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濤 田紅光

【摘 要】 目的:觀察中西醫結合治療老年性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療效。方法:選擇老年性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82例,隨機將其分為兩組,各41例。對照組服用塞來昔布膠囊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服用補腎活血湯治療。觀察兩組治療療效、炎癥因子水平及WOMAC評分。結果:兩組治療后的IL-1β、IL-6及TNF-α水平均較治療前低,且觀察組治療后的各項水平均較對照組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的WOMAC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的WOMAC評分較對照組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95.12%)明顯較對照組(80.49%)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西醫結合治療老年性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效果較佳,能夠改善患者WOMAC評分,降低炎癥反應。
【關鍵詞】 老年性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補腎活血湯;中西醫結合
【中圖分類號】R684.3 ? 【文獻標志碼】 A ? ?【文章編號】1007-8517(2020)10-0110-03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一種退行性病變,是由于勞損、創傷、肥胖、關節先天性異常等因素引起的關節軟骨退化[1]。此外,關節液中的炎癥因子水平升高也是其重要的發病因素。該病的臨床多表現為膝關節腫脹、活動受限、疼痛等,若不接受及時治療會引起患者活動受限,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2]。中醫將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歸為“痹癥”、“骨痹”范疇,認為主要與寒冷、潮濕、素風因素有關,治療多以補益活血、清熱、驅寒、祛風等為主[3]。筆者選擇老年性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82例,觀察補腎活血湯治療老年性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性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82例,隨機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患者41例,男性18例,女23例;年齡60~70歲,平均年齡(66.42±2.37)歲;病程6個月至6年;平均(2.17±1.24)年。觀察組患者41例,男性17例,女24例;年齡60~72歲,平均年齡(66.13±2.09)歲;病程6個月至6年;平均(2.24±1.13)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西醫診斷參照《膝關節骨關節炎循證醫學指南(第2版)》[4]中相關診斷標準,即①近一月內膝關節反復疼痛;②X線片顯示關節間隙變窄、軟骨下骨硬化或囊性變、關節緣骨贅形成;③關節液清亮粘稠,WBC<2000/mL;④年齡≥40歲的中老年患者;⑤晨僵≤30min;⑥活動時伴有骨擦音。上述條件中符合①+②或①+③+⑤+⑥或①+④+⑤+⑥則能夠診斷。 中醫診斷標準符合《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5]中肝腎兩虛證型,主癥為痹癥日久不愈,關節屈伸不利,次癥為舌質偏暗,脈滑或弦。
1.3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為單膝發病;②所有患者均無嚴重外傷史;③所有患者及家屬均知情此次探究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患有遺傳性疾病或軟骨機制改變的患者;②精神功能障礙患者;③近期服用過其他藥物治療的患者。
1.4 方法 對照組服用塞來昔布膠囊(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20063)治療,0.2g/次,1次/d,治療14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補腎活血湯治療,組方:熟地黃25g,紅花10g,沒藥8g,杜仲、補骨脂、枸杞子各15g、菟絲子、山茱萸、當歸各12g。若刺痛明顯加紅花10g;乏力加黨參15g。上藥加水500mL浸泡約20min,文火煎取200mL,1劑/d,早晚各服用1次,共服用14d。
