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圖書檢索技術的應用提升了教師及幼兒的信息素養能力,是優化幼兒教育體驗的重要途徑。當前,圖書檢索系統的開發和應用主要面向高學歷群體,對于初級學習群體則缺乏相應的系統研究,尤其是在幼兒圖書檢索方面的研發更加稀缺。“鷹架理論”在教育研究領域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以此為基礎開發的幼兒圖書檢索系統,能夠幫助幼兒自主檢索圖書,繼而構建起開放式的學習環境,提高幼兒自主學習的能力。文章將結合幼兒圖書檢索系統的研發和應用進行系統研究,以“鷹架理論”為基礎,進一步探討幼兒自主活動中圖書檢索系統的支持作用,文中特以圖書館場景下的自主閱讀活動為例,為幼兒自主學習的開展提供更完善的技術支持。
關鍵詞:鷹架理論;幼兒;圖書館;自主閱讀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到:“鼓勵幼兒自主閱讀,并與他人討論自己在閱讀中的發現、體會和想法;為幼兒提供良好的閱讀環境和條件。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培養閱讀習慣。”同時,廣東省教育廳印發的《廣東省幼兒園一日活動指引(試行)》提出了:“每天為幼兒提供連續不少于1小時的自主游戲時間,充分創造條件讓幼兒進行自主游戲。”
在自主游戲活動中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與需要,自主選擇、自主展開各種活動,并在活動中發展其想象力、創造力、交往合作能力及提升好奇探究的品質。圖書館場景下的自主閱讀活動剛好滿足了幼兒發展的需要,是由幼兒身旁的圖書館實景,以及幼兒在圖書館內的活動經驗,引發了在幼兒園內建構屬于自己的圖書館,此場景下,幼兒又自主生發出各類自主學習的活動。
在幼兒教育領域,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幼兒圖書檢索系統與“鷹架理論”的融合,打開了促進幼兒自主學習發展的一扇大門。“鷹架理論”是維果斯基提出的一個心理學理論,是教育過程中對教育品質的改善和支持,把修正之后的技術應用于不同年齡段的幼兒,起到協助其能力發展的作用。“鷹架理論”的應用具有一定的靈活度和適用性,如果幼兒缺乏學習能力,那么該框架所能提供的幫助會更多,反之,則會減少支持協助,增加幼兒自主學習占比,這樣的形式有利于提高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
將幼兒圖書檢索系統和自主游戲融合為一體,能夠進一步提高系統的適用性、有效性,能夠真正提升幼兒的信息應用能力,以此構建起自主學習的新空間。幼兒園結合自身資源特色,不斷優化幼兒圖書檢索系統,利用鷹架理論支持圖書館場景下的自主閱讀活動,使信息檢索與幼兒自主學習深度結合。
一、 “同伴”的出現——基于鷹架理論的幼兒圖書檢索系統的研發
2017年開始,在圖書館場景下的自主閱讀活動中,與幼兒、家長共同嘗試研發屬于幼兒的圖書檢索系統(以下簡稱“檢索系統”),為幼兒帶來了新的學習“同伴”,在信息化技術的支持下,幼兒能夠在“圖書館”游戲中開展體驗式學習,實現了教育內容和教學形式的創新。
(一)研發的目標
1. 近期目標
在檢索系統研發中,以滿足幼兒心理訴求為基礎,注重界面優化,提高系統運行的實效性。幼兒能夠在系統幫助下獨立展開自主閱讀,能夠獨立搜索、查找、借閱圖書,為優化圖書館場景下的自主閱讀活動提供技術支持。
2. 最終目標
檢索系統的研發最終在于提高幼兒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能夠將各種信息資源為其所用,提升幼兒的信息素養。信息技術不但能夠為教學服務,同時也能夠為幼兒自主學習服務,在幼兒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后,這一優勢又能促進幼兒學習空間的拓展,兩者相互促進、互動發展,進而形成更優越的幼兒學習體系。
(二)研發原則
在幼兒圖書檢索系統研發中,要切實關注幼兒的年齡特點,關注幼兒知識基礎、學習和實踐能力有限這一事實,更要突出易學、易操作特點,能夠真正讓幼兒使用系統進行學習,提高系統的應用價值。
