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百濤
摘要:黨的十九大強調了群眾文化建設重要性。做好群眾文化建設,能夠很好的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方面的需要。筆者主要分析了當前群眾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一些問題解決策略,希望能夠推動我國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工作更好的進行。
關鍵詞:群眾文化;建設;精神需求
中圖分類號:G24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05-0202-01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有了極大地提高,與之相比的是精神文明建設無法跟上物質文明的發展,很難滿足人民群眾對于精神文化方面的需要。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必須從實際情況和需要出發,完善基層群眾文化建設,更好的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
一、當前群眾文化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居民參與熱情比較低。想要群眾文化活動能夠順利的進行,必須讓群眾更好的參與進來。群眾對于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態度,會直接決定群眾文化開展情況。據筆者了解,蘇北農村地區的群眾對于參與到文化活動中去的積極性較差。甚至有些人認為參與文化活動沒有任何作用,認為這是老年人才會參與的活動。這也給群眾文化建設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2.基礎設施少、管理不完善。因為不夠重視或者資金比較緊張等一些原因的存在,我國很多地區,特別是蘇北農村地區文化活動設施少,特別是那些比較偏遠的地區,群眾文化基礎設施更少,或者是設備老化嚴重,管理不夠完善。很多設備都不能正常使用。文化館、文化站等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場地,管理不到位,宣傳不到位,閑置現象嚴重。這也給群眾文化活動更好的開展造成了較大阻礙。
3.群眾文化形式過于單一。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們已經認識到了做好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并制定了一些措施,但是這和新時代對于群眾文化的要求差距還比較大甲。絕大多數地區開展群眾文化的時候,比較的單一,文化活動形式往往是看電視、打牌或者跳舞等,僅僅會在紀念日或者節假日的時候,才會舉行一些和傳統有關的文化活動,這也直接導致了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比較單調,很難滿足人民群眾的實際需要。
4.專業人才欠缺乏嚴重。人才是群眾文化開展的基礎,當前很多地方的文化工作者往往是志愿者或者兼職人員,這些人員的身份和其他工作都比較多,在群眾文化工作開展的時候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比較小,這也給群眾文化活動開展造成了較大的影響。還有些地方文化工作者的待遇比較差,這也導致了其工作的時候,不主動積極,也沒有創新的動力。這些問題的存在也會影響群眾文化建設的進行。
二、做好群眾文化建設的策略分析
1.做好群眾文化宣傳工作。建設群眾文化符合我國文化建設的需要,所以,現在很多部門已經認識到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性,為了讓人們真正的認識到做好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性,相關部門必須做好宣傳工作。首先,在宣傳的時候,需要將主流媒體合理的運用進來,通過各地的報紙、電視以及廣播來進行宣傳。
比如可以利用電視臺公益廣告來宣傳文化建設,在潛移默化中讓人民群眾真正的認識到文化的重要性。其次,可以將傳統節日合理運用到群眾文化宣傳中來。春節、重陽、端午、七夕是我國非常重要的節日,利用和傳統節日有關的文化活動能夠幫助人們認識到群眾文化的魅力,認識到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從而在社會范圍內營造一個好的文化氛圍。
2.增加群眾文化建設方面的投入。對于當前群眾文化資金不足的現狀,各地政府在財政撥款的時候,應該給文化方面一定的傾斜,從而給群眾文化建設更好的進行提供資金支持。各個地區還應該進行優惠政策的制定,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到文化建設中來。此外,文化館(站)、圖書館也需要根據自身情況來自籌經費,發展一些符合社會需要的文化產業,增加收入,推動群眾文化事業更好的發展。
3.進行文化活動內容和形式的創新。文化活動形式和內容的單一已經給群眾文化更好的開展造成了較大的阻礙°。首先,我們必須重視群眾文化內容的創新,將內容和時代結合在一起,進行新理念和新思想的融入,確保群眾文化活動積極健康。其次,需要進行群眾文化形式的創新。隨著信息化的發展,信息技術已經運用到了各個行業中去,我們在建設群眾文化的時候,也應該與時俱進,創新群眾文化活動的形式,滿足群眾的實際需要。
4.提高群眾文化工作人員的素質。人才對于群眾文化建設非常重要。首先,我們必須做好人才的選拔和聘用工作,聘用更多的高素質人才。其次,我們必須認識到培訓的重要性,給工作人員提供更多的培訓機會,確保其可以掌握新的技術和思想。最后,需要將業余文化團隊的作用發揮出來,發揮民間藝人的力量進行群眾文化建設。
三、結語
群眾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在群眾文化建設的時候必須認識到其重要性,并根據實際情況和需要,創新思想,創新手段,增加投入,培養大量的人才,從而為群眾文化建設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礎。
注釋:
①王淑杰.當前群眾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路徑[J].才智,2019(33):228.
②孫合艷,馬潔.淺談當前“以人民為中心”的基層群眾文化建設中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法[J].大眾文藝,2015(17):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