他就一直在崗位堅守到現在。他說,在攻堅創效行動中爭取和同事們一道,有更多的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