1. “最近發展區”原則
最近發展區是指幼兒在現有水平基礎上可能達到的更高層次的能力范圍,幼兒經過學習、努力、實踐之后,能夠達到最近發展區的目標,最近發展區是驅動幼兒學習發展的有效動力。結合幼兒當前能力和發展訴求,掌握好檢索系統這個“同伴”的介入時機及程度,這樣才能控制好活動難度,在合理范圍內,這樣才有一定的挑戰性,并且不會讓幼兒感到吃力,建立起有效的系統支持。譬如在檢索界面設計中要有幼兒視角,根據幼兒年齡和能力特點增加圖標提示內容,減少文字比例,提高幼兒的可操作性;在檢索分類中要盡量簡單化,有統一的分類編目,以契合幼兒的理解特點。
2. 滿足“社會性”發展需求
幼兒的成長本質就是社會化的發展過程,社會環境能夠促進幼兒繼續發展,構建其新認知和新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和幼兒一起構建接近現實環境的活動空間,從而起到“心智工具”的作用,為幼兒發展助力。基于此,在檢索系統研發中,借鑒了當前圖書館的借還流程以及相關的登錄、操作設置,如采用條形碼技術等,構建出模擬真實情境的借閱和圖書查詢環境。
3. 努力提升“可操作度”
在檢索系統中,操作是否簡易靈活對于幼兒自主閱讀游戲的開展有著直接影響,靈活性越高,其支持作用也就越強。因此,檢索系統要突出交互性,能夠與幼兒實現良好互動,對于幼兒的操作能夠做出及時響應,并給予一定的檢索提示。此外,在系統操作中要突出“傻瓜化”特點,通過智能識別系統快速識別幼兒的命令,能夠對幼兒指令進行分析和計算,這樣即使是沒有實踐經驗的幼兒也能盡快掌握搜索技能。
二、 “同伴”的支援——基于鷹架理論的幼兒圖書檢索系統在自主游戲中的應用
自主閱讀活動的全過程包含了閱讀的前、中、后等環節,“同伴”現階段的研發主要作用于閱讀前和后,如搜書、選書、取書、還書等,而在圖書館場景下的自主閱讀活動,“同伴”的支援是分不同階段的,同時也產生不同的應用效果,最終達到讓閱讀更自主。
(一)應用的階段
1. 初級階段
在游戲的初級階段不但要有系統同伴的支持,同時還需要教師作為合作伙伴,教師在尊重幼兒主體性的基礎上,要起到觀察、引導、啟發的作用,在適當的時候適時介入,特別是檢索系統應用的初期,可能會存在一些小bug,所以更需要教師的觀察和糾正。
2. 中級階段
當檢索系統相對穩定、幼兒掌握一定的操作技巧后,教師要重新分配角色,譬如由幼兒擔任圖書管理員。英國幼兒行為學研究結果顯示,在無人監管的小組活動中,幼兒的自主實踐能力有所提高,而且認知更加活躍。在小組活動中幼兒能夠相互支持,從而形成互動和互促作用。
3. 成熟階段
檢索系統在圖書館場景下的自主閱讀活動中逐步完善,鷹架理論的靈活應用是讓幼兒可完全以系統為同伴,獨立進行探索,這也是實現幼兒自主學習的必然過程。
(二)應用的效果
檢索系統在應用中不斷升級和完善,在web技術支持下為幼兒提供更有趣味性和直觀性的搜索界面,讓幼兒獨立操作完成圖書的搜索、閱讀、歸還以及管理等任務。
1. 感官調動,增加活動的趣味性
在幼兒圖書檢索中,界面設計以幼兒視角為主,能夠充分激發幼兒的感官活躍度,營造輕松愉悅的活動氛圍,幼兒能夠主動參與到圖書館游戲中。在感官作用的協調下,自主活動會更生動、更有啟發性,讓幼兒獲得更有趣的活動體驗。
2. 自主操作,提升幼兒的參與度
在圖書館場景下的自主閱讀活動中,幼兒能夠自主進行圖書管理,更能利用語音輸入的功能自主搜索想要閱讀的圖書,這樣能提高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在活動中,幼兒能自主探究、自主發現、自主調整,真正體現了幼兒的活動主體性。
3. 人機交互,激發幼兒的探究欲
在檢索系統設計中,具有典型的人機交互特點,人機之間協調互動,幼兒在操作中,通過觸摸式平板電腦發出各種指令,手腦并用完成搜索、借閱等任務,不但能夠提高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同時又可以激起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幼兒檢索系統能夠根據不同水平的幼兒,利用即時的語音提示或視頻演示操作過程等對幼兒進行及時的支援,創設更有拓展性的學習環境。
4. 場景再現,實現幼兒的自我規范
