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加劇”還是“緩解”:政府轉移支付與農戶家庭未來減貧

2020-08-06 14:21:08肖攀,蘇靜,劉春暉
財經理論與實踐 2020年4期

肖攀,蘇靜,劉春暉

摘 要:基于2018年CFPS數據和Logit模型分析政府轉移支付對農戶家庭貧困脆弱性的影響及異質性。研究表明:政府轉移支付總體上對農戶家庭貧困脆弱性并未產生積極的改善效果,反而進一步促進了農戶家庭貧困脆弱性增加。從區域異質性看,政府轉移支付對貧困脆弱性的正向促進作用主要體現在中、西部地區,并且以中部地區尤為明顯。從家庭特征看,政府轉移支付主要促使收入貧困農戶、非融資約束農戶、非土地流轉農戶、非組織參與農戶家庭貧困脆弱性增加,并且對絕對貧困農戶的促進效應要大于相對貧困農戶。對非收入貧困戶、土地流轉戶和組織參與戶家庭貧困脆弱性的影響不顯著。從戶主特征看,政府轉移支付主要對戶主健康家庭、自雇戶主家庭的貧困脆弱性產生正向促進效應,對穩定受雇戶主家庭貧困脆弱性的影響不顯著。

關鍵詞: 政府轉移支付;貧困脆弱性;農戶貧困;異質性

中圖分類號:F812.8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1003-7217(2020)04-0086-08

基金項目: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7CJL123)、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6YJCZH084)、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重點項目(18A367)、湖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8YBX011)、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18JJ3374)

一、引 言

近年來,我國政府轉移支付特別是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救助類項目支付的覆蓋面和保障程度都在不斷提高,為我國反貧困事業的穩步推進作出了巨大貢獻。以其重要組成部分的農村低保制度為例,2018年全國農村低保平均保障標準為4833.4 元/人·年,比上年增長12.4%。全年累計支付低保資金1056.9 億元,受益全國農村1901.7萬低保戶、3519.1萬低保個人①。作為脫貧攻堅階段發揮兜底作用的重要政策工具,農村地區政府轉移支付兜底脫貧的長效性如何?是否在對當前貧困群體發揮“扶貧”功能的同時,也能對將來可能陷貧抑或返貧的準貧困群體發揮“防貧”的作用,有效降低此類群體未來陷入貧困或者持續貧困的風險與可能性?這些問題還鮮有文獻進行系統探討。貧困脆弱性作為對貧困的一個動態性和前瞻性的事前測度,為我們研究未生貧困及政府轉移支付政策脫貧長效性問題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現有關于政府轉移支付與貧困關系研究主要集中在已生貧困方面。部分學者研究發現,政府轉移支付對于降低已生貧困和緩解不平等有顯著作用。Jha等(2009)研究發現,印度政府基于工作和食品的直接轉移支付政策顯著降低了個體貧困、營養不良與風險沖擊[1]。Gomo(2015)研究發現公共轉移支付有利于顯著降低當前貧困和改善不平等[2]。王曦璟、高艷云(2017)研究發現獲得轉移支付對家庭多維貧困的降低作用比收入貧困更加明顯[3]。田勇等(2019)研究發現面向農戶的公共轉移支付能夠顯著降低農村居民貧困發生的概率[4]。

隨著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研究對政府轉移支付減貧的作用提出了質疑。一方面,貧困瞄準是政府轉移支付減貧取得成功的前提條件。而研究發現大多數發展中國家政府轉移支付減貧瞄準機制并不完善[5,6],導致部分轉移支付不能精準惠及于貧困人口[7,8]。解堊(2017)研究發現公共轉移支付減貧的作用非常有限,主要原因與公共轉移支付的錯配有關[9]。另一方面,部分研究發現無條件的普惠性的轉移支付有可能使得受益者在心理和生理上產生依賴,對受益者勞動供給產生負向激勵[10]。儲德銀、趙飛(2013)基于中國的樣本研究發現,政府轉移支付對農村貧困存在非線性門檻效應。只有增加政府轉移支付比例并超過門限值時,才有利于緩解農村貧困[11]。

