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霜


【摘 要】 目的:觀察中醫活血化瘀方聯合西藥治療氣滯血瘀型子宮肌瘤的療效。方法:選取160例氣滯血瘀型子宮肌瘤患者,隨機將其對照組和研究組各8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西藥米司非酮治療,研究組給予中藥活血化瘀方聯合米司非酮治療,均持續治療3個月。觀察兩組治療前后子宮體、肌瘤體積以及雌激素水平變化,評估治療效果和統計不良反應情況。結果:本研究無中途退出或脫落病例。兩組治療后子宮、肌瘤體積和血FSH、E2、P表達較治療前均有顯著下降(P<0.05),且研究組上述指標下降較對照組更為顯著(P<0.05);研究組治療有效率96.25%顯著高于對照組86.25%(P<0.05);兩組治療僅出現少量輕微不適癥狀,不影響持續用藥治療,不良反應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藥活血化瘀方聯合西藥米司非酮治療氣滯血瘀型子宮肌瘤療效肯定,可作為臨床優化治療的參考方案。
【關鍵詞】 子宮肌瘤;氣滯血瘀型;活血化瘀方;米司非酮
【中圖分類號】R737.33 ? 【文獻標志碼】 A ? ?【文章編號】1007-8517(2020)10-0116-03
子宮肌瘤也稱為纖維肌瘤、子宮纖維瘤、子宮平滑肌瘤,主要是由子宮平滑肌細胞增生而成,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為常見的良性腫瘤。子宮肌瘤多見于30~50歲婦女,臨床主要表現為月經異常、不規則陰道流血、包塊、經期腹痛等癥狀,但近些年發病年齡呈逐漸年輕化趨勢,適齡生育期婦女發病率可達20%~50%[1]。目前臨床治療以手術或藥物保守治療為主,僅部分病情相對嚴重者需行肌瘤切除術、子宮切除術和子宮動脈栓塞術等治療,大部分患者選擇常規西藥如米司非酮保守治療[2]。米司非酮對緩解患者臨床癥狀體征具有一定積極效果,但單純藥物治療存在腫瘤易復發、長期服用不良反應多等不足。中醫學認為該病和血瘀有關,辨證分型以氣滯血瘀型多見[3]。本研究對收治的160例氣滯血瘀型子宮肌瘤患者開展臨床對照研究,觀察中藥活血化瘀方聯合常規西藥治療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間收治的160例子宮肌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80例。對照組年齡22~48歲,平均(35.9±6.8)歲;病程5個月至4.0年,平均(1.9±0.9)年;主要癥狀:月經異常71例,經期腹痛68例,白帶增多43例;疾病類型:漿膜下肌瘤32例,肌壁間肌瘤45例,其他3例。研究組年齡22~49歲,平均(35.6±6.7)歲;病程6個月~4.5年,平均(2.0±0.8)年;主要癥狀:月經異常73例,經期腹痛67例,白帶增多45例;疾病類型:漿膜下肌瘤34例,肌壁間肌瘤44例,其他2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①西醫診斷:結合癥狀表現、超聲檢查、診斷性刮宮或宮腔鏡檢查,符合《婦產科學》[4]子宮肌瘤診斷標準;②中醫診斷: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子宮肌瘤診斷標準,辨證分型為氣滯血瘀型,主癥包括下腹包塊,此癥包括小腹脹痛、月經量多、經期延長、下腹墜脹和乳房脹痛等,舌脈包括舌質紫黯或有瘀斑,脈沉弦澀。
1.3 納入標準 ①符合子宮肌瘤診斷及氣滯血瘀型辯證標準;②入院前3個月未接受過激素藥物等相關治療;③對本次研究用藥物無禁忌癥;④患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①患有嚴重器質性病變或惡性腫瘤者;②哺乳妊娠期婦女;③肝腎功能異常;④依從性較差者。
1.5 方法 對照組給予米非司酮(商品名:紫竹司米安;華潤紫竹藥業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10633)治療,空腹或進食2h后口服,12.5mg/次,1次/d,連續服用3個月。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自擬中藥活血化瘀方治療。組方:香附20g,桃仁15g,桂枝15g,赤芍10g,丹皮8g,茯苓8g,薏苡仁8g,紅花6g,雞血藤6g。取400mL,分早晚2次飯后溫服,1劑/d,經期停止服藥,連續服用3個月。
1.6 觀察指標 分別于治療前后B超檢查子宮及肌瘤體積變化,測量子宮和子宮肌瘤的三維徑線(a、b、c)并計算體積。分別于治療前后月經周期第5~7天采用磁分離免疫法檢測卵泡刺激素(FSH)、雌激素(E2)、孕激素(P)表達變化。結合癥狀體征觀察和B超檢查結果,比較兩組治療效果并統計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7 療效評價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中相關標準判定療效。痊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B超檢查提示肌瘤消失,子宮形態恢復正常;顯效:臨床癥狀體征基本消失,B超檢查提示肌瘤體積減少≥1/2;有效:臨床癥狀體征有所緩解,B超檢查提示肌瘤體積減少≥1/3,肌壁回聲減弱;無效:臨床癥狀體征無可見改善,B超檢查提示肌瘤體積無明顯減小改變甚至繼續增長。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總數×100%。