在信息技術與自主活動融合之后,活動的時空局限被打破,與生活的聯系性更加密切。在模擬的圖書館場景中,幼兒需要自己操作檢索系統,活動環境與真實圖書館非常相似,這樣能夠讓幼兒有沉浸感,身臨其境般體驗圖書借閱流程,同時也能夠讓幼兒了解如何使自己的學習活動更加規范。
基于鷹架理論的檢索系統之所以能夠在自主閱讀活動中成功應用,很大程度上在于系統的設計是從幼兒的視角出發,發掘了鷹架理論的輔助價值,同時激發了幼兒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提升幼兒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促進其自主學習。
三、 “同伴”的延伸——鷹架理論下幼兒圖書檢索系統的發展
(一)應用場景的延伸
在閱覽室里的“圖書館”場景,隨著幼兒活動的不斷展開,將延伸至幼兒園各個場地,如教室里的閱讀角、首層活動場的親子圖書館、家庭里的閱讀角等等。為滿足場景的不斷延伸,檢索系統也需要做出改變以適應在不同場景的應用,如承載此系統的硬件設備會因為場地的變化變得小巧輕便,方便在小型場地中的應用,同時為了滿足同一時間內使用人數的增加,增設了條形碼讀取設備,檢索系統將同時滿足兩種不同的記錄圖書編號的方式,以供幼兒有不同的應用體驗。
(二)應用領域的延伸
檢索系統除了在語言領域中的廣泛應用,同時也延伸至其他領域中,支持幼兒在不同領域的自主學習活動。例如在全園性的綜合游戲活動中,不管是建構游戲、銀行游戲,還是劇場游戲,幼兒都可以通過檢索系統搜索與各領域相關的繪本,鷹架其在活動中的自主學習。
(三)“同伴”的發展延伸
現在的檢索系統主要應用于閱讀前搜索、借閱圖書與閱讀后歸還圖書等環節,幼兒對系統的應用還是較單一,隨著系統的不斷完善與發展,將能延伸至閱讀活動的各個環節,包括自主閱讀的核心環節——閱讀中,如系統可增加電子圖書、音頻圖書,以及瀏覽互聯網網頁等的模塊功能,為幼兒的自主學習提供更廣闊的天地。
四、 結束語
在幼兒自主學習能力培養中,必須有正確的方法和合理的目標,才能真正實現預期效果。在鷹架理論和自主閱讀活動融合的過程中,“同伴”的作用不容忽視,能夠為幼兒提供更充足的學習動力,而且能夠針對不同能力、不同階段、不同水平的幼兒提供更完善的信息支持,以此促進幼兒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在研究中,主要以幼兒圖書檢索系統支持幼兒自主學習為核心,教師要切實將研究理論應用于實踐中,注重理論應用的具體環境及要求,這樣才能發揮理論研究的指導作用,最終促進幼兒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勞拉·貝爾克,亞當·溫斯勒,谷瑞勉譯.鷹架兒童的學習:維果斯基與幼兒教育[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David R. Shaffer&Katherine Kipp.鄒泓譯.發展心理學(第八版)[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9.
[3]李明伍.信息檢索[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4]潘兵,張麗,李燕博.公共圖書館的未成年人服務研究[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1.
[5]周欣,黃瑾.4~6歲兒童書面數符號表征和理解能力發展的個案研究[J].學前教育研究,2016(10).
[6]佟秀麗,莫雷,Zhe Chen.國外兒童認知發展與學習的最新研究述評[J].心理科學,2016(3).
[7]林琳.信息技術與幼兒綜合型游戲的整合[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10).
[8]王麗萍.淺談幼兒游戲信息技術的多維應用[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5(4).
[9]李利.幼兒園角色游戲中“模擬社區”游戲的實踐與思考[J].教育導刊,2013(5).
作者簡介:葉慧蔚,廣東省廣州市,廣州市幼兒師范學校附屬海珠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