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金婷
摘 要:高校美術教育對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具有促進作用。美術教育是一門育人的學科,通過藝術熏陶、美術鑒賞、繪畫創作等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教會學生用心去發現美,產生審美意識,并形成創新力。高校美術教育如何強化教學工作,以順應如今教育發展的需求,發展創新教育受到各高校領導和教師們的重視。正確的教育觀念、合理的教學設計、優秀的師資力量、完善的教育管理體系等,有效推動了高校美術教學創新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美術教育;創新思維;創新教育;教學方法
人的全面發展不僅是德育、智育、體育的發展,美育也很重要。高校美術教學不再只是口頭教授學生簡單的繪畫技巧和理論知識,而是不斷創新教育模式,引導學生欣賞美術作品,使學生對藝術產生美的感受,進一步動手實踐將想法創作出來。這種創新教學方式培養了學生的審美能力、想象力與創新力,健全了學生的人格,將藝術融入學生的生活,為學生發展帶來積極影響。美術教育不似語文數學占據學生大部分時間,卻也是學生學習成長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一門課程。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思考教育問題不能離開這個重大課題。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美術教育致力于培養高校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以及創新能力,培養創新人才,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以迎接知識經的飛速發展。創新是有層次的,小學美術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激發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尊重、發展學生的天性;中學美術教育的目的是拓展學生的繪畫技能與知識,提高其審美情趣;大學美術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為學生自主創新提供平臺。
一、高校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創新意識培養不足
根據國家教育部門相關政策規定,各高校開設美術課程,其中美術資源的開發與教育觀念中的創新意識密不可分。面對美術教育,不同學校采取的態度和措施大不相同。部分高校積極開展美術教育活動,創新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以及動手實踐能力。但大部分學校只簡單地開設美術理論知識與技能培訓課程,忽略了教學中創新的重要性,加上學生對于專業的需求不同,多數學生和家長表示不愿意花費時間去學一門對未來發展無用的課程,這反映了創新教育理念并沒有深入人心。高校設置的美術課程,基本是知識理論與專業課程相互分離,忽視了理論應該與實踐相結合。純粹的理論知識并不能完全實現學生對美術的理解與運用,學生缺少了對美術的體驗和對事物的觀察、創新,思維長期被固化,創造力培養受到阻礙;純粹的技能培養也是不合理的,教師指揮學生不斷臨摹、鞏固技能,扎實美術基礎,忽略了學生自我風格、自我意識的培養,缺少情感的注入,那么學生創作出來的作品將是毫無生機與樂趣的[1]。
(二)教學方法缺乏創新
課堂上最為常見的教學方式是講授法。美術老師站在講臺上傳授理論知識,學生在下面瘋狂記筆記;教師在身旁指揮作畫,學生不加思考地揮舞手中的畫筆。期末考試前夕,老師將考試范圍劃出,學生連夜背題,因此,學生并不能將知識完全理解并運用于生活,導致美術課程效果也并不理想。這種守舊的教育模式是創新教育落后的根本原因。美術不像其他學科可以通過純粹的教授來獲得技能,大學生要從美術中獲得創新的思維、開拓的眼界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單一的教學方法容易給學生帶來審美疲勞,致使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大大降低,創新才能得不到施展。此外,大學的課程安排中經常出現寫生、臨摹課,每個課程的周期少則一月多則一學期,學生們缺乏課外實踐和動手操作的經驗,缺少素材的積累和對藝術的感悟,美術創作時顯得十分困難,這樣的教學設計有悖于創新教育的目的。
(三)教師水平相對落后
中國是世界人口大國,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學習美術的必要性。但是學生多、學校少,我國美術教育呈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因此大大小小的學校,無論大學、中小學、公立學校還是私立學校在短短幾年間成倍增長或擴招,于是出現了師資力量短缺的問題。為解決師資問題,不少學校、輔導機構不得不降低教師錄用標準,這些未經過專業培訓的教師,不懂得如何合理安排課程,如何滿足學生的需求、尊重學生想法,更有甚者只顧個人利益,不愿將時間和精力花費在教學研究上,這類平庸的老師忽略了“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不能起到榜樣的作用,更無法對創新教育做出貢獻。
近年來國家對鄉村教育進行扶持。農村的孩子對于美術是極其渴望的,但由于生活環境較差、經濟文化等不發達,鄉村孩子幾乎沒有機會接受美術教育。面對教學設備奇缺、工資低、生活質量差等狀況,選擇駐扎農村的教師少之又少,鄉村教師往往身兼多職。有的教師的美術水平較低,又缺乏專業技能,很難正確引導學生學習美術知識并進行美術創作,從而很難實現美術教育中的創新教育[2]。
