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志財 周思敏/江西理工大學應用科學學院
隨著國際服務貿易崛起速度的加快,其在推動全球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方面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由于國際貿易發展過程由貨物貿易為主的階段過渡到服務貿易為主的階段,服務貿易在國際貿易中的占比也不斷增加。《國際服務貿易》課程已經成為高校本科階段的專業課程,也是國貿專業學習的重點課程。而要將課程思政融入教學課堂,除了要培養學生以不同的思維方式學習該課程,增強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信,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和自強自律意識外,還要培養學生樹立平等、公正、法治、誠信等意識。我們要充分發揮課程思政的優勢,一方面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科內容更具深度,一方面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課程思政的內涵非常豐富。本文認為:課程思政要跟具體的課程實際和時代背景相結合。作為一名高校教師,要不斷加強自身的理論素養,樹立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保持家國情懷,在大是大非面前堅定政治立場,嚴于律己,完善人格魅力,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建立起高度的文化自信。在課堂中,既要把書本內的知識講授好,也要結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讓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根植于學生內心之中。
第一,黨和國家在新形勢下對高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于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關鍵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切實做好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培育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要性愈發凸顯,課程思政作為更廣泛意義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可以改善傳統思想政治課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增強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讓學生有志于成為一名“愛祖國、講誠信、懂法治、敢擔當”的有為青年。因此,我們要立足新形勢,將思政元素與教學內容相結合,順應新要求。
第二,課程思政能夠完善現有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長久以來,很多高校的思政課和專業課在教學中存在“兩張皮”的現象,導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現“孤島困境”。而課程思政具有隱性教學的功能,是傳統思政課程的擴展和延伸,使現有的思政教育體系得到完善,真正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適應新時代發展的需求,確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徹高校專業課和其他課教學的各領域之中。
《國際服務貿易》課程內容涉及領域廣且知識理論性強。一般而言,學生只能一邊跟著老師的教學步驟,一邊接受課堂上傳授的知識。學生基本處于被動學習狀態,出現一知半解的現象,也沒有真正意義上對理論知識進行有效吸收,教學的內容需要課下重復學習。學生學習課程的積極性不斷下降,缺少興趣和信心,對接下來學習其他服務貿易相關的理論留下了陰影。這種局面不是學生和老師所愿意接受的,老師希望學生博覽群書,同時培養他們的分析能力和研究探討能力,有效地解決國際服務貿易領域的難點問題,鍛煉學生的思辨能力。學生對《國際服務貿易》課程沒有基礎認識,只知其名不知其形,籠統知道課程與服務有關而忽略服務涉及領域之間的關聯,導致一張條理清晰的理論知識體系無法在學生知識庫中形成。
在《國際服務貿易》課程上,基本遵循灌輸式教學,將重要的理論知識點直接講解給學生。這種不費吹灰之力就學到的相關知識,跟經過自己搜索、查找和請教而獲得的知識,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概念。通常,教師根據課本的大綱進行教學,需要講解的內容大多,偶爾會加上一些課外知識豐富學生的見識,卻忽略了學生本身的問題。學生不僅需要書面知識,也需要思想政治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思想會影響思考方式和行動的效率,因為思想政治是影響學生樹立積極樂觀心態的重要基礎。如果在《國際服務貿易》的課堂上融入一些思想政治元素,一邊學習專業知識,一邊學習如何規范自己言行,豈不是兩全其美。這樣,既彌補了學生思想政治元素的不足,也給教學帶來了不一樣的體驗。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下,教學內容不再是單調的理論知識,而是理論和實際有機結合。教學形式固然重要,它會影響學生學習課程內容的積極性;但是,教學的內容也同樣重要,它決定了學生能在課堂上弄懂明白的知識到最后變為己用的程度。
服務具有異質性,比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學生上網課出現了一些狀況,在線教學同一門課程都是同一個老師負責,但學生掌握程度不同,從而引導學生增強自律意識,主動學習。再比如,服務的分類,無論是生產者服務、消費者服務,還是分配服務、政府服務,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教學過程中對四個部分都要重視從而使學生樹立整體思維和和諧意識。這種培養起來的自律意識對規范自己的言行有重要作用,而和諧意識以崇尚和諧為核心,對和諧社會有著總體的認識,在和諧社會的構建中發揮重要作用。
國際服務貿易制定了一系列規則,有利于促進雙方在貿易中能夠按規則進行,作為國貿專業的學生需要樹立法治意識,了解相關貿易法規。然而中美發生的多次貿易戰,都是因為美國多次違背貿易規則,對相關國家造成了不利影響,而我國講究誠信,贏得了各國認可;我國在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時,這些國家有部分是誠信環境不理想和法治不健全的國家,我們有必要熟悉貿易合同的簽約內容和步驟,并且要防范交易風險。從而引導學生認識到誠信是國際貿易的基本原則,與國家、企業聲譽息息相關。
在國際服務貿易中,存在多方利益主體,有著不同的利益訴求,不可避免地存在爭議和糾紛。我們要讓學生意識到,只有祖國繁榮富強,才能夠更好地在糾紛中維護自身合法利益。當前,我國正通過各種方式擴大對外開放,一是加大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二是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擴大了外資準入,在處理各類貿易糾紛時,我們要一視同仁,不能對國內企業有袒護行為,引導同學樹立平等公正對待國內外企業的思想。國際服務貿易的爭議有不少是由于各國的體制不同造成的,借此引導學生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信心,在一定程度上能指引我國服務貿易健康發展。
《國際服務貿易》課程進行課程思政需要一定的時間,本文的探討仍處于挖掘階段。作為高校專業課教師必須及時更新課堂教學內容,跟進時代步伐勇于嘗試和創新教學方法,不斷彌補現階段教學存在的不足,根據學生的思想教育水平、理解能力和文化知識程度,調整課程講授,將思政教育貫穿課程的始終。