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思宏
摘要:作為美術老師,我堅信美術教育不僅僅只停留在技能教學上,更多的是要關注孩子的優勢特長和內心情感,不斷鼓勵孩子們大膽、自由地創作,表達內心的豐盈。本文通過對教學互長的分析,尋求解決美術課堂的有效性教學。從培養教師自身魅力入手,抓住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創新適宜學生發展的美術課堂教學方法,從而提升小學美術教育教學的水平,讓每一顆夢想的種子生根、發芽,使其成長為獨一無二的自己。
關鍵詞:美術教育;魅力;心態;創造性;快樂學習;學習習慣;有效學習;嘗試
一、探尋美術之“美”,打造魅力教師
古語有云,親其師才能信其道。“親師”是學生能更好地接受老師教育的前提,是素質教育的根本保障。只有良好的師德修養,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教師在有意無意間的言傳身教,一點一滴愛的滋養,孩子們才會給一個大寫的“服”,不是屈服,而是信服。既然教師在學生成長道路上個人魅力如此重要,那么如何才能探尋美術之“美”,打造教師自身獨特的魅力呢?
(一)擁有良好的心態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心態是命運的控制塔,心態決定我們人生的成敗”。對于教師而言,上課與享受上課是完全不一樣的,保持樂觀、平和、積極的心態是成為優秀教師的基礎。教師良好的心態可以激發學生奮發向上的勇氣,點燃創造的火花,培養學生對學習和生活的熱愛。因此,每一天,每一節課,我們都要以最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感恩生活,享受今天,做一名最幸福的美術老師。
(二)排除外界干擾,練就過硬的專業水平和技能
在教學中,一線美術老師往往面臨長久的心理壓力和外界的干擾。這種壓力隨著工作慢慢形成,越努力越深刻。領導不關心,學生不在乎,家長不重視,評優晉級還比人晚。個人的理想與實際生活中的情況相差太遠,理想與現實的距離,沖擊著美術老師群體的價值取向。重重壓力下的教師群體,自然有了很多不同的表現方式。是選擇“變壓力為動力,迎難而上,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和技能”,還是選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混混日子”,當然兩種選擇的結果也是截然不同的,前者總有一天機會會慢慢垂青于他,而后者只能是羨慕、嫉妒、恨。
(三)創造性的使用教材
所謂教無定法,我們的美術教學其實沒有標準教案,只有在一次次發現問題的時候去做更好的調整和補充,讓教學內容更彈性,更包容,這才是美術教育的魅力所在。當然,思考和踐行的過程也能幫助老師自身不斷成長。
如何創造性的處理教材,靈活運用多種技法呢?在一些教學內容上,我們首先選擇降低教材難度,學生難掌控的材料用其他材料代替,主要體現在繪畫題材以外的教學。
二、體驗快樂學習,實踐美術之魂
要讓孩子們喜歡畫畫,快樂畫畫,我們一定要關注孩子們的喜好與心理特征,不斷培養他們對美術的興趣,保護與尊重他們的繪畫天賦。
興趣是進行創造活動的原動力,是開啟智慧之門的鑰匙,是發明創造的導師。在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做好一切準備后,學生該如何來體驗快樂學習,實踐美術之魂呢?
(一)養成良好的美術學習習慣
亞里士多德說“優秀是一種習慣”,培養良好的美術學習習慣,要“從小抓起”,就是練“童子功”。那么良好的美術習慣有哪些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養成良好的美術習慣,首先當然是工具的準備。凡是有美術課的日子一定要記得帶好相應的材料和工具,我和孩子們有一個約定,老師如果沒有布置下周所帶工具材料,即帶繪畫工具,并且課前將工具擺放整齊。從一年級開始,我們會訓練孩子們把工具材料統一放在課桌的左上角休息睡覺,在沒有動手作業之前不要打擾他們,需要它們的時候再讓其起床。因為低年級孩子閑不住,老愛拿著工具在手里搗騰,根本不會認真聽老師講。經過不斷提醒,他們會逐漸養成認真聽講的好習慣。另外,課后要讓孩子們養成整理的習慣。包括整理自己的工具材料,我們稱為“工具回家”,還要整理自己課桌及周邊的衛生。特別是上手工課,如果學生不學會整理,那整個教室將會一片狼藉。為此,我們每一組都有一個自制的經過包裝改造的垃圾紙盒,專門用來盛廢材料,當然還可以自己準備臨時垃圾桶(彩筆筒蓋)。
此外,孩子們還要養成取別人之長補自己所短,多借鑒別人好的方式方法,及時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等習慣,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二)美術學習的有效方法
(1)看
法國雕塑家羅丹有言“世界上不缺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沒錯,我們在會想會畫之前,必須先會看,如果一個人眼睛發現不到美景,他如何會有美的感受與體悟呢?又怎么會為美而感動呢?又如何會有去表現美的沖動呢?因此,會“看”是表現美的第一扇門。
看什么?如何看?
看,就是觀察。看,自然要看美的事物:一是美景,二是美作。我們要鼓勵孩子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到處走走看看,欣賞自然中的大山大川與名勝古跡,體驗各種有趣的、新奇的事物。在行走中,他們的思維會不斷更新,眼界會不斷擴大,創造潛能也會無限量。金秋時節,孩子們可以去爬爬山,賞賞盛開的秋菊,看看層林盡染的樹木,畫畫秋景,再拾幾片落葉做一張有趣的樹葉貼畫——美就在我們身邊。
(2)想
豐富多彩的大千世界令他們目不暇接,當我們擁有了一雙美術的眼睛,他們就能發現日常生活中微妙的色彩變化,感受到大自然的美,當他們有了要愉悅地表現出一幅畫作的沖動時,動筆前“想”的思考過程也就應運而生,想什么?如何想是落筆前胸有成竹的體現。美術教師的品格不是讓孩子們機械的模仿,而是引導孩子們積極的展開想象的翅膀,并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通過有效的啟迪與引導,將孩子的內心世界打開,讓他們那種渴望表達的欲望有序無序地呈現在自己的作品里。
(3)嘗試
一位好的美術教師在課堂里會給孩子們帶來興奮與自信,能讓他們在其中嘗到畫畫的快樂。每一次上美術課,不管是高年級還是低年級,總會有同學不斷詢問我,“老師,我這樣畫對不對?”“涂這個顏色好不好?”課堂里我不會輕易地去說孩子們畫得像與不像,也不會隨意改動孩子的作品,特別是低年級孩子的作品。在我看來,他們的每一次嘗試都有各自的亮點。
美術教育的課堂實踐是沒有邊界的。教師必須不斷充實自己,用自己過硬的本領和獨特的魅力去有效的啟發引導孩子,當孩子們的內心世界被打開,那種渴望表達的欲望才得以彰顯。我們才能談及我們的美術課是有效的,我們才能為孩子們添上一抹最絢麗的色彩,協助他們繪制更多姿多彩的童年。
參考文獻
[1]陶繼新,做一個幸福的教師,華東師范大學出版,2008-5
[2]李力加 ?章獻明,小學美術教師專業能力必修,西南師范大學出版,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