由于上述研究在貧困測度上普遍采用的是已生貧困指標,體現的是對當前已經處于貧困狀態的群體的“扶貧”效果,忽略了政府轉移支出預防貧困的作用。近年來,國內有學者基于貧困脆弱性視角關注了政府轉移支付對農戶未來貧困的影響。樊麗明、解堊(2014)發現,公共轉移支付對慢性貧困和暫時性貧困家庭的脆弱性沒有任何影響[12]。徐超、李林木(2017)研究發現,城鄉低保未能對貧困脆弱性產生明顯的改善效果,反而進一步增加了家庭貧困脆弱性[13]。張召華等(2019)研究發現,無論脆弱程度如何,社會保障與城市地區和農村地區人口貧困脆弱性均有顯著的負相關關系[14]。

由此可見,關于政府轉移支付對貧困脆弱性的影響目前還并沒有相對一致的結論[15]。本文基于最新的2018年中國家庭追蹤調查數據,采用Logit模型與PSM模型分析政府轉移支付對農戶家庭貧困脆弱性的影響及異質性,以期對上述問題作出回應。

二、貧困脆弱性測度

Chaudhrui等(2002)[16]提出了預期貧困脆弱性(VEP)測度方法。這種改進的截面數據方法有效緩解了微觀面板數據不足的缺陷。其基本方程為:

VPi=PrCi≤poor(1)

其中,VPi代表農戶i的貧困脆弱性,Ci表示農戶家庭未來人均消費,poor表示貧困線。即如果農戶家庭未來人均消費低于設定的貧困線,則定義該農戶為貧困脆弱家庭。

依據假設,Ci可以表示為一組影響家庭消費的可觀測變量 (Xi)及誤差項(ei)的函數。為了盡可能降低偏差,計算中我們取農戶家庭未來人均消費的對數,即ln Ci:

ln Ci=Xiβ+ei ?(2)

可觀測變量Xi主要納入了家庭特征變量(包括收入、資產、人口、教育、就業等)和戶主特征變量(包括性別、年齡、婚姻、健康、職業等)。式(2)中,農戶家庭對數消費的波動項ei可以進一步表示為:

e2i=Xiθ+ε ? (3)

利用三階段最小二乘(FGLS)方法對式(2)(3)進行估計,得到估計值和殘差項i,并代回式(2)(3),得到家庭未來對數消費的期望值和方差σ2i=Xiθ:

=LnCiXi=Xi(4)

LnCiXi=σ2i=Xi (5)

設定貧困線并取對數(ln poor),選定脆弱線,貧困脆弱性就可以通過下式得到:

Pi=rLnCi≤Lnpoor=

φLnpoor-XiXi(6)

以世界銀行最新的人均日消費1.9美元和3.1美元兩個標準為依據設定貧困線。根據Ward(2016)[17]的研究,將脆弱線設定為29%,即將未來發生貧困的概率超過 29%的農戶定義為貧困脆弱家庭;反之為非貧困脆弱家庭。為了區分脆弱程度,進一步采用49%、79%脆弱線,即農戶未來發生貧困的概率在[0, 29% )、[29%,49%)、[49%,79%)、[79%,1]區間時,依次定義為不脆弱、低度脆弱、中度脆弱與高度脆弱家庭。

三、數據、模型與指標

(一)模型設定

為了全面考察政府轉移制度對農戶家庭貧困脆弱性的影響,構建如下Logit模型:

log (p1-p)=α0+α1subsidei+α2Xi+eip=prob(vpoi=1)(7)

其中,vpoi表示農戶家庭i的貧困脆弱狀態,為0、1變量。vpoi=1表示貧困脆弱家庭,vpoi=0表示非貧困脆弱家庭。subsidei 是政府轉移支付變量,Xi表示系列控制變量。

