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昕
摘要:長城是我國現存體量最大、分布最廣的文化遺產,是人類歷史上宏偉壯麗的建筑奇跡和無與倫比的歷史文化景觀,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資源。只有深入挖掘長城歷史文化所蘊含的重要價值,才能更好地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關鍵詞:長城;保護;發展
中圖分類號:K87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08-0266-01
秦皇島市境內長城資源豐富,是我國長城最精華的地段之一。作為我市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長城既是我市旅游開發的重要資源,也是我市對外交流宣傳的重要名片,更是推動長城沿線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要始終堅持科學保護、合理利用、永續傳承的總體要求,以保護長城和優化生態環境為基礎,以利用長城資源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目標,以展示長城文化特質和發展區域文化產業為重點,讓長城保護利用融入經濟社會發展,使保護成果更好的惠及民生。
一、關于長城的價值評估
1.歷史價值:長城的修建持續了兩千多年,反映了中國歷史上各民族之間錯綜復雜的交流和戰爭,發生過眾多重要的朝代更迭,疆域變更的斗爭,留下了大量相關遺跡、史料。長城是世界上現有歷史遺存中修建最久、工程量最大、總長最長的國家軍事防御設施,充分顯示了中國古代人民的創造力,并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征。
2.社會價值:長城是世界上現存歷史遺存中修建最久,總長最長的國家軍事防御設施,充分顯示了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與創造力,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物質載體;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發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的好教材。
二、秦皇島市境內長城保護利用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長城保護利用現狀。一是強化管理,依法加強保護是。2003年,率先在全國建立長城保護員機制,2006年,長城保護員制度被寫入了國務院頒布的《長城保護條例》。2017年,《秦皇島市長城保護條例》通過市人大審議,在全省率先對長城進行立法。二是科學規劃,推進保護維修。陸續啟動實施了山海關長城、海港區板廠峪長城、撫寧羅漢洞長城、等長城保護維修工程,各具特色的長城段落為精品示范點的長城保護帶初步形成,為長城的展示利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三是利用資源,促進經濟發展。在保護的基礎上,依托長城資源,先后建成了山海關古城、董家口、板廠峪等長城景區,年接待中外游客近千萬人次,帶動了秦皇島旅游業的發展。
2.存在的問題。一是不合理開發破壞長城原始風貌。隨著長城旅游景區的創建使得經營者在景區周邊修建酒店、商鋪等現代建筑,這些現代建筑與長城格格不人,其周邊私搭亂建的行為也時有發生,這都嚴重破壞了長城周邊的歷史文化氣息。二是開發管理主體混亂,缺乏整體規劃。三是長城文化資源挖掘不夠深入,沒有形成品牌效應的特色項目吸引游客,推動旅游產業發展。
三、推動長城沿線經濟社會發展策略
1.整合長城及沿線資源,編制發展規劃,為打造長城經濟帶打下堅實基礎。長城周邊多為經濟不發達地區,很多地方人們的生活仍處于貧困線以下水平,要對這些地區實現鄉村振興,必須轉變思路,充分利用已有資源,尤其是優勢旅游資源,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長城的開發帶動無疑是一個不錯的方向。在全面了解長城兩側自然生態、村情民情,經濟發展狀況的同時,因地制宜地挖掘長城特色資源優勢,以文化旅游業整合、融合相關產業資源,形成旅游業一業帶百業、一二三產業聯動發展的格局,構建充滿經濟活力和文化張力的地域空間。最終,將所獲收益的一部分用來解決長城保護經費不足的問題,形成“利用一保護一再利用”的良性循環機制,共同打造保護有序、利用合理、生機盎然、產業活躍的可持續發展環境。
2.完善長城沿線環境配套工程及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為“美麗,鄉村”建設做貢獻。沿長城及沿線村莊建設旅游公路,提升農村路網服務水平,帶動旅游業快速發展。整合長城公路、山巒小徑,打造集鄉村休閑、戶外運動于一體的長城步道系統。同時,完善長城沿線公共服務設施,修建公共廁所、停車場、休閑驛站,樹立指示路牌、長城保護須知,提升市民和游客舒適度,提供人性化的旅游服務體驗。
3.加強交流合作,擴大宣傳影響力,讓跟多人走近長城,了解長城。緊抓“京津冀一體化”“一帶一路”區域發展契機,促進京津冀文化交流與合作,引進各地優秀長城研究成果,推出一批文化遺產保護理論與實踐成果。同時,實施一批展覽精品工程,推出一批具有地域內涵、文化表達、創意融合的對外交流長城展覽,充分展示秦皇島獨特的長城風貌和文化魅力。
★基金項目:2019年度秦皇島市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課題編號:2019234。
參考文獻:
[1]段友文,張小丁.“長城文化遺產廊道":邊關古村鎮整體保護之構想[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3).
[2]劉樸.關于長城保護的幾點思考[J].中國文物科學研究,2007D1).
[3]王清標.讓長城成為北方協調發展新紐帶——對打造長城經濟帶的思考和建議[N].中國經濟導報,2015(B06).
[4]張玲.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中的政府責任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