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萍 勞顯茜 毛慧琴/北海職業學院
人像攝影作為高等職業院校的專業核心課程,攝影類別分為婚紗、兒童、綜合、產品制作以及影像服務五類,主要面向攝影師職業群,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結合實際工作崗位需求,使學生掌握人像攝影的專業技能,更加偏重學生的職業技能培養,為一線企業輸送更多技能型專業人才。為縮短學校學習與社會生活之間的距離,增加特色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實際人像攝影中獲得實踐經驗,要突破以往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建立特色的教學模式,對高職人像攝影課程的實踐教學方法改革,為此對工作室模式在高職人像攝影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研究。
工作室模式下,科研教學與攝影行業緊密結合,人像攝影教學模式也發生了改變,高職教師可以通過進入行業協會,獲取專業市場的前沿信息,從而考慮校內人才的培養因素,突破了以往按專業班級設置的傳統管理模式[1]。學生可以得到與行業專家廣泛交流的機會,培養其溝通能力,更好地發揮實驗教學中心的示范輻射作用。并且由于當前形勢下,高端市場對人像攝影的需求降低,中低端的商業人像攝影市場需求巨大,而工作室的開放,可以實現教學人員與高職學生的優化重組,更加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交流能力,使學生可以滿足中低端工作崗位的個性化需求。該種工作室教學模式下,不僅能夠提高傳統實踐教學管理模式下的資源利用率,還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高職院校的物力和財力,完成教學資源最大化。并且工作室模式以項目責任制的模式進行活動,人像攝影圖片包括電商平臺以及服飾類視頻廣告等,使工作室成員組成靈活,培養學生滿足企業的素質需求,尤其是攝影制作能力,與拍攝成員的交流能力,工作室項目小組不僅是傳統班級的垂直聯合,還是校企、各專業、各班級的橫向聯合,因此對學生的溝通能力更為注重[2]。當前人像攝影市場業務正在發生改變,工作室模式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可對實際工作崗位進行深入調研,除此之外,小組成員之間也可以進行資源共享,工作室資源會根據項目需要進一步優化組合,以項目形式融企業、教師和不同專業年級的學生于一體,培養其合作能力及競爭意識,使學生更加了解企業對員工的素質能力要求,通過當前的企業用人標準,自主制訂課程標準和工作流程。學生應盡早進入工作室參與實踐項目,更好地享用優質實驗教學資源。
高職院校應用工作室模式的人像攝影教學,能夠有效提高教師專業發展水平,構建實踐共同體,更加方便學生與同行之間的交流,同時教師與專家學者之間的交流也更加便捷。當前人像攝影行業更加細化,流水作業的拍攝模式逐漸淘汰,一對一創作型拍攝是人像攝影行業的主流,對高職學生的實踐能力要求更高。而工作室模式依托校企社會各方的技術和優勢資源,以實際項目為立足點,提高學生共同協作的實踐能力,打造校內與校外實踐相結合,推進教師個體專業化和高職學生群體的專業發展,有效促進優質資源融合和教學科研結合,使學生了解人像市場的發展動態[3]。并且隨著讀圖方式的轉變,傳統的紙媒市場萎縮導致業務量下降,人像攝影相關的視頻廣告及微電影在電商平臺開始流行,商業所使用的攝影圖片質量上升,而工作室模式下能夠為師生營造真實良好的創新實踐環境,打造基礎教學與創新實驗相結合的實踐教學第二課堂,使服務、教學與科研成為高職院校工作室的主要功能,使科研與教學緊密聯合,利用雙方的先進設備、高級人才和資金環境,從而達到互補優勢的有利條件,進而彌補高職院校實驗室教學單方建設的不足[4]。除人像攝影專業技能的實踐方面,工作室模式的教學環境還彌補了教學中心社會服務能力,使學生滿足人像攝影行業的定制化服務,以大型攝影基地和小型攝影工作室相結合的攝影方式。具體模式如圖1所示。

圖1 工作室攝影模式
并且隨著游戲攝影數量增長迅速,自由攝影師隊伍不斷擴張,工作室模式的教學能夠隨著市場發展,對人像攝影課程進行及時調整,構建基于網絡的教師學習共同體,及時獲得教學過程中新問題的解決方案,形成高職院校與企業互惠互利的長期合作機制,及時調整實踐課程的教學方法。學生在工作室的科研項目中,經教師引導加強與特殊教育高校、研究所之間的聯絡,完成人像攝影行業的個性化發展,使學生加入區域之外的協作群體,實現以就業能力為導向的實踐途徑,增加教師與學生相互協作、學習支持的交流,積極構建基于高職學生個性特長的學習共同體。
工作室模式教學能夠打破固定的班級格局,建立交流資源成果的教學平臺,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和溝通能力。該種教學模式下,高職教師根據人像攝影任務的不同劃分工作小組,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將
實際工作項目與工作流程引入課堂,以工作室為基本框架形成一個相互關聯的教學知識平臺,以實際項目為依托,根據課程性質及教學需求配備教學資料,使得授課內容未能與社會實際需求接軌,打造形式多樣化的交互式課程教育。在工作室項目的形式下,學生要在實際項目中,要完全參與在實際工作中完成人像攝影的專業課程,通過工作室人像攝影實際案例的演示,增加課堂趣味性,實現教學工具和教學展示在同一個空間內,促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提問,更加直觀生動地學習到相關的專業知識,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而形象。在工作室中,可將企業項目引入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的特長愛好改進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并輔助現代教學信息手段,鼓勵學生自主思考,幫助學生了解攝影的基礎知識,安排趣味性的攝影實踐教學內容,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并且開放性、互動性的教學環境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溝通能力,溝通能力的有效培養能夠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和綜合能力,基于溝通能力開設人像攝影實踐課程,直接影響學生對人像攝影的興趣程度,改變了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有效提高課程的教學效率。
基于高職院校專業技能的教學特點,工作室模式應該得到充分重視,使其成為科研、資源交流以及社會服務活動必不可少的教學實踐場所。另外高職院校要依托科研條件和企業資源,鼓勵學生進入工作室參與教師課題研究,從而提高學生人像攝影的綜合技能和溝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