(二)變量與數據

因變量為“是否貧困脆弱家庭”,若農戶家庭未來陷入貧困的概率超過29%,設置為1;小于29%,設置為0。考慮到我國現行農村貧困線標準,主要采用1.9美元貧困線標準得到的貧困脆弱性進行分析。核心解釋變量為政府轉移支付(subside),采用0、1變量來表示,將獲得政府補助的農戶設置為1,沒有獲得政府補助的農戶設置為0。控制變量方面,參照大多數學者的研究,從家庭綜合特征與戶主個人特征兩個方面選取系列控制變量,主要包括家庭收入(lnfincom)、家庭資產(lnasset)、家庭社會資本(lnsocial)、養老保險(eninsu)、家庭規模(fasize)、是否有人外出務工(outwork)、是否擁有土地(land)、成員健康(unhealth)、贍養比(oldzb)、男性成員占比(malezb)、成人人均教育年限(edumean)、戶主年齡(hdage)、戶主性別(hdgender)、戶主婚姻(hdmarry)、戶主是否務農(hdfarm)等。所有指標的數據均來源于2018年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FPS)微觀數據庫。

四、實證分析

(一)基準回歸

表1給出了政府轉移支付對農戶家庭貧困脆弱性影響的基準回歸結果。其中,第(1)、(2)列匯報了全樣本回歸結果。結果顯示:subside 的估計系數均為正值,并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表明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政府轉移支付總體上并沒有能夠對農戶家庭未來福利產生積極的改善作用,反而顯著增加了農戶家庭未來陷入貧困的風險與可能性。這一結論與徐超、李林木(2017),樊麗明、解堊(2014)的研究結論具有相似性。可能的原因是近年來農村地區家戶政府轉移支付對象的覆蓋面有所擴大,部分轉移支付并不直接面向貧困群體。部分轉移支付雖然直接面向農村貧困群體,但未能精準識別出真正的貧困群體。兩方面原因使得政府轉移支付大部分流向非貧困群體。從樣本統計可知, 在1.9美元絕對貧困線標準下,多數政府轉移支付對象分布在非貧困家庭,超過了獲得政府補貼家戶總數的2/3。而獲得政府轉移支付補貼的絕對貧困家庭僅有757戶,占絕對貧困家庭總數的64.48%。

表1第(3)~(6)列分別匯報了東、中、西、東北地區分區域樣本回歸結果。結果顯示:subside的估計系數中、西部地區為正值,并且均在5%的水平上顯著,東部和東北地區不顯著。表明分區域來看,中、西部農村地區政府轉移支付顯著增加了農戶家庭貧困脆弱性,而東部和東北部地區政府轉移支付對于農戶家庭未來陷入貧困的風險防范并沒有產生顯著影響與積極作用。因此,表明政府轉移支付促進農戶家庭貧困脆弱性增加的總體趨勢主要是由中部和西部地區引致的。進一步比較發現,中部地區subside估計系數的絕對值要大于西部地區,表明中部地區政府轉移支付對農戶家庭貧困脆弱性的反向促進效應要大于西部地區。

從控制變量來看,家庭資產、家庭收入、家庭社會資本、成人受教育水平、家庭男性成員占比、戶主務農對農戶貧困脆弱性的影響總體上負向顯著,家庭規模、分得集體土地、家庭贍養比、戶主年齡對農戶貧困脆弱性的影響總體上正向顯著,表明家庭收入提高、家庭資產增加、社會資本積累增加、成人受教育水平提高、男性成員占比提高都將有利于顯著降低家庭貧困脆弱性。家庭人口增加、家庭分得土地、家庭贍養比增加和戶主年齡增長都有可能顯著提高農戶家庭貧困脆弱性。相對于戶主不務農的家庭,務農戶主家庭貧困脆弱性降低的概率可能更大。

