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笑屹
摘要:文章從原始社會工藝美術特點和生產與封建社會工藝美術的特點和生產及相關作品為出發點,展開對原始社會工藝美術與封建社會工藝美術的不同。同時以生產和特點為主體,介紹這兩個社會時期的作品、特征和對工藝美術發展的影響,從中延伸到兩個社會時期對整個中國工藝美術史的貢獻。并舉例說明,原始社會和封建社會的工藝美術的不同,在這過程中,深刻體會中國工藝美術史上的風格各異。
關鍵詞:原始工藝美術;封建工藝美術;生產;特點;風格各異
中圖分類號:TS105.11;J5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05-0111-01
中國工藝美術史是我國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之所以稱之為璀璨明珠不僅是因為其歷史悠久,更因為其具有豐富的內涵和研究價值。而在這個之中,原始工藝美術與封建工藝美術就成為兩種截然不同的藝術形式與風格,也就產生了兩種不同的發展趨勢,即民間工藝美術和官府及文人士大夫工藝美術。前者主要以實用為主,后者主要以觀賞為主。他們都是中華民族的瑰寶,為中國工藝美術增添了色彩。
社會風氣和生產方式決定了原始社會工藝美術與封建社會工藝美術的不同。原始社會時期,人們的生產水平和生產方式都十分的低下,勞動過后所獲得產品也十分有限,基本只能維持人們的生存需要。而生產方式則更是單一,多為以家庭為中心的生產模式。而封建社會則完全不同,他們擁有比較完備的生產體系,對于工藝美術的產品生產也具有正確的方法觀念。這與封建社會的高度集權是分不開的。例如:唐代的工藝美術作品可以說是中國工藝美術史上的輝煌一頁,在這一時期人的意識高度開放,人們充滿自信。在思想意識解放的同時,工藝美術方面也追求新穎,自由。因此,受時代的影響,這一時期的裝飾品通常更加美觀,就有情趣感。以前的工藝品大多數是以動物紋樣為主,但是現在開始自然化,體現了更高的生活情趣。使人的情感體驗更加順暢,讓人感到自由,親切,而不是神秘莊嚴。在這些工藝品中,陶瓷工藝的釉色,流釉等手法脫穎而出。唐三彩開始盛行,唐三彩作為中國傳統的文化作品和中國工藝美術產品,它對中國的藝術進行了完美的融合,包括中國畫,雕塑等藝術。它運用推貼,刻畫的藝術技巧來展示線條粗獷的圖案。還起到的促進中外交流的作用。歷史上有盛世也同樣有亂世,春秋戰國時期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思想學術最為活躍的一個時期。而百家爭鳴,讓處在這一時期的知識分子和不同學派涌現了爭奇斗艷的局面。同時工藝美術作品也受到了影響,春秋戰國時期是處在奴隸制社會結束,封建社會開端的一個時期。這個時期的工藝品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由二方連續擴展到四房。四房的復雜性和美觀性使其成為主要的構圖樣式。比如那個時期的饕餮紋,就得到了很好的傳承。但相對于原始社會,此時的饕餮紋已褪去猙獰的色彩,變.化成為裝飾意味的圖案。在此基礎上錯金銀和嵌異色金屬技藝也開始流行,不僅造成多姿多彩的裝飾效果產生,還促成狩獵紋等新紋飾的產生。由此不難看出每個歷史時期的社會風氣和生產方式決定了這一時期的工藝美術作品的發展走向。
原始社會工藝美術與封建社會工藝美術的不同實質。上就是經濟發展的不同。人們都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這句話在古代也同樣適用。原始社會的經濟發展較封閉,較單一。他們以自然農業為主,依靠環境穩定,來維系最基礎的生產生活方式。所以經濟發展也維系在最基礎的范圍內,沒有大的發展。而封建社會的經濟發展方式較原始社會相比比較多樣化。他們歷經戰爭,統一,不斷地變革,變法。政治體系也比較完善,為經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例如:漢代的絲綢之路,由于漢代統治階層實行“勸獎農桑”政策,使絲綢產量大大提高。不僅官府絲織業發達,民間紡織業也很迅速。然而就是因為這樣,從兩漢開始,以絲織業為代表的織物成為中國最重要的工藝美術門類。與此同時,中央和政府也給予了充分的重視,設專門機構對這些生產進行管理,隨著技術的發展,工藝美術的層次也開始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這要得益于古代絲綢之路所帶來效益,不可否認,絲綢之路在促進文化交流的同時,也大大促進了經濟的發展,為漢代的工藝美術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由此,漢代的工藝美術范疇才會如此之廣,特別是漢代的陶瓷藝術,在我國陶瓷史上有著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作用。其體型較大,注重細節的雕畫,形象更為逼真,整體感較強。所以不可否認的是工藝美術的發展與經濟的發展有著密切聯系,而這也大大拉開了原始工藝美術與封建工藝美術的距離。
中國工藝美術可以說是歲月沉淀的經典,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的發展,不斷的創新,才鑄成了今日的輝煌。而原始工藝美術是人類最原始的藝術形式,封建工藝美術提升了工藝美術的整體價值。他們兩者雖有不同,但都是中國工藝美術史上的璀璨光輝。
參考文獻:
[1]田自秉.中國工藝美術史[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14.
[2]柳宗悅.工藝之道[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卞宗舜.中國工藝美術史(第二版)[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