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中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能夠讓小學生對學習語文更感興趣,同時在新課改的背景下,也要求教師要轉變角色,變為引導者,引導學生去學習,學生要處于主體的地位。因此,教師要改變傳統的觀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這樣學生會更主動地去學習語文知識,并大膽地與教師進行討論。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下,學生也能夠對自己的思維進行一定的啟迪,進而形成良好的個性,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氣氛;營造方法
一、 引言
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是有必要的,這可以使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得到提高,完成教學的目標。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對于學生出現的問題,引導學生自己去解決,并對學習的積極性進行一定的調動,以此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營造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
二、 教師要有著良好的教態
教態主要是小學語文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表現的動作、表情、心情等。教師在課堂上會觀察學生的表情,進而調整教學的進度,學生也會觀察教師的教態。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教態成為一種課堂氛圍。教師的心態是帶笑容的,學生會在課堂中感到輕松、愉快。教師要注重自身的教學心態,并應對自己的心態進行及時的調節。這可以從以下方面來進行,第一,用微笑去面對學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果教師擺出高高在上的態度,那會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到有壓力和緊張感,這樣課堂的氛圍不利于學生學習。教師用微笑去面對學生,則會讓學生感到親切,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害怕感,這樣課堂氣氛也較為輕松,學生有興趣去學習語文知識。第二,多對學生進行肯定,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當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鼓勵,夸獎學生“你好棒”“我真聰明”等詞語,教師還可以豎起大拇指來夸獎學生,也可以獎勵一些物品給學生,如小紅花、筆記本等,這樣可以讓課堂的氛圍變得輕松、愉悅,學生在這種課堂氛圍中進行學習,也會有著強烈的學習興趣。
三、 運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
當前是信息化快速發展的時代,越來越多的教師也將信息化運用到教學中,這對于小學語文課程也不例外。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來教學,如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這種技術能夠與課堂教學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同時有著直觀生動的特點,能夠對小學生的視覺、聽覺產生一定的沖擊,以此提高小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部編版語文二年級第九課是《黃山奇石》,教師在講解這一課程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黃色的景色,教師可以尋找一些有關黃山的視頻,讓學生了解黃山的面貌特點、風景等,這樣可以讓學生對黃山的美進行直觀地了解。另外,教師也可以尋找有關黃山和奇石的圖片,然后配上音樂,變成幻燈片,讓學生對黃山和奇石有一定的感悟,進而激發課堂氛圍。學生在這種課堂氛圍下,也會對學習語文更感興趣,能夠在課堂中與老師進行積極地互動。
四、 創設懸念
在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下,教師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在課堂中對知識進行講解,學生被動地聽。這樣的課堂氛圍會讓學生感覺語文學習是無趣的,甚至還會厭煩語文學習,這種的課堂氛圍也很沉悶,學生猶如一潭死水,很少與教師進行互動,這樣也很難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針對這種現象,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調動課堂氣氛,讓課堂氣氛變得活躍,同時將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這樣學生才更愿意聽課。例如,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第十課是《在牛肚里旅行》,教師在講解語文課程前,可以設計一些具有懸念的,有挑戰性的話題,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其中,如“同學們,接下來我們要學習的課程是《在牛肚里旅行》,那么同學們猜猜是誰在牛肚里旅行呢?它又是怎么進入到牛肚子中的呢?”這樣課堂的氛圍也就被激發出來了。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中,創設這樣的問題,能夠培養小學生探究的精神,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積極的思考,自己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也要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發言,也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關于這類話題進行一定的討論,進而激發課堂的氛圍,這樣也有利于讓小學生的思維得到激發,讓小學生更愿意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