(二)政府轉移支付對不同類型農戶家庭貧困脆弱性影響的異質性

按照一定的條件,將家庭進行歸類并分組回歸,以檢驗政府轉移支付對不同類型農戶家庭貧困脆弱性影響的異質性。

1.按農戶家庭收入貧困程度進行分組。一方面,將在1.9美元標準下的收入貧困家庭視為絕對貧困家庭,分為一組;將在1.9美元標準下非收入貧困但在3.1美元標準下收入貧困的家庭視為相對貧困家庭,分為一組;將在3.1美元標準下非收入貧困的家庭分為一組,視為非貧困家庭。據此考察政府轉移支付對絕對貧困、相對貧困與非貧困三類家庭貧困脆弱性影響的差異性。另一方面,結合農戶家庭問卷中的問題設置“家庭是否確實存在入不敷出”,將回答“是”的家庭分為一組,將回答“否”的家庭分為一組。據此考察政府轉移支付對入不敷出與否兩類家庭貧困脆弱性影響的差異性。

表2第(1)~(3)列依次給出了政府轉移支付對絕對貧困、相對貧困和非貧困農戶家庭貧困脆弱性影響的回歸結果。第(1)(2)列依次給出了政府轉移支付對“入不敷出”家庭和非入不敷出家庭貧困脆弱性影響的回歸結果。結果顯示: 第(1)(2)(4)(5)列subside 的估計系數均為正值,并且都通過了5%或者10%的顯著性水平檢驗。表明政府轉移支付對絕對貧困、相對貧困家庭以及入不敷出的這類家庭貧困脆弱性的降低沒有起到積極效應,反而有可能進一步增加此類家庭貧困脆弱性。對非貧困家庭貧困脆弱性的影響不顯著。進一步比較發現,第(1)列subside估計系數的絕對值要大于第(2)列,表明政府轉移支付對絕對貧困家庭貧困脆弱性的反向促進效應要大于相對貧困家庭。第(3)列subside 的估計系數為正值,但不顯著。表明政府轉移支付對非貧困家庭貧困脆弱性沒有產生顯著影響。就非貧困家庭而言,即使獲得政府轉移支付補貼,其占家庭總收入的比重也非常有限,邊際效應也就有限,因而政府轉移支付難以對他們的福利水平改善和貧困脆弱性降低產生顯著影響。

2.按農戶家庭融資約束、土地流轉與組織參與情況進行分組。然后,按照農戶家庭是否存在融資約束、是否參與土地流轉、是否組織成員重新劃分樣本后進行分組回歸。按是否存在融資約束進行分組,將具有借/貸款被拒經歷的農戶分為一組,視為存在融資約束家庭,將沒有借/貸款被拒經歷的農戶分為一組,視為不存在融資約束家庭。據此考察政府轉移支付對不同融資約束農戶家庭貧困脆弱性影響的異質性。按是否參與土地流轉進行分組,將租入土地的農戶分為一組,流出土地的農戶分為一組,既不租入也不流出土地的農戶分為一組。據此考察政府轉移支付對不同土地流轉狀態農戶家庭貧困脆弱性影響的異質性。按是否參與組織對農戶家庭進行分組,將家庭成員有黨員或工會會員或個體勞動者協會會員的農戶分為一組,視為組織參與家庭;家庭沒有上述成員的分為一組,視為非組織參與家庭,據此考察政府轉移支付對不同組織參與農戶家庭貧困脆弱性影響的異質性。回歸結果如表3所示。

表3第(1)(2)列分別給出了政府轉移支付對融資約束農戶與非融資約束農戶家庭貧困脆弱性影響的回歸結果。結果顯示, subside的估計系數分別為負向不顯著、正向顯著。表明政府轉移支付總體上有利于消減融資約束農戶家庭的貧困脆弱性,但消減效應不顯著。但獲得政府轉移支付反而顯著增加了非融資約束農戶家庭的貧困脆弱性。第(3)~(5)列依次給出了政府轉移支付對流出土地農戶、租入土地農戶以及非土地流轉農戶家庭貧困脆弱性影響的回歸結果。從中可知,非土地流轉戶subside 的估計系數為正向顯著,土地流出戶與土地租入戶正向不顯著。表明政府轉移支付顯著增加了非土地流轉農戶家庭的貧困脆弱性。對參與土地流轉農戶家庭的貧困脆弱性沒有顯著影響。第(6)(7)列分別給出了政府轉移支付對組織參與農戶和非組織參與農戶家庭貧困脆弱性影響的回歸結果。其中,subside 的估計系數均為正,但前者不顯著,后者顯著。表明政府轉移支付對組織參與農戶家庭貧困脆弱性的影響不顯著,但是顯著增加了非組織參與農戶家庭未來陷入貧困的風險與可能性。表明針對融資約束農戶、參與土地流轉農戶、正規組織參與農戶的政府轉移支付效果可能要好于非融資約束農戶、非土地流轉農戶、非組織參與農戶。

