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廣亮 于順來
摘 要:科學技術的蓬勃發展,使人工智能技術其應運而生,為人們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時,也為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發展機遇。為此,本文分析人工智能技術參與體育課堂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并根據教學實況,提出人工智能技術在大學生體育課堂教學改革中的應用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人工智能;大學生體育課程;教學改革
隨著科技和經濟的協同發展,以人工智能技術為代表的全新教學輔助工具快遞進入到教育領域,為深化教育改革提供良好的條件。在大學生體育課堂教學改革中,如何完成人工智能技術和教學內容的配合,充分發揮人工智能技術在教學資源、教學服務、教學數據方面的優勢,為體育教學提供專業的輔助,成為教育領域研究重點。
1 人工智能技術參與體育課堂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1.1 實現教學改革目標的必然選擇
近年來,隨著我國體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各大院校在教育改革的作用下,加強對體育教學改革的關注,并通過對教學方案和目標的修訂,完善體育課堂教學內容,加強對學生體育技能和創新思維的培養。希望以創新為帶動力,完成現代化體育人才培養的目標。無論各大院校針對改革要求作出什么樣的調整和改變,其主旨和改革目標都呈現出同一性,就是實現傳統體育教學模式的突破,完成體育教學現代化的建設。而各大院校而實現這一目標,加快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的轉型步伐,對于體育課堂教學改革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而對于人工智能技術的實踐應用,更是深化體育教學改革的重大舉措,不但增強課堂教學的帶動性,還能夠增強體育教學活動的實施效果,在改革中發揮出更發的價值和作用。
1.2 降低動作指導難度,提升教學有效性的主要途徑
大學生體育課程包含田徑、籃球、排球、游泳等訓練項目,教學內容復雜繁多,新的規則和動作頻出、對體育教師提出全新的教學要求。作為鍛煉學生身體素質,幫助學生掌握運動技巧的課程,大學生體育課堂教學承擔著重要的教學使命,需要教師發揮自身引導作用,在短時間內使學生掌握技術要領,完成課程內容的學習和內化。然而,在大學生體育教學中,由于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限制,且缺少技術和設備的輔助,體育教學仍停留在單一動作示范和模仿中,不但影響學生對體育技能的理解,過于枯燥的講解方式,還會降低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體育學習效果達不到現代化改革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在大學生體育課堂教學中導入人工智能技術,可實現動作視頻播放和文字講解的融入,并利用智能軟件反復播放和暫停播放的功能,為學生全面展示動作要點,幫助學生更加清晰的看到動作細節,并在腦海中建立動作表象,完成對體育教學內容的深度理解。這種教學方法的轉變,不但為課堂教學提供技術輔助,還可幫助教師記錄學生學習態度的變化,為教師提供數據的參考,以調整教學難度和重點,為大學生提供個性化教學服務,實現學生體育技能和水平提升,完成新時代體育人才的培養。
2 人工智能技術在大學體育課堂教學改革中的應用對策
2.1 利用人工智能虛擬技術,完成課上課下教學指導
大學生體育作為對學生學習能力要求較高的課程,部分學習內容需要學生長久的練習,以達到復雜技術動作的標準。比如籃球上籃、體操空中跳躍、足球帶球過人等動作,在時間較短的體育課堂學習中,學生很難把握動作要領,完成學習目標和任務。針對這種教學缺陷,教師加強對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可借助計算機模擬技術,完成人機互動練習,增加學生練習的強度,并對學生自主練習情況進行記錄。針對學生存在的技術性問題,設置深層次學習任務,通過教師的線上指導,完成深度互動的體育知識和技能學習。比如,在講解足球運球動作時,教師在人工智能系統中設置學習任務,并為學生展示助跑、帶球、過人動作的分解視頻,使學生了解足球運動規則;并掌握動作技術要點,完成動作的深度理解。另外,在課堂之外,教師可利用人工智能模擬技術,為學生構建練習場景,并將學習任務以立體化呈現形式展示出來,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輔助。教師可在系統客戶端對學生練習過程進行監控,并記錄不同練習強度下學生身體的變化,集約成數據,為學生了解練習情況提供參考。針對部分學生無法完成的聯系任務,教師還可調整模擬系統中的參數,降低練習難度,并榮獲線上互動為學生提供指導,使學生練習更具效率。通過在課堂和課堂之外體育練習中對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學生可全方位了解學習要領,并通過反復練習達到動作標準,增強學生學習信心和運動技能,為學生后續學習和職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2.2 建立體育微課程,增加體育活動的直觀性
在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現代化教學技術主要是利用信息技術、數據資源庫、多媒體設備的相互配合,形成技術和教學內容相互配合的教學環境。現代化教學技術不但可為體育課程提供線上線下的輔助,還能夠手機有關教學內容的圖像、文字、資料等信息,通過教師的設計和處理形成微課程,實現知識導入的直觀化和形象化。比如在講解運動生理學理論知識時,部分學生對于過于枯燥知識理解和探索欲望不足。這時教師就可借助現代化教學技術制作教學課件,并在課堂中為學生展示,轉化單一文字講解為聲音、圖像、音頻為一體的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利于學生對體育知識的把握,獲得學習成果。另外,教師還可針對教學要點編制教學課件,并在課前和課后發送給學生,引導學生完成課前預習和課后鞏固。學生在線上學習平臺上提出問題,教師給予講解,將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去,并通過微課程的實施,完成個性化的教學,并使課堂教學延伸至課外,利于學生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實現教學效果的顯著提升。
3 結語
總而言之,在全新教育環境下,促進人工智能技術在體育課堂教學中的實踐應用,符合深化教育改革的具體要求,同時也為教學效果的提升增添輔助。為此,高校體育教師要明確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在掌握新時期體育教學目標的情況下,借助人工智能技術進行教學創新,重構體育課堂教學體系,以更高質量完成現代化體育人才培養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郭雙.人工智能技術在大學生體育課堂建設中的應用探討[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20(05):266-267.
[2]石磊,汪一鳴,胡浩,王惠敏,彭習濤.可穿戴式人工智能產品在現代體育教育中的應用[J].新西部,2018(35):135-136.
[3]朱桂蘭,張薈玲.從“勉強”到“學習”的轉換——對幼師體育教學的思考[J].現代婦女(下旬),2014(01):127-128.
作者簡介
王廣亮(1984-),男,漢,河北省石家莊,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體育產業、體育訓練。
于順來(1984-),男,漢,河北省滄州,本科,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體育產業、體育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