1.8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前后子宮及肌瘤體積比較 兩組均成功接收治療和隨訪,無中途退出或脫落病例。兩組治療后子宮和肌瘤體積分別較治療前顯著下降(P<0.05),且研究組治療后子宮和肌瘤體積較對照組下降更為顯著,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治療前后血FSH、E2、P表達比較 兩組治療后血FSH、E2、P表達較治療前均有明顯下降(P<0.05),研究組治療后上述指標均較對照組下降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25%,明顯高于對照組86.2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兩組僅出現少量惡心嘔吐、皮膚瘙癢、熱潮、頭暈頭痛等輕微癥狀,經簡單處理好轉或未處理自行好轉,不影響連續治療。兩組不良反應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子宮肌瘤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可能涉及正常肌層的細胞突變、性激素和局部生長因子間的復雜相互作用等[6]。大量臨床觀察和實驗結果表明,子宮肌瘤作為一種激素依賴性腫瘤,雌激素增多是導致肌瘤生長繁殖的主要原因,因此臨床多采用抗孕激素如米司非酮治療。米司非酮作為P的拮抗劑,親和力強,能與糖皮質激素和孕酮受體相結合,拮抗孕酮對子宮肌瘤的刺激,對降低體內雌性激素表達具有較好效果[7-8]。本研究中對照組治療后血FSH、E2、P表達較治療前均有顯著降低,說明米司非酮具有明顯療效。但臨床實踐也表明,單純米司非酮治療子宮肌瘤存在一定局限性,部分患者治療后癥狀體征未見改善,且長期服用不良反應增多。
中醫并無“子宮肌瘤”的直接記載,根據此癥相關描述屬于“癥積”、“崩漏”和“癥瘕”范疇,病位在胞宮,病機是外感六淫,情志失調,氣血失和,致臟腑沖任失調,久之經絡不暢、氣滯血瘀和正氣不足,當以活血化瘀、溫經通絡之法辨證施治[9-10]。自擬活血化瘀湯中香附可疏肝解郁、理氣寬中、調經止痛,桃仁可活血化瘀、破血行滯而潤燥,桂枝溫經通脈、通陽化氣,赤芍可止痛化瘀、活血補氣,丹皮、薏苡仁、紅花和雞血藤可活血散瘀,諸藥配伍共奏活血化瘀、溫經通絡、調經止痛之功效。現代藥理學證實,桂枝有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赤芍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清雌激素[11]。FSH、E2、P水平和子宮肌瘤生長緊密相關,臨床研究發現子宮肌瘤患者FSH、E2、P水平明顯高于正常同齡女性,高雌孕激素水平能刺激肌瘤的細胞分裂,促使瘤體體積變大。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治療后子宮、肌瘤體積和血FSH、E2、P表達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且研究組上述指標較對照組下降更為明顯,治療有效率達96.25%,臨床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和有關報道[12]基本一致,說明中藥活血化瘀方能有效抑制患者雌激素,改善子宮病理形態學特征,與米司非酮聯合用藥可提高療效。此外兩組治療僅出現少量惡心嘔吐、皮膚瘙癢等輕微不良反應,說明聯合加用藥并不增加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中藥活血化瘀方聯合常規米司非酮治療子宮肌瘤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參考文獻
[1]張英, 華克勤. 子宮肌瘤的處理與妊娠相關性[J]. 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 2016, 32(2):135-139.
[2]常悅, 錢景鋒, 高麗軍. 有生育要求的子宮肌瘤患者的治療進展[J]. 實用婦產科雜志, 2018,13(3):67-69.
[3]邢峰麗, 封若雨, 孫芳,等. 淺議子宮肌瘤的中醫辨證分型[J]. 環球中醫藥, 2017, 10(7):740-742.
[4]樂杰.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691.
[5]鄭筱萸.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02:273.
[6]Gallo M L, Rudd M L, Urick M E, et al. Somatic mutation profiles of clear cell endometrial tumors revealed by whole exome and targeted gene sequencing[J]. Cancer, 2017, 123(17):3261.
[7]王晶. 宮瘤寧膠囊對子宮肌瘤的療效及血清HE4、CA125、孕激素水平的影響[J]. 基因組學與應用生物學, 2018,37(5):2332-2338.
[8]魏蔚霞,刁瑞英,曾荔蘋,等.化學趨化因子21高表達參與子宮內膜異位癥發生的機制研究[J]. 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 2018,19(4):336-340.
[9]武靜, 扈玉婷. 活血化瘀法治療子宮肌瘤69例臨床觀察[J]. 陜西中醫, 2017, 38(1):66-67.
[10]張亞運, 周紅光. 子宮肌瘤的中醫認識和治療進展[J]. 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3,21(7):127-130.
[11]魏新智, 閔冬雨, 王清華,等. 赤芍組分SY-002抗雌孕激素誘導大鼠子宮肌瘤作用的研究[J]. 中華中醫藥學刊, 2017,17(2):405-407.
[12]李伊莎, 劉丹. 活血化瘀方聯合米非司酮對子宮肌瘤患者臨床療效及性激素水平的影響[J]. 河北中醫藥學報, 2018,13(2):17-18.
(收稿日期:2020-02-24 編輯:程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