3.按家庭戶主健康與否與就業選擇不同進行分組。戶主作為一個家庭的決策者與主心骨,其健康狀況和就業行為選擇都可能會對政府轉移支付與家庭貧困脆弱性的關系產生影響。為此,我們分別按照戶主健康狀況和戶主工作性質對農戶家庭進行分組。按戶主健康與否進行分組,將戶主自評健康的家庭分為一組,自評不健康的家庭分為一組。據此考察政府轉移支付對戶主健康與否家庭貧困脆弱性影響的差異。按戶主就業選擇進行分組,將戶主工作性質為農業打工和非農散工的家庭分為一組,表征非穩定受聘戶主;將戶主為非農受雇的家庭分為一組,表征穩定性受聘戶主;將戶主主要工作性質為自家農業生產經營和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戶/其它自雇的分為一組,表征自雇戶主。據此考察政府轉移支付對不同戶主就業選擇行為的農戶家庭貧困脆弱性影響的差異性。回歸結果如表4所示。

表4第(1)(2)列分別給出了政府轉移支付對戶主健康與戶主不健康的家庭貧困脆弱性影響的回歸結果。結果顯示:政府轉移支付對健康戶主家庭貧困脆弱性的影響不顯著,對不健康戶主家庭貧困脆弱性的影響正向顯著。表明政府轉移支付顯著增加了戶主不健康農戶家庭的貧困脆弱性。第(3)~(5)列依次給出了政府轉移支付對非穩定受雇、穩定性受雇與自雇三類戶主家庭貧困脆弱性影響的回歸結果。其中,政府轉移支付對三類家庭貧困脆弱性的影響依次為負向不顯著、正向不顯著、正向顯著。表明政府轉移支付顯著增加了自雇戶主家庭的貧困脆弱性。同時,政府轉移支付整體上有利于消減非穩定受雇戶主家庭的貧困脆弱性,但消減效應不顯著。整體上將進一步導致穩定受雇戶主家庭的貧困脆弱性增加,但增加效應也不顯著。

(三)PSM穩健性檢驗

為了檢驗穩健性,進一步引入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將獲得政府轉移支付的農戶家庭設為處理組,將沒有獲得政府轉移支付的農戶家庭設為對照組,將處理組和對照組樣本通過一定的方式匹配后,考察在其他情況完全相同時,通過處理組與對照組家庭樣本在貧困脆弱性表現上的差異來檢驗政府轉移支付與農戶家庭貧困脆弱性之間的因果關系。同時,進一步以收入貧困程度不同、融資約束與否、土地流轉與否、組織參與與否、戶主是否健康、戶主不同工作性質作為子樣本劃分依據進行分組檢驗。采用核匹配和近鄰匹配兩種方式來估計政府轉移支付對上述不同類型農戶家庭貧困脆弱性影響的平均處理效應(ATT),PSM匹配結果如表5所示。

表5結果顯示,全樣本情況下,兩種匹配方式下政府轉移支付對農戶家庭貧困脆弱性影響的平均處理效應均為負向顯著。獲得政府轉移支付總體上將使得農戶家庭貧困脆弱性增加3.59%~4.52%。分區域來看,中部、西部地區平均處理效應正向顯著,獲得政府轉移支付將使得中部、西部地區農戶家庭貧困脆弱性分別增加7.00%~8.46%、5.20%~8.00%。中部地區ATT值的絕對值要大于西部地區。而東部、東北部地區平均處理效應不顯著。驗證了表1基準回歸結果的穩健性。

