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紅柳
摘要:2020年1月27日,教育部頒發《關于2020年春季延期開學的通知》,各省市也發布了春季開學延遲的計劃通知,面對假期延長占用上課時間所造成的課程減少的問題,教育部明確提出“停課不停學”[1],針對中小學生,提供豐富的教育資源,但在網絡教育開展的如火如荼時也產生的一些問題,由此人們應思考線上教育帶來的利弊,認真對待得與失。
關鍵詞:小學生;在線教育;個案研究
一、內涵
這里所說在線教育,通過閱讀文獻,引用李小強[2]對于“在線教育”的概念界定:在線教育是以在線學習平臺為支撐,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培養為重心,以課程管理為核心的新型教育模式。
二、個案研究材料
學生華某,城市私立小學六年級學生。目前華某需要在家進行在線教育,筆者對其進行兩個禮拜的觀察以及訪談發現存在以下問題:
(一)學生注意力不集中
華某的所在的學校是市內一所較好的私立小學,他們線上課程的安排是讓學生們搜索統一的在線課程資源。華某每天下午15:20開始上課,在上課之前,他不會積極主動進行預習工作,他經常會偷偷玩智能手機,注意力很難集中,課上也存在小動作。
(二)教師語言枯燥
以語文課為例:這堂課是老師介紹選讀課本,學生興趣較少,老師進行直白敘述,讓學生感覺無聊,且在線教育課堂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較少,容易讓學生在完成練習過程中不能專心聽到老師的講解;課后作業與課堂上的內容契合程度較低。
(三)家庭教育問題較多
筆者通過對華某家長進行訪談:一方面,了解到其父親秉持應試教育思維,一切以考試為主,讓華某只聽語文、數學、英語三門科目,對于華某的生活一直多以其母親的教育為主,父母雙方教育存在沖突,造成華某存在頂撞父母的現象;華某父親經常讓孩子不停的做試卷,導致華某產生厭學的心理;另一方面,其父母與華某教師溝通也較少,老師難以了解學生當前問題。
三、原因分析
(一)客觀因素
首先,我們知道,學校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識的培養人的一種活動,班級授課制仍然能夠營造學生共同學習的良好氛圍,學生在集體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也會由不自覺轉為自覺學習;但是在家中舒適的環境下,學生脫離了集體的影響自覺性會下降,這時候需要家長注重家庭教育,案例中華某的父母就是沒有做到以身作則,對孩子產生不良的影響,且當前網絡環境也很重要,一些學生可能因為網卡就失去注意力,降低學習的效率。
其次,筆者注意到華某的作業全部都是在微信發卡上傳圖片的方式進行,學生只需要完成作業照相上傳即可,那么這個作業是不是學生自己寫的呢?學生借助了多少外力?在線教育過程中,教師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較少,學生是否真正做到思考?課內的問題沒解決,又有課外的問題,那么效率怎么樣?
(二)主觀因素
關于學生;首先,進行在線教育需要學生擁有一部手機,處于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可能在課上玩手機上其他軟件,華某與我坦白,自己在上英語課程時會玩手機上的游戲軟件,且在上課時坐不住,目光經常從課堂屏幕上轉向其他物品;最后,學生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華某在看網課時趴在桌上看,坐姿嚴重不正確,造成學生學習效率底下。
關于教師方面;首先,教師責任意識淡薄,教師應起督促作用,但是華某教師每天只定時在微信群中發打卡消息;而且華某的教師未主動找華某家長進行溝通;其次,在線教育效果不如在課堂上好,在課堂上教師面對學生不懂的問題能夠反復的說明,在線教育老師只發揮主導作用,與學生交流較少;最后,教師考慮片面化,在線課堂中尋找優秀的學生回答問題,那些優秀學生關于知識點的看法與教師是不謀而合的,教師是否考慮到不同學生的看法呢?
關于父母方面;第一,父母教育觀念傳統,案例中父親注重學生學業成績,要求華某只看語數英三門課程,違背了素質教育發展理念;第二,不合理的家庭教育,在家期間家長沒有進行適當的管理,將導致學習效率下降;第三,家長在學生學習中參與感較差,筆者注意到華某母親手機上的學校微信群發的作業,其父母在群中積極性較低。
四、對策建議
(一)客觀環境的改善
首先,父母應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包括課桌、書本、網絡,學生存在于較好的網絡環境下才能做到在學習過程中不分心;其次,應該盡可能遠離能夠分散學生注意力的物品,在小學這個年齡階段,學生容易被無關事物吸引,家長要巧用學生無意注意的規律。
目前小學生很難擁有自己的手機,有些家長圖方便就將自己手機丟給學生,這樣讓學生有了玩手機的理由,因此家長還應該在孩子聽課時與學生一起聽,家長要親身參與到課堂中去,起碼知道自己的孩子在課堂上都干什么。
(二)主觀環境的改善
首先,學生應該積極與自己的家長與教師溝通,全面了解自身存在的疑問;同時教師或家長應及時給學生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能夠針對課上的內容進行思考,培養自身良好的學習習慣。
其次,父母之間溝通方式要保持一致,父母一言一行對學生影響非常大,長時間的相處如果不能同心協力只會造成矛盾升級;家長應轉變自身教育傳統教育觀念,目前教育改革中提倡素質教育,但仍然有些父母存在應試教育的思想,采用極端的方式對待孩子;并且應多與孩子溝通,在線上課時家長應該多關注孩子的變化,同時家長也應及時與老師進行溝通,不僅向老師反映孩子在家情況,還要將孩子的想法告知教師,悉心聽取教師意見,家長在小學生教育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這樣才能夠形成較好的家校合力。
最后,隨著“互聯網+”的興起,即使沒有這場疫情,教師也應該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第一,教師應轉變自身的教育觀念,不能將傳統教學模式照搬到線上教育[3];第二,目前有大量的在線教育資源,教師應將其轉化為自己的資源再進行上課,而不是讓學生自己只聽這些課;再次,教師應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授課教師及時布置課后習題,應盡可能留時間讓學生進行思考;最后,有些家長如因瑣事不能及時跟教師溝通,教師也應該主動跟學生家長進行溝通,督促學生,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辦公廳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中小學延期開學期間“停課不停學”有關工作安排的通知(教基廳函[2020]3號)[Z].2020-02-12
[2]李小強.在線學習平臺中知識可視化的應用創新[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85):53—58
[3]張學虎.中小學在線教育平臺助力教育戰“疫”引發的思考[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20(332):1—3
[4]王運武等.疫情防控期間提升在線教育質量的對策與建議[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