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眾所周知,瓷器在我國歷史上有著數千年的發展歷史。時至今日,瓷器已經成為了中國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個文化瑰寶。而在這過程中,瓷器的發展會因地域、朝代的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發展狀況。其中,山西地區作為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更是成為了我國北方的重要瓷器生產地區,而以黑秞剔劃瓷器為代表的瓷器,便是其中頗具特色的一種瓷器。基于此,本文將以雁北黑秞剔劃瓷器的歷史淵源分析為切入點,繼而圍繞著其展開論述。
關鍵詞:黑釉剔劃花瓷器;瓷器分析;雁北
我國在瓷器發展史上,有著極為濃厚的地域特色、朝代特色。因此,在不同的地域或是不同的歷史時期,瓷器在形式、工藝上,皆會存在著一定的差異。而在這中間,兩宋遼金時期的中國則屬于我國瓷器發展史上的又一個頂峰。其中,產自于雁門關以北的黑秞剔劃瓷器便為這一歷史時期重的極具地域特色的瓷器作品。
一、雁北地區黑秞剔劃瓷器的歷史淵源分析
自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告一段落之后,中原地區形成了長達數百年的宋遼、宋金對峙的局面。而雁門關以北的地區,在相當長的時間里都被契丹人、女真人所占據,并且,在這數百年的歷史中,雁門關以北地區的戰火也相對頻繁。可即便如此,因為文化、血緣的紐帶關系,雁門關以北地區的文化、經濟交流卻并沒有因為戰火而完全阻斷。
因此,遼金時期雁門關以北地區的陶瓷制作工藝,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同河北、河北地區的各個瓷器生產窯口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以至于在近現代,研究人員曾一度將雁門關以北地區的黑秞剔劃花瓷器列入磁州窯的行列。直至近年來,隨著考古發掘工作的不斷深入,黑秞剔劃花瓷器這種頗有地域、時代特色的瓷器,才逐漸脫離了傳統的磁州窯范疇。
追溯歷史便能發現,雁門關以北地區的瓷器生產,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之前。并且,其隨著唐代、五代時期的發展,到兩宋遼金的歷史路口,該地域的瓷器生產已經趨于成熟。實際上雁門關以北地區所生產的黑秞剔劃花瓷器,同北方許多地區窯口所生產的瓷器,有許多可以鮮明的共同點。這中間,最為主要的原因在于,北方各大窯口的瓷土主要為一種稱之為大青土的瓷土,此種瓷土最大的特點,其顆粒通常較粗,所以其同南方地區的瓷器相比,存在著客觀上的差異。不過,將黑秞剔劃花瓷器與北方各個窯口的瓷器相比,其黑色的釉面則較為相似,所以在相當長的時間里都有很大的相似點。
二、雁北地區黑釉剔劃花瓷器的特征分析
由上可知,在相當長的歲月里,產自雁門關以北地區的黑釉剔劃花瓷器,同北方地區尤其是河南、河北地區所生產的瓷器,并無太大的差異。直到兩宋同遼金對峙的時期,黑釉剔劃花的瓷器風格此逐漸突顯出來。眾所周知,雁門關以北自古以來便是邊地,而到了兩宋時期,雁門關以北地區更是烽火連天。因此,這一地區的民風在那一歷史時期也較為彪悍、樸實,并且,雁門關以被地區的歷史底蘊也較為深厚一些。以上兩點原因相互作用且相互影響,便使雁門關以北地區的黑釉剔劃花瓷器開始逐漸呈現出不同。
雁北地區的黑釉剔劃花瓷器,不同于其它同時期的北方剔花瓷器。雁北地區的黑釉剔劃花瓷器,所采用的是先將整個瓷器上黑釉,之后在將其曬干。而在曬干之后,在上面進行刻劃線條,并再將瓷器上紋飾的底子剔除,從而使整個黑釉剔劃花瓷器能夠露出黃白的胎,最后在通過爐火燒煉而出。此外,存世的一些精細作品,還通常會在原有黃白色胎體上,涂抹上一層較為白皙的化妝土以此來增強整個黑釉剔劃花瓷器的紋飾感。反之,同時期其它地區的劃花瓷器則是在白色化妝土上畫出黑色紋飾,而后在進行剔刻。
可見,制作工藝上的不同,最終導致雁門關以北地區的黑釉剔劃花瓷器同北方其它窯口拉開了差距。除了生產工藝上的不同外,雁門關以北地區的黑釉剔劃花瓷器,在形式也存在著多樣化的特征。如碗、盤、玉壺春瓶、大罐等,皆為這一時期重要的黑釉剔花形式。而在紋飾的題材上,雁北地區的黑釉剔劃花瓷器,同樣也有著多樣化的特征。
這中間,紋飾的題材較為常見的有花卉、花鳥、人物、魚紋等等。不過以出土的情況來看,花紋樣式的黑釉剔劃花瓷器則要更多一些。其中,花芬的樣式因為制作工藝的原因,大多雄厚有力且富有生機,而這恰巧同遼金時期的雁門關以北地區的風貌有極高的契合度。而以黑釉剔劃花瓷器的發展來看,遼金時期確為黑釉剔劃花瓷器的發展的黃金時期,其中著名的窯口包括渾源、懷仁等窯口。而渾源的窯口,則以花卉紋飾的黑釉剔劃花瓷器而著稱于世。目前,現藏于我國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金代黑釉剔劃花吐魯瓶,以及現存于大英博物館的“大德八年”吐魯瓶,便是其中較為著名的存世佳作。而將雁門關以北地區的黑釉剔劃花瓷器,同我國其它地域的瓷器相比,那么黑釉剔劃花瓷器的清新厚建的特征則會更為明顯。所以,時至今日,黑釉剔劃花瓷器儼然成為了我國瓷器發展史上最為重要的一環。
結束語
總而言之,出于雁門關以北的黑釉剔劃花瓷器,實際上屬于我國瓷器發展史上中一各極為重要的存在。現存的黑釉剔劃花瓷器表明,此種出于古代邊地的瓷器,不論是在工藝的角度上還是在藝術層面,皆形象反映了兩宋遼金時期,我國在瓷器制作上的高度。并且,雁門關以北地區的黑釉剔劃花瓷器,對于我國瓷器制作的多樣化研究,同樣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意義。因此,當代瓷器研究人員,應更注重對雁門關以北地區黑釉剔劃花瓷器的研究,從而向人們揭示黑釉剔劃花瓷器所沉淀著的歷史、文化。
參考文獻
[1]吳雯穎. 元代黑釉剔花梅瓶鑒賞[J].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18, No.126(3):20-21.
[2]曾昭冬. 大同窯、渾源窯黑釉剔花器的比較研究[J]. 文物天地, 2018, No.323(5):85-87.
[3]王勁松. 金代黑釉凸線紋罐鑒賞[J]. 大眾文藝, 2018, (1):45-45.
作者簡介:李博楊(1985.02-),男,漢,籍貫:遼寧遼陽人,講師,本科,研究方向:陶瓷藝術?、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