按貧困程度分組情況來看:兩種匹配方式下,絕對貧困與相對貧困組的平均處理效應均正向顯著,并且絕對貧困組ATT值的絕對值均要大于相對貧困組,非貧困組平均處理效應不顯著。部分驗證了表2回歸結論的穩健性。同時,基于是否入不敷出家庭分組結果顯示,確實存在入不敷出境況的農戶,兩種匹配方式下其ATT值均正向顯著。政府轉移支付將使得入不敷出農戶家庭貧困脆弱性增加1.30%~3.04%。對于不存在入不敷出境況的農戶,核匹配下的ATT值正向顯著,近鄰匹配下的ATT值不顯著。表明政府轉移支付對此類家庭貧困脆弱性的影響效應還有待進一步驗證。

按融資約束、土地流轉、組織參與分組情況來看,兩種匹配方式下,融資約束家庭組的平均處理效應均為負,但不顯著。非融資約束家庭組的平均處理效應均正向顯著。土地流出與土地租入組的平均處理效應均不顯著,非土地流轉農戶的平均處理效應均正向顯著。組織參與組的平均處理效應不顯著,非組織參與家庭組的平均處理效應正向顯著。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政府轉移支付將使得非融資約束農戶、非土地流轉農戶、非組織參與農戶家庭的貧困脆弱性分別增加5.41%~6.01%、5.51%~5.84%、3.90%~4.34%。表明上文表3的研究結論是穩健的。

按戶主健康狀況與就業行為選擇分組情況來看,兩種匹配方式下,戶主健康的家庭與戶主不健康的家庭的ATT值均正向顯著。戶主不健康農戶組匹配結果與表4中Logit回歸結果不一致。表明政府轉移支付對戶主不健康組農戶家庭貧困脆弱性的影響還有待進一步驗證。從按戶主就業性質分組情況看,非穩定受雇戶主家庭組、穩定受雇家庭組、自雇戶主家庭組的平均處理效應分別為負向不顯著、正向不顯著、正向顯著。其他不變的情況下,政府轉移支付將使得自雇戶主家庭的貧困脆弱性增加4.82%~5.92%。同時,政府轉移支付總體上有利于降低非穩定受雇戶主家庭的貧困脆弱性,但效應不顯著,與表4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除了入不敷出家庭組、戶主不健康家庭組之外,表1~表4中的其他所有結論都通過了穩健性檢驗。

五、結論與啟示

基于2018年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FPS)數據,采用Logit模型實證分析政府轉移支付對農戶家庭貧困脆弱性的影響及其異質性。在此基礎上,采用PSM匹配方法檢驗結論的穩健性。結果顯示:我國農村地區的政府轉移支付并未能對降低農戶家庭貧困脆弱性產生積極效應,反而將進一步增加農戶家庭陷入貧困的風險。分區域來看,政府轉移支付對貧困脆弱性的反向促進作用主要體現在中部和西部地區,并且以中部地區尤為嚴重。東部和東北部地區反向促進作用不顯著。依據家庭特征分組的估計結果來看,政府轉移支付主要對貧困家庭(包括絕對貧困與相對貧困家庭)的貧困脆弱性產生了反向促進作用。并且對絕對貧困家庭的反向促進效應要大于相對貧困家庭。對非貧困家庭貧困脆弱性的影響不顯著。政府轉移支付促進了非融資約束農戶、非土地流轉農戶、非組織參與農戶家庭貧困脆弱性增加。對參與土地流轉農戶、參與各類積極組織的農戶家庭貧困脆弱性的影響不顯著。從戶主特征分組情況來看,政府轉移支付主要對戶主健康家庭、自雇戶主家庭的貧困脆弱性產生反向促進效應,對穩定受雇戶主家庭貧困脆弱性的影響不顯著。

