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指出了經過近15年來的不斷實踐,我國森林城市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效。總結了森林城市建設取得的成效和成功經驗,能為持續推進森林城市提供參考借鑒。重點分析了安陽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近3年來取得的主要成效,分析了推進森林城市建設的好的經驗和做法,并提出了安陽市下階段森林城市建設的對策與建議,為河南省或者類似條件地區城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提供經驗借鑒和實踐指導。
關鍵詞:森林城市;成效;經驗;對策;安陽
中圖分類號:TU98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20)04-0244-03
1 引言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居環境越來越成為百姓的關注焦點,人們對“將森林引入城市,把城市建立在森林中”的要求越來越迫切[1,2]。2004年我國在借鑒國外城市生態建設經驗和作法的基礎上,創新提出了森林城市建設,經過近15年來的不斷實踐,我國森林城市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效[3]。河南省安陽市地處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匯處,是豫晉冀三省交界生態支撐重要地區。2017年起,安陽市啟動了國家森林城市建設,2019年11月,安陽市被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本文通過對安陽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的成效、經驗進行總結,提出進一步持續推進安陽市森林城市建設的對策建議。
2 安陽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的初步成效
2017年至2019年,按照《安陽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2017~2026年》)近期規劃任務,安陽市全面啟動了森林城市建設“九大工程”。經過近3年扎實的創建工作,各項工程規劃任務完成率均超過了100%,總體建設情況成效顯著,主要在6個方面成效突出。
2.1 城區森林綠地得到優化
突出森林進城,加快城市綠地建設步伐[4]。結合城區園林綠化三年行動,重點建設一批公園游園,新建了64處公園綠地,新增各類綠地326.89hm2,城區綠化覆蓋率提高到43.61%。加大城區森林綠地布局優化,把森林綠地建設到居民家門口,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83.88%,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2.15m3。
2.2 城郊生態屏障逐步建成
突出“雙環六廊”建設,加強城郊防護林體系建設。加大拆違建綠、留白增綠,共拆除違建91處,23萬m2。高標準建設雙環防護林帶,在南水北調干渠、京港澳高速、南林高速等實施高標準廊道綠化,建設環城生態廊道201.5km,2200hm2。加強城郊西北、西南“兩嶺”地區綠化,形成城市生態屏障帶及生態涵養和水土保持生態區,新增綠化面積209.48hm2。
2.3 森林單元創建更加深入
突出“森林八創”,深入推進不同類型單元的綠化。森林鄉鎮建設注重示范帶動,森林村莊建設強調村莊整潔、生態良好,森林人家建設依托林業產業基地,森林工廠、園區建設抓住重點企業,森林社區、學校、單位建設加強政府引導。建成森林鄉鎮14個、森林特色小鎮7個、森林村莊44個、森林人家18個、森林工廠(園區)17個、森林社區(學校、單位)64個。
2.4 生態網絡體系不斷完善
突出廊道建設,重點綠化交通干線、河流干渠。依托境內的骨架公路網絡,按照統一的綠化標準,實施通道綠化工程2114.32hm2,綠化提升道路1634.27km,道路林木綠化率達到81.73%。以五大水系及其上游、庫區周邊等生態脆弱區為重點,綠化提升水系85.2km,水岸林木綠化率達96.08%。
2.5 平原造林綠化全面提升
突出平原綠化,大力推進國土綠化行動。實施太行山綠化,推進山區造林工程,山區新造林9222.39hm2、封山育林1232.4hm2。結合高標準糧田建設,以溝河路渠為骨架,完成農田防護林新造林1653.8hm2,林網控制率達到95.3%。結合防沙治沙、水土保持,治理平原沙荒1889.9hm2。
2.6 森林生態產業日益壯大
突出生態產業發展,擴大林業有效供給。培育發展六大特色主導產業,做大做強綠色富民產業,新建木本油料產業2093hm2、林下經濟4388.33hm2、新增特色林果產業358hm2、花卉種苗281.79hm2。加快推進生態旅游業發展,打造建設五大主題公園群,拓展生態游憩服務,累計旅游收入942.99億元。
3 安陽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的有效經驗
3.1 充分彰顯為民創森理念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針對當前安陽市重返第一方陣、城市轉型發展[5]、大氣污染防治等現實需求[6],市政府對全市人民莊嚴承諾,啟動國家森林城市建設。建設什么樣的森林城市,怎么建設森林城市,都以人民的需求為出發[7],著眼森林總量不足、綠地分布不均、林業產業不強等百姓普遍關切,引領森林城市建設。
3.2 高標準抓好規劃方案編制
重視規劃、科學規劃,聘請國內高水平森林城市規劃編制單位,歷經6個月,多次深入縣(市)區調研考察、征求意見、反復討論,高質量形成了《安陽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2017~2026年)》,指導未來10年的建設工作。同時,配套制定了建設實施方案、年度工作方案、城區園林綠化方案等細化方案,保證了森林城市建設工作的可操作性。
3.3 強化組織領導協調聯動
建立了一把手推進機制,市縣鄉三級都成立了黨政一把手掛帥的創森領導機構,黨政領導親自謀劃項目、親自動員安排、親自督導檢查、親自點評總結,全市上下形成了組織健全、運轉協調、保障有力的組織領導體系。建立了部門聯動機制,林業部門組建創森辦,負責綜合協調;城管、自然資源、水務、交通等部門發揮各自職能優勢,協調聯動,各負其責。
