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環境下,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日益提高,小學階段尤為重要。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階段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這不但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性格,而且對于學生日后的健康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但是,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構建的過程中,仍存在較多問題,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需要針對問題提出可行性的應對措施,進而構建科學有效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關鍵詞:新形勢下;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新形勢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心理輔導模式
心理輔導模式的本質是針對單獨的小學生個體進行心理健康狀況的評測和輔導。常規流程下的心理輔導模式,首先心理輔導老師會利用自身對心理方面了解到的知識對學生的心理狀況進行簡單的了解和評測,在確定學生的實際心理狀態后,就需要采用針對該情況應該是用的心理輔導方式,為學生帶來適當的心理問題解答和心理關懷。這種方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能夠對學生的實際心理狀況進行針對性的問題消除,能夠更好做好學生的培育工作,讓學生的人格能夠更加積極向上,并且使學生不會因為自身的心理狀況影響情緒,進而導致性格出現缺陷。
(二)心理咨詢模式
心理咨詢模式的實質很簡單,就如名稱一般,就是給予心理咨詢服務的內容,為來咨詢的學生提供一些適當的指導和幫助。在小學階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下的心理咨詢模式,及時對小學學校當中的學生,在學習當中或者生活當中遇到的各種情況下產生的問題和煩惱給予一些幫助和指導,通過了解學生在各種情況下,產生的心里困惑或者遇到了一些困難,并針對性的給予能夠發揮實質性作用的幫助,讓學生能夠不受這些問題的干擾,避免產生心理障礙。心理咨詢模式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從學生心理特征角度來看,心理咨詢模式主要是由發展性咨詢以及障礙性咨詢兩種模式構成的,前者指的是為了避免學生在發展過程中出現心理問題而采取的咨詢方式,幫助學生處理生活或者學習中的困難,引導其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以及學習中的難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以及完善人格。
二、新形勢下小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
(一)學習問題
在小學階段中,小學生的天性最為洋溢,也是最好玩的時候,上課學習會讓學生感到壓抑無趣,久而久之會產生較為明顯的厭學情緒。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小學生面對較為陌生的知識,同時,自身的理解能力較弱,加上很多小學沒有充足的教學資源條件,只能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知識灌輸,這樣會讓學生感覺到枯燥,進一步削減學習興趣。同時,很多小學生在課堂上會因為自身好動的天性干擾到課堂的秩序,一些教師處理課堂秩序的方法不當,對學生進行較為嚴厲的批評和懲罰,會導致學生逐漸的討厭老師、討厭學習。
(二)自我問題
小學階段的孩子對于自身沒有一個客觀的認知,也沒有辦法對自己有一個客觀的評價,只能通過老師、家長的評價來認識自身,從而導致了小學生很容易受到家長和老師的評價影響,而家長沒有掌握正確的對小學生的教育方式,在語言上對孩子進行貶低和不恰當的同他人進行比較,這樣的情況容易讓小學生產生自卑的情緒,并且容易讓學生產生叛逆情緒,更加厭惡學習,使家長和孩子之間產生難以調和的矛盾。
(三)人際關系問題
小學階段下學生之間產生人際關系問題的原因有很多,首先,目前小學階段當中依然有很多孩子屬于獨生子女家庭,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兄弟姐妹,因此自我意識較強,分享意識和讓步意識弱在與同樣是獨生子女的同學進行交流互動的過程中,可能會由于一些小問題產生矛盾,而嚴重情況下這種矛盾會存在很久,會對學生的人際關系交往能力產生影響。另外,由于目前我國的的教育制度背景決定了文化知識是每個教學階段當中的最重要內容,因此,更多的時候,學生是在進行知識學習,能夠進行社交的時間并不多,小學生的社交能力得不到鍛煉,如果說某個學生與其他學生缺少交集點,較為內向,則很容易經常獨處,變得孤僻。還有一小部分原因是學校缺乏條件或是忽視了進行班級上的課外活動組織,課外活動是讓小學生能夠進行充分社交和合作的良好方式,也是讓小學生疏導情緒變得更加活潑的開朗的有力手段,但是很多情況下,小學組織課外活動存在一些不便之處,因此課外活動的組織往往次數較少或者質量不佳。
三、新形勢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構建
(一)心理將康教育與思想品德教育相結合
在目前新一代的教育改革形勢下,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經和思想品德教育的滲透密不可分。雖然要做到將兩者有效的結合,但是在實際工作當中,很多教師卻沒有把兩個工作兩個內容分清,只是將兩種內容胡亂雜糅的拼接在一起。兩者再結合的同時需要分別發揮功能,一個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水平,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推動小學生樹立積極向向上的三觀,讓學生能夠選擇正確的人生道路。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對學生心理能力的鍛煉,讓學生能夠學會克服不良的心理狀態,同時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二者的目的不同,但是又相輔相成,兩者結合能夠發揮更好的效果,為此,教師應該對兩種科目下更多的功夫進行鉆研,而不能胡亂的將知識雜糅影像最終的教學效果。
(二)心理輔導與心理行為矯正相結合
心理輔導的重要性經常被學校忽視,在小學階段,又發小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因素很多,雖然這些因素和心理問題在成年人的嚴重是很小的,但是由于小學生的心智仍在成長,還不夠成熟,并且離開家庭,會產生一種缺少關懷的感覺,因此,小問題也很容易造成小學生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這種情況下,適當的心理教育和心理行為矯正就具有了很強的功效,作為基礎階段的小學生,其邏輯思維還不成熟,教師進行心理輔導的過程中能夠運用很多方式,并且收獲很好的效果。
結語
在多元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下,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正確引導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所以說,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與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劉思立.基于積極心理學取向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J].華夏教師,2019(05):85-86.
作者簡介:
劉瓊麗(1971年-),女,漢族,湖南株洲人,2002年6月獲湖南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科文憑,小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