上述結論具有重要的政策啟示:其一,農村地區實物、現金形式的政府轉移支付手段,可能對于短期內迅速提高受益者收入,促進收入貧困家庭脫貧具有顯著效果,但這種 “輸血式”的幫扶缺乏長效機制,一旦中斷可能會使得受益者未來陷貧、返貧的概率更高。因此,有必要進一步反思我國農村地區現行政府轉移支付制度的補助形式。對于以扶貧為目的低保、五保戶補助、特困戶補助等,一方面可以嘗試打破實物、現金無條件補助的單一補助形式,拓展為技能培訓、就業崗位推薦、勞動薪酬補貼、繼續教育等多種有條件補助形式,培育受保戶自我“造血”功能,降低受保戶特別是有勞動能力的受保戶對現金、實物補貼的長期依賴,幫助受保家庭可持續脫離貧困,降低貧困脆弱性。另一方面,建議引入補助對象規范審查與動態識別機制,利用大數據技術建立完善的低保信息系統,除了將目標家庭的健康、教育、生活、工作、未來風險等多維因素納入識別依據外,還要充分考慮家庭未來福利及與之相關的風險因素,確保識別精準,防止“騙保”“漏保”的現象發生。建立健全受保戶動態監測機制與退出機制,及時取消經過轉移支付激勵已經脫貧的農戶家庭的補助資格,防止“過度保”的現象發生,避免轉移支付補貼的錯位與缺位,切實提高轉移支付減貧效率。對于退耕還林補助、農業補助等,考慮進一步引入成效考核機制,依據退耕還林、農業種植與產量的最終成效來核定補貼標準與層次。其二,可以根據不同類型的轉移支付補貼對象,設定接受轉移支付的差異化條件。比如,同等條件下,可以考慮優先補貼融資約束戶、組織參與戶、土地流轉戶、非穩定受雇戶主家庭等等。其三,穩步加大農村地區政府轉移支付力度,進一步拓展和改善社會保障覆蓋面,提高極端貧困群體轉移支付力度,從而有利于提高轉移支付政策的實施效果。

注釋:

① ? 數據來源于《2018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

參考文獻:

[1] Jha R, Imai K, Gaiha R. Poverty undermutrition and vulnerability in rural india: public works versus food subsidy[R].Working Paper, 2009.

[2] Gomo C. Government social assistance transfers,income inequality and poverty in South Africa: a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CGE)-microsimulation (MS) model[D]. Gemany: Kiel University, 2015.

[3] 王曦璟, 高艷云. 地區公共服務供給與轉移支付減貧效應研究——基于多維貧困分析框架[J]. 財經理論與實踐, 2017, 38(2): 92-98.

[4] 田勇, 殷俊, 薛惠元. “輸血”還是“造血”·面向農戶的公共轉移支付的減貧效應評估——基于農業產出的視角[J]. 經濟問題, 2019(3): 78-86.

[5] Coady D,Grosh M,and Hoddinott J. Targeting of transfer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review of lessons and experience [R]. Working Paper, 2004

[6] 朱夢冰, 李實. 精準扶貧重在精準識別貧困人口——農村低保政策的瞄準效果分析[J]. 中國社會科學, 2017(9): 90-112.

[7] Coady D, Parker S. Targeting performance under self-selection and administrative targeting methods[J].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2009, 57(3): 559-587.

[8] 劉鳳芹, 徐月賓. 誰在享有公共救助資源·——中國農村低保制度的瞄準效果研究[J]. 公共管理學報, 2016, 13(1): 141-150+160.

[9] 解堊. 稅收和轉移支付對收入再分配的貢獻[J]. 經濟研究, 2018(8): 116-131.

[10]Cebula R J, Coombs C K. Recent evidence o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female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J]. Journal of Labor Research, 2008, 29(3): 272-284.

[11]儲德銀,趙飛.財政分權、政府轉移支付與農村貧困——基于預算內外和收支雙重維度的門檻效應分析[J].財經研究,2013,39(9):4-18.

[12]樊麗明,解堊.公共轉移支付減少了貧困脆弱性嗎·[J].經濟研究,2014,49(8):67-78.

[13]徐超,李林木.城鄉低保是否有助于未來減貧——基于貧困脆弱性的實證分析[J].財貿經濟,2017,38(5):5-19+146.