3.4 注重目標考核督導通報
加強目標考核,市縣鄉三級都將創森目標列入政府目標考核體系,層層簽訂了目標責任書,制定印發了《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目標考核辦法》,實行半年、年終兩次綜合考核。加強督導通報,采取黨政主要領導對創森工作進行定期不定期檢查、點評檢查,市委、市政府督察局對創森重點項目進行督導,對創森動態實行周通報、月通報和定期通報。
3.5 抓好重點項目示范帶動
突出重點項目示范帶動,實施創森重點項目274個,中心城區實施“2廊、2口、2園、26游園、48加油站、83道路”等重點項目,下轄的林州市實施“11通道,12公園、4山體”27個項目,湯陰縣實施“459工程”17個項目,安陽縣啟動“4廊、4園、5路、1林”14個項目等,通過重點項目帶動森林城市各項任務開展。
3.6 開展一線技術指導服務
重視建設技術指導服務,由林業部門抽調技術人員組成創森一線技術服務團,對每個創森項目、每個標段進行專人專包服務,嚴把土地流轉、苗木質量、栽植技術、施工進度等關鍵技術環節,還總結了出“一日四步”栽植法、“一網四水”控塵法、“十字線拉網”作業等建設經驗,確保了各項創森項目進度和質量。
3.7 全力保障建設資金投入
采用“政府主導、多元投入、市場運作”建設投入模式,累計投入106億元。加大財政投資,列出專項資金保障工作運行、重點工程獎補。積極調動社會資金,通過政府和社會合作(PPP)模式,拉動社會資金27.92億元,啟動創森重點項目9個。拉動企業、個人投資4億元,實施創森項目10個。動員各鄉鎮、企業、單位投資綠化,組織開展義務植樹、園區(庭院)綠化等。
4 持續推進安陽市森林城市建設的對策
4.1 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抓住機遇、立足市情,將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最新要求融入森林城市建設,重點實施水系廊道造林綠化、自然保護地建設、濕地保護、森林生態旅游、黃河文化傳承弘揚等工程任務,為國家重大戰略的提供生態支撐。
4.2 助推國土綠化提速行動
結合河南省實施國土綠化提速行動安排部署[8],需要統籌做好國土綠化提速行動和森林城市建設,協調兩者規劃,整合相關建設項目,兼顧做好森林城市創建、廊道綠化、森林鄉村建設、山區造林和平原綠化等五個方面工作,形成國土綠化合力。
4.3 構建森林城市建設體系
持續推進國家森林城市建設中、遠期規劃任務。同時,將森林城市建設工作向基層延伸,啟動滑縣、湯陰縣省級森林城市創建工作,開展林州市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實施省級森林特色小鎮、國家、省、市森林鄉村等創建,形成比較完備的森林城市建設體系。
4.4 打造商品質綠色休閑空間
在所屬各個縣(市)中,啟動大中型生態游憩空間建設,建設和提升20hm2以上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生態觀光園等,發展康養、鄉村游等特色項目;在每個城區中,啟動綠色休閑空間建設,建設城市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小微綠地等,豐富自然體驗、自然教育等項目。
4.5 提高金融創新支持力度
完善多元化、多渠道投入機制,在已出臺的市級財政補助政策基礎上,利用好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的扶持政策。可以組織實施國家儲備林PPP項目,運用企業債券、投資基金等融資工具,發展造林主體混合所有制,采取企業自主經營模式,推廣森林保險等方式創新資金投入。
4.6 加大造林綠化用地保障
將森林城市建設納入國土空間規劃體系[9],加大造林綠化土地供應。統籌耕地保護和退耕還林、廊道綠化等的關系,將除基本農田外,容易水土流失、糧食產量低、受污染的耕地等納入造林綠化中。將廢棄礦區、關停廠區、城市拆遷等騰退地優先造林綠化,做到應綠盡綠。
5 結語
榮獲“國家森林城市”稱號不是目的,而是通過創建森林城市來實現城鄉一體、穩定健康的城市森林生態系統,為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態產品。安陽市通過近三年的扎實工作,全部近期規劃任務超額完成,初步形成了為民創森、科學規劃、組織聯動、示范帶動、一線指導、資金保障等一系列好的做法和經驗。下一步,安陽市在上述經驗的繼承發揚下,結合國土綠化的新要求,重點在“樹種在哪兒”、“錢從哪里來”、“地從哪里出”3個方面進行深入探索實踐,使安陽市森林城市建設水平邁向更高一個臺階,努力打造我國平原地區開展森林城市建設的樣板。
參考文獻:
[1]但新球,程紅,但維宇,等.中國國家森林城市的發展歷程C77.43南林業調查規劃,2017,36(1):65~70.
[2]葉智.中國城市森林建設理念與實踐[J].林業經濟,2011(12):18~21.
[3]劉宏明.試論我國森林城市建設的特點與重點[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7(2):32-37.
[4]胡晨希.安陽市園林綠化養護市場化運作探討[J].綠色科技,2019(5):46~47.
[5]張若瓊,董雙強.城市發展轉型問題探究:以安陽為例[J].時代金融,2016(14):67,73.
[6]唯曉康.爬坡過坎戰猶酣:河南安陽大氣污染防治側記[J].中國環境監察,2016(11):42~45.
[7]黃采藝.創建森林城市應堅持“五個理念”[J].中國林業,2018(14):8~9.
[8]資源導刊編輯部.讓綠滿中原扮靚出彩河南:河南實施國土綠化提速行動建設森林河南工作綜述[J].資源導刊,2019(12):12~13.
[9]杜澍,連欣.新時期國土空間規劃的戰略研究[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19,32(3):7~12,48.
收稿日期:2020-01-15
作者簡介:卓凌(1988-),男,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生態監測評估、生態保護修復、森林城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