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聾生在語文科目考試中出現錯誤的情況非常常見,但是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是他們缺少檢查錯誤的意識,沒有形成良好的糾錯習慣。雖然說沒有錯誤的學習是不真實的,但如果聾生在學習中不能正視錯誤,那就是學習的悲哀。因此,鼓勵聾生面對錯誤鼓足勇氣,養成自覺檢查錯誤、糾正錯誤的學習習慣,將成為聾校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基于此,借助教學經驗,對聾生語文學習中檢查錯誤、糾正錯誤的良好習慣養成作幾點簡要的淺析。
關鍵詞:聾生;查錯;糾錯;習慣養成
在聾校,語文教師普遍會遇到這樣一種狀況,聾生寫出的字和詞的錯誤率極高,一句話常常書寫顛倒,以至于讓人沒法讀通,難以理解,因此老師會對聾生產生抱怨情緒,聾生在面對抱怨時,情緒會低落,作業完成效率也不高。束手無策的教師大有人在,我認為老師應端正心態面對聾生的錯誤,將錯誤轉變為一種教育資源。利用聾生出現的錯誤,發現他們身上存在的問題,并加以改正,在此基礎上便于老師優化教學方法、調整教學計劃。聾生產生的錯誤可檢驗老師教學方法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因此老師需要保持樂觀心態對待聾生出現的錯誤,從積極的一方面分析,在總結經驗教訓中提高教學質量。
一、錯誤的類型及成因
聾生出現的錯誤是多方面的,作業和考試中審題不清,答案不完善、答案離題跑題等是常見的錯誤類型,這些錯誤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粗心大意
聾生語文作業產生錯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以粗心大意最為常見。多數聾生自小缺乏系統的行為養成教育,學習習慣不好,聾生不好的學習習慣會加大犯錯的概率。不細心、馬虎產生的錯誤最不應該。
因為感官的缺失,聾生對于閱讀有很大的障礙,往往造成他們思維的定勢,題目要求對于他們來說是看不見的,即便是遇到特別簡單的問題,他們解決時也存在一定困難,這類問題出現錯誤的原因以馬虎大意、不細心最為常見。請看下面的題目:用智慧和勤勞,(建設)可愛的家鄉。筆者看來聾生做對這道題目的幾率為百分之百,可沒想到的是,愿望總是事與愿違。至少有一半以上的聾生在這道題目上出現了錯誤。有的聾生將“建設”兩個字寫成了“設建”,這種低級的錯誤是由于聾生不細心、馬虎大意造成的。他們并不是不會寫,也不是不認識“建設”兩個字,只是由于自己的粗心大意,造成了類似的錯誤。這種情況在語文學習中出現的頻率是比較高的。究其原因,在于聾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時細心程度不高,不加以檢查,急于快速完成,不注重作業質量。
2.審題不清
審題就是讀懂題目,弄清題意。正確審題是正確解題的關鍵。導致聾生審題不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聾生在不認真審題時,得出的答案會出現錯誤。還有就是聾生審題時對里面重點性的詞語采取忽視態度,也造成審題不清。有的學生認為自己做題,何種類型的題目一看了然,殊不知題目要求發生細小的變化,最終結果也不一樣,這樣就出現了牛頭不對馬嘴、漏題等問題。
3.表達有誤
口語的表達方式不同于書面用語。此外,受到漢語一詞多義問題的影響,即便是同一詞語在不同情境下也有不一樣的含義。聾生在本身聽不見的情況下,更容易在表達上出現錯誤,如條理不清、詞不達意的情況很多見。
4.理解片面
聾生與正常學生相比在思維上的差異較大,單一性是他們思維方式的特點。因此聾生對題目的理解普遍停留在字面意思上,其深層次的含義被忽視。語文文章中容易出現前后問不對應的情況,這樣他們在作業或者考試中列出的問題答案難以深入人心,這也是普遍存在的問題,時常會出現做題做一半的現象。
5.儲備缺乏
聾生因為自身的缺陷,不愛讀書,每次朗讀最后都會變成閱讀,甚至變成默讀,語文課文在聾生看來存在陌生感,加上平日里受自身條件的限制,腦海中字詞極少,課外知識積累也不到位……以上問題的存在直接增加了聾生出錯的可能性。
6.方法不當
解答語文練習題有一定的方法可尋,聾生在聽不到的情況下,在自身理解能力上存在不足,因此對語文習題解題關鍵就掌握不全。不少聾生常常是根據自己一知半解的理解展開解答,做題無章法,也容易出現錯誤。例如用橫線畫出文中的排比句這類題目中,聾生就時常會做錯,他們只記得老師教授的“有的……有的……”的句式,條件反射似的,只要看見文中出現“有的……”就武斷地認為其是排比句,出錯的概率自然就增加了。
二、應對策略
聾生出現的“錯誤”不是單一存在的,常常是多個錯誤混合存在。有的聾生出現錯誤往往在多個方面。導致錯誤出現的原因有客觀性的,也有主觀性的;有自身學習習慣造成的,也有自身理解能力不足造成的;有基本常識性的錯誤,也有層次較高的錯誤,如思維上的原因導致的錯誤就屬于高層次的錯誤。結合聾生錯誤原因歸結應對方法,作如下表述。
1.強化記憶
利用多種感官強化記憶,增強記憶效果。如拼音學習、生字學習、句式學習上可采取比賽的形式,也可以采取游戲學習的模式,在引導聾生多個感官配合下,增強記憶效果。
構建良好語境,帶動聾生說話意識,如引導鼓勵他們組詞、造句等,這樣便于提高聾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力,真正理解了的記憶是最牢固的。
2.規范訓練
聾校語文老師要培養聾生的語言意識,加強對他們的語言訓練。與聾生對話要提高語言規范性,這樣可為聾生提供語言表達的示范。老師一旦發現聾生在表達上存在明顯錯誤,要及時指正,并引導他們改正錯誤。這樣可增強聾生的語感意識。同時要加強對聾生寫作練習的指導,培養聾生勤于動筆的意識,在多讀、多寫中增強他們語言表達的規范性。
3.養成審題習慣
