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盟恩 郭以安

盈科律所合伙人 趙京慰
從事環境法領域律師十余年來,盈科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趙京慰對自己的職業選擇甚感欣慰。他認為,環境律師的價值較為特殊,難以用經濟價值來衡量,他們不僅是司法規則的守護者,更是人與自然關系在法律角度上的實踐者。
從其履歷,早期從事企業管理的他,轉型律師職業,而后以環境領域作為執業方向。伴隨著環境訴訟司法制度在中國從青澀的萌芽初始期,到當前進入穩健發展的成熟期,如今趙京慰也從最早的一批行業執業律師成長為中國環境訴訟領域的明星律師。
趙京慰是盈科律所合伙人,兼有全國律協環資委委員等身份,他代理的多個案例名噪一時,入選過行業類法律榜單,也成為全國法院系統審理同類案件的指導案例。他是“2019年度十大公益訴訟案件”、“推動中國法治進程十大行政訴訟典型案例”國家權威榜單的入選者和獎項獲得者,曾入選過《中國人物年鑒》,也是自2013年起連續七年蟬聯入選國際權威律師評級機構英國錢伯斯榜單的亞太地區律師。
談及職業轉型初衷,趙京慰說到,律師是一個用專業知識、經驗和技能為客戶解決復雜問題的職業,而日漸聚焦到環境法領域,一是機緣巧合,二是與內在的價值使命和環保情懷密不可分。
“環境公益訴訟,不僅可以將自己抽象的專業知識技能、訴訟策略得以施展,一旦勝訴,還可以通過強制性的司法判決,讓環境污染者做出改變,促進社會公益、自然生態環境的改善。”他坦承,這讓他享受到一種價值使命的愉悅。
趙京慰的環境律師生涯,見證了國家環境法治進程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的時代變遷。在他入行之初,生態環境保護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與共識,環境公益訴訟制度也僅處于萌芽階段,從事環境領域的律師更是小眾的執業方向。如今,生態文明建設已深入人心,環境公益訴訟制度也得以在國家立法中確立。
趙京慰認為,對于環境律師,要想成為一個敢于自我超越的奮斗者,除了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更要具備師法自然的價值使命,以及虛懷若谷的博大情懷。而領航之路,即是責任之道。
2009年,當趙京慰正面臨律師執業方向選擇時,他與環境領域結緣。而這與一部美國知名影片《永不妥協》有關,電影改編于真實事件,講述了一位單身母親以永不妥協的毅力與勇氣幫助污染受害者討回公道、獲得賠償。這部電影給他很直接的觸動。
如今再回溯自己擇業的初衷,他覺得很多律師會以經濟指標作為努力導向,“而我希望在法律制度方面有所創新,對環境公益、周邊公眾以及社會效益有提升和推動”。趙京慰坦承,他的職業成就感是樂于看到這些改變。
但是,環境訴訟領域起步較晚,當時的司法實踐也不夠成熟完善。與其他法律方向相比,環境法也較為特殊,自成體系,且綜合性強。要想成為一個優秀的環境律師,不僅需要具備法律專業能力、語言文字能力、邏輯能力等律師基本素養,還要對經濟學、環境工程學、生物學等交叉的專業領域知識系統裝備。
進入該領域后,趙京慰開始了環境法律法規的專項探究學習。之后,他分別又到美國佛蒙特法學院,與哥倫比亞大學做訪問學者,就司法實踐與環境法比較方面繼續深造。
在2011年至2015年間,他進行了大量案例實戰演練,并與中華環保聯合會合作,在全國范圍內篩選案件,積極推動環境公益訴訟。這一時期,他代理的“環境信息公開案”入選《最高人民法院公報》,成為指導同類案件審判的經典案件。2019年,在紀念中國行政訴訟法頒布實施30周年之際,這一案件又被評選為“推動中國法治進程十大行政訴訟典型案例”。另外,在2011年代理康菲渤海溢油案,幫助河北的污染受害者索賠,也讓他被評為年度新聞律師。
中國的環境公益訴訟制度在當時亦從萌芽走向成熟。從2012年《民事訴訟法》修訂,新增加了這一制度;到2014年《環境保護法》修訂,新增了具體實施規則;2014年底最高人民法院頒布了司法解釋,就具體制度細則進一步明確。之后幾年,環保法律體系日趨完善,填補了生態環境遭受侵害情況下法律監管的缺位,而在立法中已得到確認的環境公益訴訟制度是環保公眾參與的絕好體現。
從2015年至今,趙京慰將主要精力放在環境公益訴訟新類型案件的外延拓展上,創造性地拓展其應用范圍。2019年,他代理的“汽車尾氣年檢神器”訴訟案,成功推動合議庭認定這種間接的環境侵權模式,并且最終判令被告承擔環境修復責任。這宗案件被評選為“2019年度中國十大影響性訴訟”。正如一位評委所說,“司法案例是法律實施的成果,是法治不斷前行的腳印,也是記載法治進程的信史。一個案例勝過一沓文件,有的還勝過一沓法條。”
十余年的環境律師生涯,從行業新人到優秀老兵,趙京慰的個人履歷可以說是中國環境律師行業發展的一個典型縮影,自身職業發展與社會發展、法治進程的契合,讓他倍感欣慰和幸運。
如今,中國環境法律和環境公益訴訟制度日臻完善,為生態文明建設、環境保護以及司法實踐提供了法律依據。“這與初涉行業時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趙京慰感慨稱。
在此背景之下,如何篩選合適的環境訴訟案件尤為重要,因為典型案件及最終結果會為后續司法判決樹立標桿。趙京慰表示,他的努力方向是希望篩選出有價值的新類型案件,拓展環境公益訴訟范圍,具有一定影響力,并最終在環境司法領域發揮推動作用。
但成功做到這點并非易事,極其考驗環境律師的法律專業能力和綜合實力。趙京慰認為,一位優秀的環境律師應在挑選案例時獨具慧眼。此外,對案件把握的敏感性,洞察法律制度變化的深層動向與趨勢,以及與經濟運行、社會治理的深層邏輯關系,也是環境領域專業律師的必備素養。
隨著法律制度的進步,律師參與司法實踐的作用在日益增強。趙京慰所在的盈科律所也實現高歌猛進的擴張發展,從十幾年前的僅有幾十名律師,到如今成為亞太地區規模最大律所。
不過他也坦率指出,律師在社會序列中的價值不能僅憑經濟指標衡量。而環境律師價值特殊,更難用經濟價值評估。趙京慰認為,環境律師的價值不僅在于他是司法規則的守護者,也更是人與自然關系在法律角度上的實踐者。從社會層面上,律師的作用使法律得以正確實施,公眾的合法權益得到維護,進而促進社會良序。從領域而言,環境律師通過代理案件,引發公眾關切,輔助相關部門監管,促進污染企業健全管理、完善合規,這種角色,實際上也是大自然的環保代言人與捍衛者。
“要想做好環境律師,自己首先要是一個環保主義者。”在趙京慰看來,內心深層蘊含著社會同理心、對自然生態的熱愛以及樸素的正義心,才是環境律師的最動人之處。也唯有如此的情懷和初心,才會永葆動力、堅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