二、實現高校美術創新教育的策略
(一)創新教學理念
高校應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給予充分重視,鼓勵學生發明創造。想要培養人才就要從創新思維抓起,傳統的教學思維不能滿足現代學生對美術知識的需求,學校需要有新的靈魂注入,要不斷推陳出新才會有更好的發展。美術教師也需要不斷提升自我,學習新的教學理念,拋棄“知識決定一切”的舊觀念[3]。通過美術基礎知識與實踐的結合,啟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學生的創作興趣,發揮教師教書育人的作用,讓創新教育理念深入人心。
(二)教學方式多元化
高校所培養的綜合性人才,不僅需要扎實的美術基礎、成熟的繪畫技巧,還需要具有豐富的內在情感和創新意識。教學方式多元化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直接途徑。高校為學生學習提供便利的資源:學校提供場所,定期舉辦美術相關的展覽,展覽的畫種、形式也可以是多樣化的,中國國畫、西方水彩油畫、雕塑等不同主題的展示,可以帶給學生別樣的感受,營造一個充滿藝術氣息的文化氛圍,使全校師生感受美術的魅力;學校還可以開設美術相關的講座,邀請繪畫大師或民間藝術家來校,為學生講述自己的創作理念和自己對美術的感受,通過提問環節為學生答疑解惑,幫助學生克服困難,為學生的未來指引方向。
美術教師作為學生的引路人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美術不是憑空產生的,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藝術家對生活的觀察和對社會的理解,每一幅畫作都是畫家情感的流露,所以說繪畫離不開生活。因此,教師在教授學生時一定要立足實踐,寫生臨摹能夠培養學生的基礎技能,但不能占據繪畫的全部,因為它缺乏學生自身的感悟。美術作品最能帶給看畫的人直觀的感受,比如看到風雨,我們想到的是激勵;看到拾荒老人,我們心生同情;看到紅色,我們感受到的是熱烈,這些豐富的藝術語言源于我們對生活的感悟,學生美好的情感賦予這些畫作生命。教師應多開設實踐課程,帶領學生通過調查、訪問、合作等方式去觀察、了解、體驗社會,這樣才能增長學生閱歷,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將情感注入畫作中。
因材施教要求老師善于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挖掘學生獨特的潛質并加以引導,將其培養成滿足社會需求的創新人才。為此,教師需要立足學生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性格差異、興趣愛好、學習能力等,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因材施教不僅能夠實現教育公平,提高教學質量,還推動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創造性培養。
多元化的美術教學評價方法是美術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教師可以根據不同課業的特點選擇不同的評價方式。對于美術作業可以采取自評、互評的評價方式,鼓勵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相互交流創作靈感,培養學生的審美判斷力、語言表達能力,學生還可以及時找到自身的不足。實踐等適宜采用過程性評價,全方位對學生進行評價,幫助學生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教師自身需要不斷反思、剖析自我,只有不斷學習,時常更新教育觀念,不斷提高自身修養,才能更好地教授學生。評價的方式是多樣的,只有靈活運用才能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
(三)加強師資培養
教師是一份光榮的職業,每個老師都應該熱愛自己的工作,對待學生應該始終秉持認真負責的態度,不斷創新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優秀的美術教師,需要從教師綜合素質抓起,明確規定教師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標準,避免教師只顧個人利益、不能全身心投入學生工作的現象出現。國家及各高校應多開設教師培訓課程,使教師或即將成為教師的人不斷提升自身實力和水平,加強綜合素質的培養,形成創新教學觀念。優秀的教師能夠運用專業知識和合理的教學手段有效地引導學生,起到榜樣的作用[4]。
綜上所述,教育是國家發展的基石,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高校美術通過多元化課程培養了大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年輕人在當今社會和未來社會中發揮巨大力量。時代是發展的,我們應當繼續立足實踐,立足創新教學理念,積極發揮美術教育在社會中的作用,培養新一代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宋愛慧.新課改背景下高校美術教育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內蒙古教育,2018(10):84.
[2]馬英男.淺析我國高校美術教育中現存問題與應對措施[J].藝術評鑒,2017(16):142.
[3]任磊.如何創新高校美術學專業繪畫課程教學模式[J].農家參謀,2019(23):281.
[4]葛月.論高校美術基礎教學與創作意識的培養建議[J].現代經濟信息,2019(34):448.
作者單位:
河南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