不合理的審題習慣會增加聾生出錯的幾率。多數聾生常怕煩犯懶,壓根兒不去審題或審題不清、不細、不準等。立足聾生自身特點分析,可以將問題中關鍵性的詞語圈出來,借助重點性字詞來審題,這樣可提高審題效率,并保障審題質量。針對要求較多的問題,可列上序號,這樣不至于漏題,同時也便于聾生完成題目后進行檢查,有助于培養聾生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減少因審題不清而出現的失誤。
4.注重積累
積累對于知識面狹窄的聾生來說尤為重要。積累不僅是養成良好習慣的有效途徑,也能對查錯糾錯形成本能性的條件反射。讀的多了,看的多了,自然懂得的也就多了。
首先,讓聾生在閱讀中積累。廣泛閱讀可豐富聾生原有的知識儲備。特別是古今中外的名著典籍等。老師需要指導聾生選擇合適的課外閱讀材料,為他們推薦最佳的閱讀資料,指導聾生養成課外閱讀的學習習慣。
其次,讓聾生在誦讀中積累。聾生閱讀優秀的詩詞文章,可從中吸收有益的成分,并能從古詩文中提升自己的審美意識,有助于培養聾生的文學修養。聾校語文老師可以在語文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在班級開展每天誦讀優秀詩文的活動。這樣做并不期望聾生每日一讀能取得多大的成績,但是日積月累懂得的就會比以往多許多。
再次,讓聾生在交流中積累。交流可提升聾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促使聾生開口說話。在交流中聾生可以積累更多有用的信息,以便于聾生在不同場合下體會同種語言的表達含義,加強對語言深層次的理解和感悟。
最后,讓聾生在搜集和運用中積累。鼓勵聾生收集自己積累的語言和信息,也可以為聾生提供資料和信息的搜集方法,拓寬他們的搜集渠道。指導聾生將自己搜集到的信息,利用書面用語的形式表達出來,這樣可提高聾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5.學會聯系
老師在課堂教學和作業指導中,要加強對聾生聯系意識的培養,也就是培養聾生由部分組合為整體的能力。如將一段話打亂,讓聾生根據自身的理解再將其重新排列,這樣便于幫助聾生理清思路。再如在對文章理解時,要引導聾生體會上下文的意思,兩者相聯系,立足整體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這樣長期堅持下去,聾生的理解能力就不會單純停留在字面意思上,理解的深度也會提升。
6.開展解題“反思”
聾校學生缺少糾正錯誤的意識是非常普遍的。老師需要指導聾生逐步培養自身的糾錯意識。聾生受自身條件的限制,在體驗和反思行為上存在嚴重的缺失,因此不利于糾錯思維的形成。教學中老師需要時刻提醒聾生要認真檢查題目,并教會聾生相應的糾錯方法,逐步培養聾生的糾錯意識。教給聾生恰當的檢查方法尤為重要。如填空題,補全題目中的空格是關鍵,聾生要想想填什么合適,如何下筆。選擇題,注意分析每個選項,在找出正確答案的同時,要分析其他選項不合適的原因。也可以用排除法來解答,這樣可提高做題效率。判斷題,明確判斷點,根據已知條件,推測正確結果。仿寫題,熟悉題目例子,明確出題關鍵點和要點,按要求仿寫。可以圈出例子中關鍵性的字詞,做到心中有數,不至于跑偏。問答題,明確指向性詞語,標出序號,一個個解答,這樣可避免重復解答或者漏答。閱讀題,讀懂文章,理清思路,按照題目要求逐一作答。這樣可統籌文章內容,做到順序性作答。明確解題過程,反思解題思路可提升聾生的理解力,便于培養聾生形成良好的糾錯習慣。
矯正錯誤相比學習新知識更為重要,分析聾生犯錯原因,有助于他們糾錯意識的培養。因此老師需要著重加強對聾生出錯原因的分析,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點,在此基礎上,靈活應對提高解決問題的針對性。老師面對聾生出現的錯誤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要善于將錯誤轉變為提升教學質量的墊腳石,合理利用錯誤資源,提高教學效率。老師和家長要立足聾生長期發展的角度思考問題,加強聾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遠比提高分數更重要。聾生養成良好的糾錯習慣,學習效率才會提升,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才能得到進一步發展。在此基礎上,聾生的創新能力和思維意識才會提升。由此可見,培養聾生養成良好的糾錯習慣是非常重要的,需要老師付出一定的努力,制訂有效的措施降低聾生出錯率。這對他們終身學習意識的培養極為重要。
參考文獻:
[1]陳幗眉.幼兒心理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05.
[2]周念麗.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修訂版)[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方州.孩子的好習慣是這樣培養出來的[M].中國華僑出版社,2008.
[4]王輝.行為改變技術[M].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05.
[5]顧定倩.特殊教育導論[M].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09.
[6]孫云曉,鄒泓.良好習慣締造健康人格(少年兒童行為習慣與人格的關系研究報告)[M].北京出版社,2006-05.
[7]華國棟.特殊需要兒童的心理與教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8.
作者簡介:宋彌佳(1988.08—),性別:女,籍貫:浙江金華,民族:漢族,最高學歷:本科,職稱: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特殊教育,單位:金華市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