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法治日報》記者 王春

王春(右一)在“平安浙江”15 周年余 資料圖片杭論壇現場采寫場景
8月1日,是 《法治日報》 40歲生日。這40年,與中國改革開放同步、與民主法治建設同步,我有幸參與其中。從2010 年到法治日報社浙江記者站實習、2012 年正式入職至今,我個人也經歷了從三十而立到四十不惑的關鍵10 年。
“追真求是練洞明,探幽索微尋天平。路漫修遠越山嶺,江南春色浙之濱。”這首七言打油詩,是我入職培訓時提交的微博體作業。那時的志向,如今回溯,仍不過時。
江南春色浙之濱,甚是應景!今年3 月,習近平總書記到浙江考察,賦予了新使命——期望浙江努力成為全面展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窗口。作為一名駐站記者,身處全面依法治國時代,我一直是這個窗口的觀察者、見證者和記錄者。
10 年來,依托報社平臺,我跑遍全省近90 個市縣(區),汽車、高鐵行程以數萬公里計算,刊發稿件字數10 萬多,在政法新聞報道領域筆耕不輟,我為自己的工作感到驕傲和自豪。想到當年作為一名浙大畢業的法科生,在興趣的指引下,選擇了法治新聞記者職業,我至今感到慶幸。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記者站生存之道,也是駐站記者的使命,我一直致力于積極做好政法系統平安與法治建設領域的典型創新經驗宣傳,發掘了浙江的很多“全國首個”經驗,獲得了歷任省委政法領導的充分肯定。“沒有咖啡和高鐵相配的一周是不完整的。”最近幾年出差的日子里,我常常這樣對自己說。這句話也是我每周工作狀態的真實寫照——說走就走,隨時趕赴采訪現場;毫不猶豫,沖入火災、水災、泥石流滑坡等突發災害現場;全神貫注,記錄重大案件庭審現場;關注輿情,絕不缺席任何重大熱點新聞。
同時,我在我的師父——長江韜奮獎獲得者陳東升老師的悉心培養下,以及報社各種榜樣力量的示范引領下,參加了全國兩會、世界互聯網大會、G20 杭州峰會等重大會議的報道工作。我還參與組織舉辦學術論壇活動,參與政法單位授課,以及“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比賽等。這些“實戰”都磨礪了我的意志,增長了見識,鍛煉了膽量和提高了工作能力。我逐漸養成了勤勉、獨立、慎行的作風和習慣。
站在《法治日報》40 周歲的新起點上,我將繼續保持初心、勤勉、激情、堅韌,為講好浙江法治故事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