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會玲
(淄博華光國瓷科技文化有限公司 淄博 255000)
在陶瓷釉上彩的領域中,“新彩”這一釉上彩工藝因其工藝新奇,燒成前后顏料色彩穩定和調配獨特性,而成為當今彩繪工藝的新風尚。為了適應人們對審美的追求,彩繪日用瓷和陳設瓷不斷創新,賦予瓷器清新的格調,散發濃郁的藝術氣息。
陶瓷瓶的發展,經歷了新石器時代的實用工具到現代陶瓷藝術載體的演變,成為家居生活中的一部分,如何使陶瓷裝飾的內容符合審美,要看他是否與造型相融合,是否適合形體的特點,這是構思作品時首先要考慮的。
筆者創作的華青瓷絹筒《歲月》(見圖1),器型為筒形,一套4件,高42cm,可做盛放書畫卷軸的文房用品,既能欣賞又可實用。選擇適合的題材顯得尤為重要,怎樣在絹筒上表現,經過縝密的考慮,決定以荷花為題材,畫面從春荷到盛開,再到殘荷,最后畫蓮蓬荷梗,以荷花的生長過程來隱喻人的成長與轉變,贊美那些品德高尚的人,其中根據畫面需要加畫蜻蜓、水鳥。色彩釉色采用撞彩手法,即兩種及以上的顏色相互交融形成的奇特變化,增添了作品的意境之美。筆者在本套作品中,書寫了詩句穿插在畫面中,增加了作品的藝術內涵。該作品的技法采用新彩的技法,且融入現代工筆畫的一些繪畫技法,再根據陶瓷顏料的特性,運用了一些釉上彩繪畫的特殊技法,如用“釉上點彩”畫荷葉,用“油沖流式”技法畫湖石、水紋,出現了一些自然的脈絡肌理,突破了傳統釉上彩繪的平板、過勻和缺少自然變化的程式,表達出形式新穎,色彩自然多變和形象逼真感人的藝術效果。這套作品畫好后,入窯經爐溫800℃左右烤燒,色彩穩定,呈色光亮。作品在第十屆全國陶瓷藝術設計創新評比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圖1 《歲月》彩繪絹筒
圖2 《雨林風情》系列彩繪瓶
筆者創作的《雨林風情》(見圖2)系列彩繪瓶選用了華青瓷飛鷹瓶。這件器型具有時代感,因其造型上部像鷹的眼睛,因此叫飛鷹瓶。筆者想創作以熱帶雨林為題材、畫面受年輕人所喜愛的作品,而熱帶雨林里面的動植物繁多,像一幅水彩畫,有了這樣的構思后,筆者著手收集這樣的素材,像芭蕉葉,是熱帶雨林植物的代表,還有地涌金蓮、鶴望蘭等植物,并配以珍禽類,如番鴨、綬帶鳥及熱帶雨林的雀類,展現了熱帶雨林的豐富多彩。現代構圖強調畫面的形式感和構圖關系,因此在創作中對雨林植物進行寫生,并對物象高度概括提煉,反復構思,在構圖上留白,使畫面更有空間感,視覺上使每個瓶子以不同的色調增加了雨林的意境和魅力。
畫面內容確定以后,直接用色料調水,在瓷瓶上起稿,用現代構圖的形式,布控鳥禽、植物的動勢及結構,畫好草圖,反復修改直至定稿。在瓶上用艷黑色料勾完線后,接下來就是上色的過程,準備兩支筆,用軟硬適中的狼毫筆蘸樟腦油和色料,用另一支柔軟的尖細羊毫染出明暗層次。在上色的過程中筆者用了一些特殊的技法,如用“油沖流式”,主要是為了表現地涌金蓮莖部的斑斕紋理,呈現出的天然韻致,畫出一般渲染達不到的奇妙料痕;此外運用了“跺”的技法,來表現芭蕉葉的光點。為了表達雨林中光線、色彩、空氣的主觀構造,運用在水彩畫中的畫法,構成了新穎明亮、清新明快的視覺效果。畫好后的畫面與器型搭配協調,時代感強,在技法運用上有創新,此件套作品在第十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博覽會上榮獲金獎。
新彩的裝飾手法多樣,除了手繪還有貼花、噴花、刷花和描金加彩等,可以在今后的創作中大膽的嘗試,還可綜合運用復合式裝飾,如刻瓷和手繪的結合等。各種手法和工藝的巧妙運用,使作品更具創意和觀賞性。
彩繪過程中的任何表現形式與技法都要為作品的思想和內涵服務,這是關鍵。一件好的作品的產生,不僅需要扎實的表現技法,更需要畫師全面的藝術修養。從作品的主題選擇,到畫面的虛實手法的運用和裝飾技法等,都需要長期的實踐,只有不斷實踐,才能得心應手,才能探尋到更新、更好的技法,創造出更具時代特色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