1.5 評價指標 ①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法(ELISA)測定所有患者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及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②采用WOMAC[4]膝關節功能評分量表評估患者膝關節功能,量表共24題,0~4分/題,其分值越高則表示膝關節功能越嚴重。③參考《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5]觀察兩組的治療療效,治愈表示膝關節疼痛、腫脹感消失,日常生活正常;顯效表示膝關節疼痛及腫脹有明顯好轉;有效表示膝關節疼痛及腫脹感有較大改善;無效表示膝關節疼痛及腫脹感無任何變化甚至加重。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處理數據,以(x±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炎癥水平對比 兩組治療前的IL-1β、IL-6及TNF-α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IL-1β、IL-6及TNF-α水平較治療前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的各項水平較對照組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WOMAC評分 兩組治療前WOMAC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WOMAC評分均較治療前低,且觀察組WOMAC評分較對照組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臨床療效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95.12%,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4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作為常見的膝關節退行性病變,被認為與肌肉萎縮、炎癥因子水平失衡、微循環障礙等因素有關[6]。該病若長時間得不到治療,會引起關節腔組織粘連,導致藥物滲透吸收率低,影響后續治療。塞來昔布作為非甾體抗炎藥物,能夠有效降低患者關節腔的炎癥反應,但單獨使用僅能達到抗炎的效果,而無法有效解除關節腔粘連,治療效果有局限性[7-8]。
中醫認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以腎虧虛為主,而跌打損傷、關節勞損、風寒濕邪等因素則會導致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發生。中醫多以補腎健脾為主,補腎活血湯有補益肝腎、活血化瘀之效[9]。方中杜仲、菟絲子補益肝腎、強筋壯骨;當歸、紅花養血活血,山茱萸補肝益腎,熟地滋陰養血、補益精髓,補骨脂補腎壯陽、補脾健胃。全方聯用可補腎健脾、活血通絡[10]。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明顯較對照組高,且治療后的WOMAC評分低于對照組,提示補腎活血湯應用于老年性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效果顯著,能夠改善患者的膝關節功能。IL-1β能夠促使軟骨功能衰退,其可以在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病情中促進軟骨細胞生產金屬蛋白酶,從而破壞軟骨組織。IL-6可以促進滑膜及軟骨細胞大量生產膠原酶及前列腺素,從而破壞關節軟骨;TNF-α能夠抑制蛋白多糖與膠原的合成與釋放,抑制軟骨細胞的生成[11]。觀察組治療后IL-1β、IL-6及TNF-α水平較對照組低,提示補腎活血湯能夠降低老年性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的炎癥因子水平。
綜上所述,中西醫結合治療應用于老年性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效果較佳,能夠改善患者WOMAC評分,降低炎癥反應。參考文獻
[1]張新玉.骨關節炎發病機理的研究進展[J].河北醫學,2016,22(4):666-668.
[2]陳峰,石曉兵.膝骨性關節炎臨床分期的現狀和研究進展[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18,35(3):412-415.
[3]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骨傷科專業委員會.膝骨關節炎中西醫結合診療指南[J].中華醫學雜志,2018,98(45):3653-3658.
[4]GregA Brown.AAOS clinical treatment of Osteoartgrititis of the wist:evidence-basedguideline,2ndedition[J].Jam Acad Orthop Surg,2013,21(9):577-579.
[5]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48.
[6]朱兵,裴保安,高萬里,等.開放楔形脛骨高位截骨術后膝關節軟骨修復的影響因素研究進展[J].山東醫藥,2019,59(3):102-105.
[7]何玉祥.復方倍他米松聯合塞來昔布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臨床研究[J].現代藥物與臨床,2019,34(6):1839-1842.
[8]梅博.附桂骨痛膠囊聯合塞來昔布對老年膝骨關節炎患者膝關節功能及疼痛的影響[J].山西醫藥雜志,2020,32(9):1718-1721.
[9]張波,張開偉,馬文娟,等.補腎活血湯干預骨質疏松癥并骨關節炎模型兔軟骨細胞NF-KBp65蛋白的表達[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9,23(27):4375-4380.
[10]王振華,胡月.益腎通痹方聯合膝關節鏡清理術對早中期膝關節骨性關節炎IL-1β,MMPs-9水平、血液流變學指標及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18,26(8):34-38.
[11]范連彬,李飛.針刺結合玻璃酸鈉關節腔內注射治療血瘀型膝骨性關節炎[J].吉林中醫藥,2017,37(12):1264-1266.
(收稿日期:2020-02-11 編輯:程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