五、 采取游戲的方式
對于小學生而言,因為他們的年紀較小,同時愛好游戲,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將游戲引入其中,這可以使課堂的氣氛變得活躍。游戲也可以使傳統的教學方式得到改變,教師不是單獨地進行講解,學生也不用被動地聽。學生在游戲中可以得到啟發,并親自參與其中獲得樂趣,這樣小學生的天性也會被一定的激發,能夠全身心地去學習語文知識,讓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進而使課堂的氣氛變得活躍,讓他們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感到快樂,愿意去學習語文知識。教師在課堂進行游戲教學時,可以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學習習慣、教學內容進行考慮,在游戲中使用恰當的手法,生動活潑的形式,讓學生能夠體驗學習語文的興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在運用游戲教學時,可以使用以下幾種方法:第一,可以采用找朋友的方式。教師可以將本節課要學習的拼音的聲母和韻母,正義詞和反義詞制成卡片的方式,然后讓學生去找有著相同意義或相反意義的另一張卡片,這樣的方式會提高學生學習漢字的積極性。第二,教師也可以采取猜猜猜的方式,讓一位學生站在講臺上,然后其他學生來猜,這樣的方式也可以使課堂氣氛得到一定的活躍。例如,在部編版語文一年級的語文田園四中,其中的漢字包括“眉、鼻、嘴、脖、臂、肚、腿、腳”因為這些知識對于小學生而言,教師可以采取游戲的教學方式。如教師可以請兩位學生到講臺上,采取背對背的方式,一個學生在看到黑板上的漢字和拼音后讀出,另一個學生去指這個部位。
六、 動手操作
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這也可以使課堂氣氛得到一定的調動。因為對于兒童來說,兒童進行動手操作,能夠促進智力的發展。因為兒童在進行動手操作時,會調動全身的感官,將大腦與手結合在一起。另外,學生在進行思考時,也需要動作,讓學生對操作的活動感興趣。學生進行動手操作是一種直觀的思維,能夠將所學的知識變得生動具體,這樣可以在學習語文中,更能深刻地掌握老師所教授的內容。在這種情況下,課堂氛圍也會變得活躍,例如,學生在閱讀報紙后可以將有用的語句剪下來,粘貼到語文書本中,不僅能增強記憶力,也能讓語文學習變得有趣。
七、 自由選擇作業形式
學生在完成作業時,過多的作業會讓學生的積極性降低,還會讓學生產生反感的心理,這樣課堂和諧的氛圍也會被破壞。對于一些成績好的學生來說,會覺得做這些作業是在浪費時間;對于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而言,會感覺到作業很難,而教師在批改學生作業時,面對這些現象,也會感到厭煩,這樣也不會有良好的課堂氛圍。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學習能力的不同,將一些強制性的作業變成可選擇性的作業,可以在教學內容下,讓學生能夠自由地選擇不同難度的作業。這樣學生在做作業時不會感覺到有負擔,能夠愿意去做作業,這樣也能激發他們做作業的積極性。對于成績好的學生,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可以讓他們少做一些重復的作業,推薦他們去做課外的一些練習與測試,這樣可以拓展他們的語文知識;對于一些中低層次的學生來說,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可以為他們選出一些經典的試題,然后進行講解,同時,教師也要根據他們的具體情況進行適當的指導。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第十八課《富饒的西沙群島》,教師在講解這一課時,可以對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對于成績好的學生,可以讓他們對有關西沙群島的資料進行收集和查找,讓他們不僅能夠學習有關西沙群島的知識,也能夠對寫作能力和查找能力進行一定的鍛煉。對于中低層次的學生,只要求他們完成課文中的練習題就可以了。
八、 開展小組合作
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時,可以開展小組合作的方式來活躍課堂的氣氛。如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時,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進行小組閱讀的活動。在活動中,學生可以分段朗讀,也可以分角色朗讀,小組的成員要記下對方在閱讀中所犯的錯誤,這樣學生會進行認真地閱讀。在閱讀后,小組成員可以進行一定的討論,在討論中學會反思、補充。如果小組在閱讀中出現了問題,可以尋求其他小組的幫助,也可以尋求教師的幫助。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之間可以進行有效的互動,進而起到了活躍課堂氣氛的作用。
九、 結束語
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積極地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學習的過程中,同時教師在課堂上,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以平等、尊重的態度去對待學生,這樣學生才會更好地信任老師,進而愿意去學習語文。因此,教師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是必要的,這是順應時代發展的需求,同時也有利于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更有興趣去學習語文,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劉正忠.小學語文教學中營造課堂氣氛的三種策略[J].學周刊,2020(2):78.
[2]王建鋒.論小學語文教學中良好課堂氣氛的營造方法[J].學周刊,2019(33):82.
[3]吳新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營造教學氣氛[J].學周刊,2019(29):82.
[4]袁愈輝.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J].課程教育研究,2018(45):83-84.
[5]何靜.小學語文教學如何創建良好的課堂氣氛[J].課程教育研究,2018(32):38.
作者簡介:鄭淑萍,福建省龍海市,福建省龍海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