[14]張召華,王昕,羅宇溪.“精準”抑或“錯位”:社會保障“扶貧”與“防貧”的瞄準效果識別[J].財貿研究,2019,30(5):38-47.

[15]蘇靜,肖攀,閻曉萌.社會資本異質性、融資約束與農戶家庭多維貧困[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5):72-80.

[16]Chaudhuri S, Jalan J, Suryahadi A. Assessing household vulnerability to poverty from cross-sectional data: a methodology and estimates from indonesia[J]. Discussion Paper, Columbia University, 2002.

[17]Ward P. Transient poverty, poverty dynamics, and vulnerability to poverty: an empirical analysis using a balanced panel from rural China[J]. World Development, 2016, 78(2): 541-553.

(責任編輯:王鐵軍)

Exacerbate or Ease· Government Transfers and Future Poverty of Farmers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Vulnerability of Poverty

XIAO Pan1, ?SU Jing2,LIU Chunhui2

(1.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for Dongting Lake Eco-economic Zone, Changde,Hunan ?415000,China;2. 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Changde,Hunan 415000, China)

Abstract:Base on the 2018 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 data and Logit model, this paper identifies the effect and heterogeneity of government transfers on farmers' poverty vulnerabil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government transfers has not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vulnerability to poverty of famers. The increasing effect of government transfer payment on poverty vulnerability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especially in the central reg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heterogeneity of family characteristics, the promotion effect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income poor farmers, non-financing constrained farmers, non-land transfer farmers, and non-organization participating farmers. And the promotion effect on absolute poor farmers is greater than that on relatively poor farmers. The impact on the poverty vulnerability is not significant for non-income poor households, land transfer households and organizations participating households. The promotion effect on the vulnerability of poverty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healthy and self-employed heads of households. The effect on the stability of employed households is not significant.

Key words:government transfers; vulnerability of poverty; poverty of farmers; heterogeneity

作者簡介: 肖 攀(1981—),男,湖南華容人,博士,湖南文理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福利經濟學與環境經濟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流白浆视频| 88av在线播放| 国产杨幂丝袜av在线播放| 人妻丰满熟妇av五码区| 99久久99这里只有免费的精品|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 久久久久中文字幕精品视频| 久久综合色88| 亚洲看片网| 成人字幕网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天堂在线观看| 国产小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欧美自拍| 成人在线观看一区| 亚洲h视频在线| 欧美日韩国产一级| 国产激爽大片在线播放| 色播五月婷婷| 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线观看| 999在线免费视频| 亚洲黄网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看| 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 精品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 | 国产午夜人做人免费视频中文| 538精品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视频久久| 久草性视频| 玖玖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凹凸精品免费精品视频| 精品视频91| 国产精品999在线| 国产欧美综合在线观看第七页| 日本精品αv中文字幕| 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无码高清专区| 日本久久久久久免费网络| 欧美另类一区| 日本三级精品| 久久久波多野结衣av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 国产亚洲精品91| 亚洲国产午夜精华无码福利| 91青青草视频在线观看的| 熟妇丰满人妻| 日韩免费毛片视频|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软件| 先锋资源久久| 久久青草视频| 久久情精品国产品免费| 欧美成人午夜影院| 亚洲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无码作爱| www.国产福利| 免费Aⅴ片在线观看蜜芽Tⅴ| 亚洲无线国产观看| 日韩麻豆小视频| 2048国产精品原创综合在线|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日韩美女福利视频| 97久久人人超碰国产精品| 无码 在线 在线| 日本在线国产| 无遮挡一级毛片呦女视频| 一级黄色欧美| 国产本道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九色综合伊人久久富二代|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 四虎影视8848永久精品| 欧美中文字幕一区| 色婷婷国产精品视频| 人妻少妇久久久久久97人妻| 伊人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99| 亚洲开心婷婷中文字幕| 免费观看无遮挡www的小视频| 欧美另类一区| 久久国产乱子伦视频无卡顿| 亚洲三级成人| 精品国产美女福到在线直播| 国产91高清视频| 国产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软件| 国产91高清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